负青天,将图南 在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民主党派的成员自身是共产党员,也积极参与民主党派的活动与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这与他们出生的时代、成长的经历和环境有关。他们的成长历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与国家共患难,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甚至他们的名字就是很好的注解。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比如陶行知、成思危、楚图南等,不管是父辈寄予厚望取名,还是后来自我认知变化所改的名字,都寓意深远,一个个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 拥有民盟盟员和中共党员双重身份的民盟先贤楚图南,生于1899年。这个时期的中国风雨飘摇,羸弱不堪。这之前的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也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8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有志之士先后探索救亡图存之道。1899年这一年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的次年,也是农民阶级“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前一年,此后清政府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楚图南出生地云南文山。在“护国运动”暴发前,人口仅千余万且地瘠民贫的云南,由于靠近英属殖民地缅甸,较早接触西方科学技术,风气比较开化。楚图南的父亲楚晓棠是旧知识分子,因喜欢《庄子 ͘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给儿子取名图南,字方鹏,希望儿子可以有鹏程万里的远大志向。 楚晓棠早年不满清王朝的腐败,立志以学识谋富国强民之路,曾到昆明学习新学,先是笃信康梁改良学说,后来信奉孙中山三民主义,并热心于挽救国运唤醒民众的公益事业。楚图南一生深受父亲影响,他一生胸怀报国大志,一心以天下为己任,奔走国是、风雨兼程。他走出文山,走进昆明,辗转祖国的大江南北,一生踏遍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为中国人民的文化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楚图南在他儿子楚泽涵的心目中,既是“战士”也是“学者”。作为战士的楚图南,毕生都致力于谋求民族独立、社会进步;而作为学者的楚图南,则不论去到何处,总不忘学习新知识。 楚图南毕生都在践行他的人生格言: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 读好书,交好友 楚图南家贫且幼年丧母,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做事,他由亲戚抚养艰难生活。为了不吃“闲饭”,他帮别人家挑水卖、舂碓、推磨、喂猪,艰苦的生活磨砺出楚图南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让他萌生了“走出去,改变命运”的想法:“我要走出去,让人们的脑袋都不再贫穷,才能改变这个世界!”。生存维艰,楚图南根本无钱上学,只能跑去附近的私塾偷听。私塾先生看他一心向学,又知他穷苦勤劳,破例免费收取了这个学生。自此,楚图南断断续续、“半工半读”地读了两年私塾。1913年,年仅14岁的他跟随马帮到昆明寻找父亲,得以进入昆明的小学继续学习。1915年,考入昆明联合中学,每次考试,他都是第一名,当时学校有个规定,前三名免费就读。楚图南以优异的成绩兑现自己不要父亲和家人出钱的读书承诺。 楚图南的学生时代经历蔡锷在云南领导的护国运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倒行逆施复辟称帝,护国运动爆发。当初,楚晓棠回文山兴办天足会,兴起解放妇女反对封建迷信的革新运动,兴办教育,兴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深受蔡锷的器重和赏识,先后被派往羊肠营(沾益)等县署理县务,后来跟随蔡锷护国军入川。楚晓棠与蔡锷交往十分密切,蔡锷及其翻译官柏希文是楚图南家里的常客,楚图南的英语就是向柏希文学习的。可见,少年楚图南是非常熟悉和亲近蔡锷的。楚图南曾于1943年发表在《云南日报》的《云南——中国民主政治的堡垒》和1944年发表在《云南日报》的《护国纪念的新认识》两篇文章中写道:“想到了云南起义的当时,我还在小学校里读书。至今也还没有忘记执持着小旗子随着中小学生和民众的大队在聚奎楼外欢送出征军人的情形。看到了骑在马上,带有病容,而态度都极沉默而庄严的蔡松坡先生,不由得我小小的心灵里,激起了一种油然的敬佩的心情,而我也就怀着这种心情,和多难的国家,一同长大。” 他认为蔡锷倡导并亲自出征的云南护国起义是一场了不起的伟大斗争,抢救了中国的民主政治或共和政治垂危的国本。在楚图南看来,护国运动的成功,对内是推翻了袁世凯的专制,打击了其所代表的封建势力;对外是直接打击了其支柱——日本帝国主义者,尤其重要的,是它显示了民主力量的不可战胜。少年楚图南深受蔡锷将军的影响,一生对作为父辈的蔡锷非常敬重,在心灵深处引以为师长。 楚图南青年时期,在成长和革命活动中恩师李大钊对他的影响很大。191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高师,即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在校四年,楚图南没有回过家,寒暑假都在学校图书馆度过。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李大钊。李大钊时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兼课。楚图南多次聆听他的教诲,并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怀念先烈李大钊》一文中,楚图南写道:“我就是在那个时候,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终身的信仰,走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自此,楚图南开始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社会,发表的文章涉及教育、哲学、心理学、美学、民族和国学等领域,还有不少诗歌和小说。 1922年,经北京高师中共支部书记兼青年团支部书记许兴凯介绍,楚图南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办起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小报《劳动文化》。 1923年,楚图南大学毕业。当时,规定官费生毕业后必须回原籍服务地方,李大钊嘱托他:“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多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二要适当地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建立党团组织准备条件。” 以蔡锷、李大钊等著名先贤为师,读马克思主义原理著作,好书与好友璀璨成楚图南的人生灯塔,为他指引前进的方向。 行远路,做大事 楚图南从云南远赴北京求学,毕业又回云南任教。1923年秋,楚图南回到了阔别4年的昆明,在省立一中教书。他在昆明的几所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进步学生中组织了读书会,帮助一批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像中共云南第一任团省委书记、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大众哲学家艾思奇等,一大批革命青年就是他那个时候的学生。 1926年,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楚图南从云南来到北京。这年春天,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的指派,他先后在济南、哈尔滨、长春等地任教,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1930年,楚图南以教师身份在东北开展学习运动,被东北军阀以“共党要犯”判处9年零11个月重刑,深陷囹圄。时年31岁的楚图南并没有失去生活和斗争的勇气,而是“扪着铁的严肃,在死的战栗,也是在死的大宁静中”给青年朋友们讲历史、讲文学,并译完了长达20万字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一书。被囚禁4年后,伪满溥仪大赦,楚图南结束了监禁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后,楚图南南下昆明,先后在云大附中和云南大学任教。在这期间,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根据党中央的安排,从事文化运动和青年运动,楚图南以自己既是共产党人又是民主同盟成员,既是本地人又是外省归来的特殊身份,在不同背景、组织的进步人士之间奔走,成为抗日救亡民主进步力量团结凝聚的纽带。1943年4月,楚图南由周新民介绍加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翌年10月,民盟昆明支部改为云南省支部,楚图南当选委员。 抗战胜利后,内战的阴云又笼罩在全国的上空。1946年7月,李公朴遇害后,楚图南悲痛地写下:时局多艰,思国士,争民主,求和平,与奸邪搏斗,不惜一死;风雨如晦,怀故人,同忧患,共肝胆,遽胁侪催抑,如何勿伤。在暗杀的阴影下,楚图南大义凛然。他说:“我们的悲痛,我们的悼念,不是哭泣,而是怀着一切的惨痛,背负着民族和时代的更大灾难,更坚定,更英勇地,走上前去,与民族的敌人斗争,与民主的敌人斗争。要以真正和平民主、富强康乐的新中国的实现,来完成李先生的志愿,也是我们的志愿。”国民党特务用同样的手段,又暗杀了闻一多。楚图南同列在暗杀名单上,面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死亡,他没有丝毫犹豫,毫不畏惧,继续留在昆明,主持了李公朴先生和闻一多先生追悼大会。8月,在中共要求和安排下,楚图南、张奚若、吴晗等人离开昆明,前往上海。1946年,楚图南转移到上海,任上海法学院教授,参与民盟总部在上海的工作。 1949年10月1日,楚图南和全体参加新政协的代表一起,登上了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参加隆重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楚图南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主任、文教部长、土改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民盟中央西南特派员、民盟西南总支部主任,为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建设、盟务整理做了大量工作。 1953年,楚图南调任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1954年5月以后从事民间外交工作,先后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历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代主席、主席,是中国民主同盟杰出领导人之一,为民盟的健康发展、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 楚图南留下有书法作品:“纵有凌云志,不忘菜根香”“居身青云上,植根泥土中”,字字可鉴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在日记里面经常有“像我中国”“像我云南”“像我文山”这样的记录。楚图南在朝鲜访问时,在自己的日记里沉重地记录:“朝鲜的人参出名啊,唯我文山的三七没有这个出名。”在国内,云南三七是出名的,用云南三七制成的“云南白药”更加出名。但是“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在旧时代因拒绝交出配方而被关押至死。新中国成立以后,楚图南借到重庆工作的机会,找到了曲焕章的遗孀,希望他们把曲焕章关于用文山三七制成的“云南白药”祖传秘方贡献出来,让战场上负伤的战士避免无谓的牺牲。就这样,曲焕章“云南白药”的祖传秘方得以从神坛上走下来,服务世界、服务社会。也因此,才有现在“云南白药”的系列产品;也因此文山三七才几十年不停地得到了发展、并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外。今天的世界,都在用文山三七。 楚图南担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期间,因为工作的需要,长期奔走在文化外交的道路上,很多国家是今天一带一路的路上国、沿线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不仅为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提供了重大平台,也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了重大契机。楚图南多年前就开始做这项伟大而有意义的工作了。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楚图南一生扎根大众,情系家国,默默无闻地做一些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著名爱国企业家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楚图南先生的精神与事业永垂不朽!(民盟南京陶行知支部 吴淑芳) 参考资料: 学习强国《楚图南穷且益坚铸成读书报国大志:执持小旗子欢送云南军队出征护国》(2023、3、28) 党旗飘扬映云岭丨楚图南:风雨兼程 革命一生 (云南新闻广播2021、7、21) 杜林杰《楚图南:一生心事问梅花》(《新西部》2016年11月) 搜狐网“印象文山”:《历史不会忘记他:楚图南在文山》(2017、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