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探索网络议政的有效途径研究
[发布日期: 2019-02-18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引    言

      在我国,参政议政是每位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更是我们民主党派建言献策,积极投入国家建设的权利和义务。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网络渗入了每一个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也给参政议政模式带来了深刻地影响并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参政议政模式。网络参政议政成为了广大公民参与国家建设的一种新形式,网络参政议政也给当今中国的各项政治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关注网络参政议政问题、把握网络参政议政的发展动向、探索网络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一个国家层面的目标,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一个社会层面的目标,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一个层面的个人目标的快速途径,是实现“中国梦”亟需研究的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    论

      社会学家艾君在《让网络参政议政成我国民主政治新时尚》中认为,网络参政议政是伴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在中国民主政治、文明政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形民主形式。它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公民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所关心、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向政策研究者或政府机关表达诉求、抒发己见、建言献策或进行讨论,提供给决策者或政府机关作参考;二是决策者或国家机关将调研报告、出台政策法规案等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征求公民意见和建议,以利于修正完善,做出科学的、民主的决策。

     网络参政议政较之传统的参政议政形式体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和独特的优势。关注网络参政议政的发展动向,研究网络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 网络参政议政概论

   (一)网络参政议政基本概念

      网络参政议政,是参政议政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参政议政形式,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参政议政,是传统参政议政在网络上的延伸。它的根本立足点是参政议政;它的发生时间是在网络时代;它的发生地点是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它的参与人群是有参与政治活动意向的网民;它的最终目的是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它的一切基础是 “网络上的政治参与,或者简治参与”。

网络参政议政的特点源于互联网媒体的特点。互联网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与聚集的局限性,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局限,呈现出开放、互动、移动存在、圈群化和联通性等特点。从而网络参政议政在基于互联网媒体的基础上呈现出开放性、便携性、平等性、高效性、离散性、互动性、低成本等特点。

   (二)网络参政议政的政策支持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2015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及201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新形式。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擘画的美好愿景:“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互联网,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等。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这些政策和讲话为网络参政议政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网络参政议政的发展及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国外网络政治的研究起步较早,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及理论研究后,提出了网络民主的概念并形成了相应的学术著作。例如美国的维尼拉什(Wyene Rash Jr)的《网络政治学:互联网对政治过程的影响》、理查 戴维斯(Richar Davis)的《网络政治学:互联网对美国政治系统的影响》、弗罗里达国际大学Kevin Hill和蒙玛斯大学的John Hughes合作出版的《网络政治学》、英国Roza Tsagarousianou的《网络民主—技术、城市与城市网络》、Brian Loader的《网络空间的统治—政治、技术和全球重建》、澳大利亚Jerry Everard的《虚拟国家:互联网与民族国家的疆界》等。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对于网络参政议政都有着极大的重视度。

     2.国内网络议政的发展

  (1)中国网络舆论的诞生

    1994年我国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随后网络便逐步的渗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1999年5月9日人民网为抗议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而开始的“强国论坛”标志着民意表达通过互联网平台正式开启。但局限于当时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网络议政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2)中国网络舆论走向前台

    2003年SARS的爆发、孙志刚案、刘涌案、美伊战争、“宝马车撞人案”等讨论活动中,网络舆论成了可以影响事件发展的力量,2003年甚至被称为“网络舆论年”,标志着网络舆论开始走向主流。

   (3)中国网络舆论的飞速发展

    2005年开始,博客、博客、微信、抖音等各类媒体高速发展,老百姓可以在网络上自行发布信息并使之高速传播。手机的普及和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让网络舆论走到了时代的前沿。网络舆论对传统舆论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及影响。从2008年国家领导人在人民     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实时在线交流开始,到2009年初的“躲猫猫事件”中云南省宣传部邀请网友组成案件调查组,显示了政府对于网络议政的重视,网络舆论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

   (4)国内网络议政的现状

    据《201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中的数据统计:在依据信息公开、政策解读、互动交流、政务服务、展现设计、监督管理6个指标对国家部委、省级、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后,“卓越”梯度政府网站无;“优秀”梯度政府网站仅有3个部委网站,6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37个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网站中仅80%的机构职能信息规范完整,98%的政务动态更新及时,81%的政策文件基本每月都有更新。在信息公开方面仅12%的网站提供数据开放服务,政策文件解读比例低;在互动交流方面有62%的政府网站未整理常见问题,37%的网站2017年未更新常见问题。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网络议政的基础——政务信息公开还远远不够。

据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到97.5%;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小时。网络已经成了近半数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网络使用的数据和政府网络评比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政府的信息公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不匹配。网络议政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加强,但政府和社会各层面均在努力缩小这一差距。政府网站信息发布从无到有,政府网站互动交流逐渐频繁,政府各部门开始在微博、微信等领域建立公众号,政府各部门开始研究并建立面对社会焦点信息的各项反应措施及工作程序,甚至于开始主动挖掘信息风险点并邀请公众通过网络参与讨论,更是创新在2016年初发布首款网络议政产品《议库》APP。该APP上线并直接面对广大网友提供提案征集、民意征询、调查研究、智库咨询、数据检索、舆论引领、线上线下互动等服务;通过互联网手段和平台实现委员参政议政及提供委员、政府、行业及普通网友之间的互动交流,见证并推动我国协商民主多层次制度化的发展。

    二、 现阶段网络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

    网络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信息环境,网络的覆盖面广,各种诉求会在这里发生,但由于网络的管理难度大,不能排除人为制造的不和谐音符被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在网络空间中滋生蔓延。目前网络议政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 网络议政主体的虚拟性

   网民既是实际存在的实体,也是虚拟存在信号。网络议政的不可控、不确认性使得协商主体难以确认,也让犯罪分子、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议政的交流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从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制造虚假民意,妨害网络议政的发展。

 (二) 网络议政范围的不均衡性

   1.网络使用的地域性具有不均衡性

   截止2017年12月,上网的人群中,城镇网民占比73%,农村网民占比仅为27%,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5.4%。农村地区的互联网低普及率以及农村网民在上网人群中占比不足1/3的现况表明网络使用的地域性具有不均衡性。

    2.网络使用的群体具有不均衡性

  (1)网民年龄组成不均衡

    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网民的73.0%。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为:10岁以下占3.3%,10-19岁占19.6%,20-29岁占30.0%;30-39岁占23.5%,40-49岁占13.2%,50-59岁占5.2%,60岁及以上占5.2%。从上述数据看出,中国网民还是主要以年轻群体为主,50岁以上人群仅为10.4%仅为10-19岁上网人群的一半,网民的年龄结构组成极不均衡。

   (2)网民学历结构不均衡

    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16.2%,初中学历的占37.9%,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占25.4%,大专9.2%,大学本科及以上11.2%。

    上网这一社会活动受知识文化和网络设备使用技能约束,网民的学历结构存在着天然的不均衡性。但数据显示上网人群的学历结构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以下水平,不仅暴露了目前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加大教育力度,也提出了网络舆论需要进一步提高鉴别技术的要求。

    由于目前使用网络的人群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性,在网络上运用议政的能力也存在着巨大差距。非网民在网络议政中无相应代言人,使用网络但无议政意识的低教育水平人群在网络议政中也无相应代言人,从而,此类人群被动失去参与网络议政的权利。有缺失群体参与的网络议政有可能会影响到决策的完整性、也有可能会忽视未能参与网络议政的群体利益,违背民主协商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精神。

    (三) 网络议政的分散化和非理性化

    中国网络议政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政府电子服务能力不足,政务信息发布量不足,政府反馈机制及时有余而有效性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了网络议政的分散化以及效能缺乏。

   网络空间的匿名、虚拟化特点,带来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垃圾信息成堆,网络恶搞、网络污蔑大行其道,让非理性化的网络议政占据了有效网络议政的合理通道,也使得政府资源有一部分浪费在这样的非理性化网络议政处理上。

 (四) 网络议政信息的不对等性

    1.政务信息公开不足,让网络议政存在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由于目前政务信息公开不足,政务信息解答不够详实,政务回复有一定的延时性,导致在了解政府相关政策时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难免会有部分人群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弱点,谋求个人利益,甚至于煽动群众攻击社会。

   2.政府网站存在网络安全问题,导致网络议政参考的政务信息有可能为错误虚假的信息。

   2017年我国境内被篡改的政府网站数量累计1605个,而GOV.CN域名网站数为47941个,占比达到3.3%。按照这个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舆论发布的信息是错误的虚假的信息有一定的可能性,那么收集到的政务信息必然会出现不对等性。

   三、 从网络议政的问题可以看出探索网络议政的有效途径需要从网络议政的保护和引导以及多元化探索网络议政途径同时发力。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互联网健康环境,维护网络议政的有效性,建立网络议政发展的长效机制。

    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议政,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中,法律法规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网络议政得以健康发展的保障。

    1.加强网络安全法制化管理,进一步健全网络安全类法律法规制定。

   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但配套法律法规还有很大的缺口。建议加快个人信息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配套的立法进程。只有安全的网络社区,才有网络议政稳步发展的健康环境。

   2.建立政府在互联网信息发布及反馈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进一步调动网络议政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的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偏重于信息安全方面,对政府部门职责提及较少,特别缺乏明确的对政府在互联网信息发布及反馈方面的约束。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政府快速有效的处理网络反馈信息和提供服务,可以有效调动网络议政的积极性。

    3.梳理并立法要求网络实名制,加强网络监督,维护网络秩序,进一步落实网络议政的有效性。

     网络实名制必须落实,可以先清理非实名注册用户,之后逐步落实全网实名制注册发言。精准打击极端非理性的政治参与,改变互联网信息传播无序状态,有效保护正常途径的网络议政,形成有序网络行为。

法制化是协商民主的基础,具有完备法律法规约束的网络是网络议政有序进行的保障。网络行为法制化,才能让网络行为有序化,一个健康的网络,才能给网络议政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建立网络议政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 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络建设,加大政府透明化管理力度,形成政府引导控制,从而加大网络议政的引导力和控制力。

    网络议政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政府网络基础建设,政府网络行为的透明化,政府对舆论的引导力,是形成有效网络议政的关键。

    1. 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络建设,引导公众通过政府平台去解决问题、办理各类事项。这首先是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政府网络平台,并且在平台上公开各类法律法规信息,引导公众通过政府网络平台了解信息,梳理政府在信息源方面的权威性。这是网络议政有效的最基本要求。

    2. 进一步加大政府监管的网络透明性。

     进一步加大政府监管的网络透明性,对于各类虚假信息,不能仅仅以删除作为管理手段,要拿出来作为警示信息,让公众了解实际情况。对于政府在网络上处里各类问题,要按步骤公开办理过程,不能简单的以办结时间作为评判标准,踏实做好做细每一个行政程序,让老百姓对于政府的工作真正信服。这是建立政府公信力的必备要求,也是网络议政有效的基本要求。

    3. 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控制力。

    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控制力,首先对于网络上热点问题要做出快速反应,去伪存真,引导出有效的网络议政;其次要主动去寻找网络热点,邀请网民参与网络议政,瓦解网络各类不实谣言,切实关注网下的生活热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民众共同参与热点问题监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只有政府把握了网络舆论的引导控制力,在正确的方向下会产生越来越多有合理有效的网络议政。

  (三)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均衡网络参与,建设正真民主的网络议政途径。

    1.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提高网络普及率。

    网络议政的发展一定需要建立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之上,制定高效可行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不发达的地区信息化基础投入,提高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运用网络技术,逐步实现各地区网络建设均衡,各阶层民众网络参与均衡。要让网络全面普及,让有想法和有需求表达的民众,能使用更快捷高效的议政手段——网络议政。

    2.加大基础教育和参政议政意识教育投入,普及网络议政。

    网络议政的形式是网络,在健全网络建设后,民众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够熟练运用网络,从而才真正能够做到网络议政。均衡网络议政参与人群首先是要解决全民基础教育投资,加大对中低文化层次人群的教育投入;其次是加大参政议政意识的教育投入,鼓励公众使用在线政府公共服务,参与决策过程。

    加大网络基础建设,加大全面教育建设,加大网络议政的引导教育,踏踏实实的做到人人可以参与网络议政,参与网络议政能够提出正确有效的建议,切实帮助政府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堵住政府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形成有效网络议政。让网络议政实实在在的成为民主议政的先锋队,促进网络议政的有效性。

  (四)研究把握网络互动热点形式,探索新途径的网络议政。

    1.加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建立信息发布权威平台。

   门户网站是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它是网络议政的开始,也是网络议政的根据地。加大门户网站的建设,就是要加强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发布的权威平台地位,让网络议政有有效的立足点。

    2.发展政务微博,建立快速有效的网络议政途径。

    通过政务微博发布各类信息,帮助网民快速甄别网络虚假信息,并解决网民留言反映的问题,展现当今政府部门服务百姓的工作转变。微博是一个发布快速,扩散迅速的公众自媒体平台,并且它能实现快速互动。政务微博的出现,是网络政务的新探索,网民通过留言发表自己对于某条微博的看法,这样的形式让政务微博成为政府部门引导网络议政的有效途径。

    3.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探索掌上网络议政的途径。

    目前手机的普及率高,手机的实名制程度高,从而使用手机进行的网络议政活动更具有有效性。在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中,使用微信的人群几乎达到了全覆盖,政府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高速快捷的收集有效的网络议政。建立政府微信公众平台是目前已经开展,但未普及的一项工作。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来让网络议政从电脑互联网快速走入掌上互联网时代,二来减少网络议政的有效性鉴别工作,从而更进一步增进的网络议政的有效途径。

    4.探索多元化的网络议政途径,进一步提高网络议政的效能。

    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探索新形式多元化的网络议政途径是进一步提高网络议政效能的有效途径。例如:网络问卷调查,来了解网民生活中的各项热点问题;网络在线直播,引导网民参与网络议政;开发网络议政APP,提高网络议政的时效性等。

结    论

    有效的网络议政途径势必是立足于健全的网络法律法规之上,立足于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之上,立足于强大的政府部门公信力之上,立足于高速的网络舆论应对机制之上,立足于各群体均衡参与之上。在完善了网络议政的各项基本条件后,加大网络信息技术的投入,多元化的开设网络议政渠道才是有效的网络议政途径。

南京市民盟盟员 司  玮  (2018年供稿)


上一篇 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参政党社会服务有新作为
下一篇 提高多党合作效能,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