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加强人民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研究
[发布日期: 2019-02-18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引    言

     把握社情民意,是治党治国的重要基础,是做好包括政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根本途径。人民政协的社情民意工作,对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其它组织无法替代的,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有利于人民政协提高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政协自身的履职潜力,夯实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建设的基础。对活跃人民政协工作,发挥人民政协作用,提高人民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     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三项主要职能之一,现阶段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各类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民群众非常需要一条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而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协委员在广泛联系民众、倾听民声、汇集民意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参考。

      为了畅通参政议政渠道、丰富参政议政形式、增强参政议政实效,1994 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创新工作方式,正式提出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并明确了“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政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自此,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成为了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



     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概论

   (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基本概念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及无党派人士,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政协内部适当方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

     (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特点

     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定义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可以看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反映的问题主要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信息工作,它是向决策者、领导者反映真实情况的“直通车”。社情民意信息所反映的不是一般的社会情况或广大群众生活中的琐事,而是国家经济、整治、文化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和国家治理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指明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政协委员的重要职责,政协委员要密切联系群众,重点联系本界别群众,深入了解民情,充分体察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色,政协委员是各个界别、各个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到本界别群众的问题和诉求,全面反映本届别相关的重大的、深层次的问题和意见。

      三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需具有时效性,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到决策部门,使政府决策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完善。很多情况和诉求,一旦未能及时反映给决策部门,就容易造成无法估计的后果。因此,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建立专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网络,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政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市委员会,以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等,提供畅通、安全、快捷的传递渠道。

     (三)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

      以2014 年为例,全国政协共收到各类社情民意信息11687 篇,经过编辑处理,向中央领导同志报送信息212 期,向中央有关部门转送信息729件,反映各种意见建议1534 篇,收到中央领导对政协信息的批示189 人次。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参考。

       因此,对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能够集中体现人民政协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的政治特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的组织优势。通过对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能力、协商民主机制及其自身建设的理论研究,进一步为丰富人民政协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2、政策意义

   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其本质是对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前提下,离不开政策层面的保障。通过对基层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研究,以政策保障为切入点,探索推进该项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3、实践意义

    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既为国家各项改革带来巨大活力,也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各种矛盾。通过研究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既有助于人民政协紧密联系群众、广泛反映民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投身改革深度发展的伟大事业;也有助于人民政协在维护党的领导、支持政府工作、促进党政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有助于人民政协通过参照议政,切实做到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效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各项制度和相关机制的问题

    1、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现行的各项制度尚不完善

   人民政协于2005年1月17日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十八次主席会议制定通过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 2015年10月9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主席会议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但该条例的内容较笼统,将信息工作的责任制、培训制度、奖励制度等内容笼统地涵盖在内,并没有制定相应的独立的规章制度。

     2、培训制度尚不健全

    信息质量问题始终制约着政协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开展培训活动、力求提高信息质量尽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相应的培训机制尚不健全。培训制度还未被上升到工作机制的层面,没有形成定期、定量的制度化工作。培训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收集、采编信息数量较少、质量较低,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3、 联系点机制尚未全覆盖

     根据人民政协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规定,要不断完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制度。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根据需要在基层政协地方委员会建立若干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但是目前区县一级政协是政协地方委员会的最低级别,乡镇、街道一级并没有建立政协组织或相关的工作机构。和人大制度相比,人民政协缺少了在基层的联系渠道,影响了政协相关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非常需要紧密联系基层群众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这项工作机制目前在基层政协仍然显得非常薄弱,导致信息来源渠道不够畅通,信息内容的类别过于集中在社会问题上,信息涉及的领域和层次明显不足。

     4、信息员及特邀委员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不少基层政协非常重视信息员和特邀委员的队伍建设,并为此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然而,由于人民政协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信息员、特邀委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身份的特点,使得基层政协在制定队伍管理制度时无法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只能通过座谈交流等各种柔性政策鼓励并引导他们撰写、报送社情民意信息。因此,尽管大多数基层政协已经认识到了强化这两支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相关工作机制的完善仍然裹足不前。例如,信息员与特邀委员的准入、准出标准仍然不够明确,人员年度履职要求普遍较低,年度履职考核没有形成具体办法。这些问题,都是目前上述两支队伍的战斗力无法充分发挥的根本原因。

   ( 二) 技术层面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

    一些地方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进度缓慢,一来部分地方政协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不够重视,没有对相关信息平台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二来不同地区政协的财政情况各有不同,不少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协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来保障信息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2、社情民意信息本身质量不高

     全国政协以及各地方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采用率普遍都较低。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质量不高:一是信息时效性存在不高的问题。二是信息内容层次较低。近年来,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不断创新,“一带一路”战略、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等宏观问题不断涌现,但基层政协围绕这些宏观问题的优秀的建言献策却始终相对较少。有的信息内容缺乏实际调查研究;有的信息没有经过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所提的建议意见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建议

    1、优化政协界别设置制度

     政协界别的设立,使各个群体能够通过广泛协商来反映和维护自身利益。因此,优化政协界别的设置,能够为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夯实人才基础。目前仍然存在界别设置机构不平衡问题,界别设置交叉重叠、个别界别代表性不足、界别设置未能涵盖社会各阶层等问题相对严重。这些问题导致了不同界别之间委员人数的差异十分明显。例如,经济界别、教育界别、医药卫生界别的委员人数通常较多,而新闻、环保等界别的委员人数相对较少。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政协的界别设置没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界别结构不平衡问题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最大的影响在于界别参政议政力量的不均衡。因此,应当科学地设置委员界别。

     2、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

     一是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对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内容、流程、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作出具体规定。

    二是建立激励制度,激励对象可不仅仅限于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也可适当增加其它奖项,以进一步增强信息撰写者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办理制度,对社情民意信息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对办理结果进行通报。信息办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为进一步推动社情民意信息的办理反馈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是强化信息员制度,组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为信息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是完善培训制度。地方政协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情民意信息写作培训。通过制作培训课件、社情民意信息范文汇集册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培训实效。

    3、加强相关信息技术建设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政协委员、信息员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提升信息工作的效率。因此,应当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财政投入、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努力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结      论

      党的十九大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从人民政协的一项内部工作逐渐发展为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以及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重要途径,并被作为一种全新的协商形式予以拓展。

     在这些新的形势下,人民政协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应当朝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自身特点,探寻其与政协提案在履行职能方面的本质区别,突出其快捷、直通、专业、实效等优势。

南京市民盟盟员 夏文文 安冬梅 司  玮

(2018年供稿)


上一篇 提高多党合作效能,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下一篇 从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谈新时代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