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标准化是雨花茶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布日期: 2018-08-10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摘要:雨花茶作为建国以后新研制的名优绿茶,多年以来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其主要原因就是市场混乱,消费者无简单辨识度。为了推进雨花茶市场的发展,要从根本的标准化种植入手,推进生产标准化,达到品牌标准化,进而形成推广标准化。在雨花茶的各个环节深入标准化模式,明确雨花茶产量,稳定雨花茶品质,简化雨花茶识别,扩大雨花茶名声,让雨花茶产业良好发展,从而达到增加雨花茶的附加值。


   关键词:雨花茶;标准化;推广


      雨花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意喻革命烈士忠贞不屈,并借雨花烈士陵园“雨花”一名,集中了当时江苏省内的茶叶专家和制茶高手研制出具有“形如松针,翠绿挺拔”特点的茶叶产品命名“雨花茶”。表达对雨花台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可以说雨花茶的诞生是在一个深厚的历史背景下,集江苏最顶尖茶叶专家制茶能手之力创新的成果,但发展到目前是盛名在外,待字闺中,无人能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雨花茶在市场上质量良莠不齐,无法把自身优良特点突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产品能够有自身知名度,收到广泛欢迎和认同,必须要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品质稳定。达到品质稳定的基础就是标准化生产。而茶叶作为一个加工后的农业产品,达到标准化生产的目的就必须从种植、生产、包装、推广四方面着手。

种植标准化:

      首先是种植范围标准化,明确种植范围是地理标志性产品的必须条件,在最早的南京中山陵和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扩大到目前的南京市全境。实现种植范围标准化,需要明确雨花茶核心产区:南京中山陵和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明确雨花茶主要产区:南京市全境范围。

      其次是种植环境标准化,在明确种植范围后,南京茶树都可满足:大多种植在丘陵黄壤岗坡地上,土质好,水分充足。岗峦起伏,海拔仅60米上下,酸性黄棕色土壤,年均气温15,5℃,无霜期225天,年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这样的基本条件。那么在此基础上,沿用名优绿茶对于环境污染要求的控制,对于周边污染进行控制,不得有大型污染化工企业,不能紧邻主干道,最重要的是南京雨花茶的特色茶香中富含花香,茶叶原料尺寸适中,明确林茶间作,采用双行密植条载,重视生态植茶,早春的梅花花满枝头,形成了天然的遮挡,为雨花茶的生长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漫射光。而当梅花盛开的时候,茶芽萌发,茶叶通过吸附梅花香气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质香,凸显清茶冷梅香的烈士傲骨气质。梅花凋零,又可为茶树提供天然养分增强茶叶品质。梅林套种茶树,层次分明,造就特有的南京地域梅茶园林生态环境,梅茶呼应,交相生辉,相得益彰,可谓一举多得。所以种植环境标准化在目前名优茶叶种植对于环境污染的要求基础上明确梅花林茶间种的南京地域特点要求,是稳定雨花茶特质的重要一环。

     再次是茶树品种标准化,由于雨花茶是解放后研发的新品,为研发香气十足的精品绿茶,特别优选用了广东、福建一带单枞和乌龙茶的品种和本地茶叶进行嫁接培养,优选茶种目前在南京地区无明确固定,每家选用品种差异大,导致茶叶成品从外形到滋味均呈现较大差异。建议以目前中山陵茶厂的茶树品种作为优选,联合农林部门进行茶树的优选,这是一项待着手的长期工作。

     最后就是种植程序标准化,茶树生长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可避免,目前情况是各自为政无序化使用状态,不仅会让茶叶无稳定品质,也会造成土壤的污染。通过雨花茶茶叶协会、农委等相关部门,对茶农进行实地指导,分时分量发放。

生产标准化:

     目前由于生产许可证多年的管理,生产已经有了相关标准,只需要雨花茶协会定期培训指导,在这方面可以说南京雨花茶已经有了标准化的雏形,只需要跟进发展深入即可。

包装标准化:

     南京雨花茶是地理标志性产品,但多年以来,南京雨花茶各个茶厂自成一派,没有统一的南京雨花茶标志,单纯的依赖标签的专业性知识,消费者无法分辨正宗南京雨花茶,严重的影响了南京雨花茶的发展。

     在种植和生产都已经达到标准化之后,很容易统计出每年雨花茶鲜叶的产量,进而计算出雨花茶的产量,可以通过雨花茶茶叶协会发放统一的标准化计量标贴,方便识别。

推广标准化:

     通过雨花茶协会统一进行雨花茶的推广,对于种植、生产、包装的标准化通过各类不同的途径进行宣传。推广标准化的重点在于推广单位标准化,推广口径标准化,推广内容标准化,让消费者易于识别,从而达到去伪存真,把优质雨花茶推向市场,打开市场的目的。

     可以明确,雨花茶增加高附加值必须打造雨花茶知名度,增加消费者认可度,稳定雨花茶的质量。稳定雨花茶的质量,是一切发展的基础。通过种植标准化,明确种植产地、种植方式、种植品种,实现原材料的标准化,数据化;通过生产标准化,在优质标准原料的基础上稳定雨花茶最直观的外形特点以及滋味特质香的识别度;通过包装标准化,给消费者带来最直观的简易识别,才能走向打开市场的推广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产业的生命,是高速发展今天的必由之路,形成标准化后才能追求更高的品质以及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姚国坤著,中国名优茶地图,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01,第164页

[2] 姚松涛编著,中国茶品鉴掌中查,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1,第47页

[3] 葛长森著,金陵茶文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03,第105页

     司玮(民盟盟员) 陈羚 谢海洋 胡小崧(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


上一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历程与前景探讨
下一篇 义务教育也要四个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