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对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 2015-01-08 ]  本文已被浏览过

    199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一章第四条第五款规定:代表应当履行“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人大代表定期接待选民的做法由此开始,并逐步完善,形成制度。

    在南京,2005年后,市区街道全部设置了区人大街道工委,把人大的工作职责延伸到街道和社区。玄武区人大在街道、社区设立了“人大代表之家”、社区工作室,逐步建立起代表联系选民、定期接待选民、向选民述职等制度,为人大代表了解社情,反映民意,提供了平台,在代表与选民之间架起面对面接触的桥梁,向人民群众敞开了一扇民主大门,使群众表达意愿有了更便捷的通道。一些社区还将代表的自然情况、联系方式公示,使选民联系代表有了更便利的条件,促进了地方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重要意义

    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无疑是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其做法意义重大。一是增强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意识。一般来说,人大代表履职的集中体现是在人大全会期间,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常委会工作报告、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对各项议案和报告进行讨论、研究,表明意愿和立场,并给予肯定、否定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并在全会上提交议案和建议。但是闭会后,由于代表都是兼职的,本职工作的繁忙,使代表履职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代表会以时间、精力、能力和所处环境条件有限为借口,缺席平时的代表活动,成为一年一度出现一次的会议代表。代表定期走进社区与选民见面的硬性规定,使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成为常态,能够促进代表由被动向主动、自发履职转变;二是发挥了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它的和谐无疑是整个社会和谐的最重要基础,区人大代表是社区群众选举产生的,要代表选民的利益,经常与选民保持联系,能够及时听到选民的意见和呼声,对选民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推动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代表将处理结果反馈给选民,问题得到解决,皆大欢喜,即使受到条件限制,暂时解决不了的,也可以通过向选民宣传解释政策,疏导缓解疏导选民的情绪,避免矛盾越积越深,把一些信访苗头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成为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成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汇集民意、反映民意和代表民意的有效渠道和载体。人大代表的称号,不是虚职和荣誉,而是实实在在的职责和不可亵渎的义务,代表只有听民意,解民忧,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才能获得选民的投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人大代表制度的不断完善,代表定期联系选民已经制度化、常态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传统因素的制约,我国现阶段代表履职、公民参与政治的行为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如何让代表联系选民的做法扎实而有效地推进下去,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一,代表接待选民的活动,与选民见面的时间,习惯上都是由各级人大工委组织安排的,代表很少有主动联系选民,持证履职的。如果遭遇重大社会政治经济任务,如今年南京的“青奥”保障任务,街道、社区都全力以赴地忙于应付日常性的各种社会行政事务,就无暇顾及了,不能保证“定期”按程序组织接待选民工作,造成代表客观上很少能够与选民见上面。

    其二,代表接待选民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代表与选民之间的沟通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主要是通过“接待日”来听取选民的意见和建议。一个选区的选民人数众多,被代表联系的选民人数所占比例很小,社区工作人员基本上是选择“积极分子”,而且大多数都是退休的老人参加见面会,这样就造成了想参与的被排斥在外,无兴趣的被安排在内,基本上没有年轻人,参与的范围及影响力都十分有限。选民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数与自身利益有关,代表帮助选民去一一解决问题成为见面的核心。

    其三,代表接待选民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接待与不接待一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表定期接待选民的积极性。没有硬性指标,代表履职意识强的,联系选民就较频繁。反之,有的代表,特别是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代表,由于事务繁忙,很少与原选区或选举单位的选民联系,但是,就这样不履职的代表,也照样能够连任。久而久之,每月的代表联系选民接待日,就成为挂在墙上的摆饰。
其四,代表接待选民的效果不明显,极大地影响了代表和选民的积极性。选民向代表反映意见和建议后,最迫切希望的是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由于代表接待选民工作没有完善的实施制度,特别是对选民反映的问题处理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联系实效不明显:有的是代表将选民反映的问题“贪污”,没有向有关部门反映;有的是有关部门对代表反映的问题,推脱搪塞,让代表觉得自己的作为无足轻重,难以向选民交待,丧失了履职的信心和勇气;有的是代表没有及时把沟通的意见反馈给选民;有的是政府处理的结果,不能让选民满意,等等,这些都挫伤了双方参与见面的积极性。

三、对代表接待选民的几点思考

    1、代表接待选民制度要与社区建设、居民自治相结合。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更加关注自己的政治活动权利的实现,并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府决策,这种政治参与热情,必须加以保护。代表接待选民,参与社区的社会建设工作,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人大代表对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矛盾,上下联系,把群众的身边事、切身利益关系处理好,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就自然高涨。人大代表来于基层,是最基层的老百姓选出来的,代表和社区群众在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加深了鱼水情深,能形成相互依存的整体合力。

    2、拓宽代表联系选民的渠道和形式。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目前,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有了更多的选择。传统的在规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见面交流,设立意见箱、公布电话号码等等,尽管是最真诚也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可以直接了解民意,但是,它更加适应老年人。而年轻的一代选民,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面对工作、学习、环境,他们有更多的压力,有诸多的诉求,人大代表也要重视与他们建立畅通的联系,让他们有更多话语权。调查显示,相比较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网络交流沟通的方式,通过微博微信这些即时交流工具和社交网站来进行交流,每天打开电脑,登录QQ、人人以及微博微信,对年轻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习惯,他们通过在即时聊天工具进行聊天交流,也通过人人微博更新的状态,来了解别人的状态,通过一系列的回复和转发来进行交流。网络交流可以更随意、更舒适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更便捷、更省事。

    代表与选民联系,要重视创新更多的适应年轻人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开通微博,使用微信,热忱履职,听八方来音,让选民通过手机、电子邮件、互联网站、网上对话、微博微信等“点对点”的方式联系代表。各级人大组织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开通信息网站,构建起自上而下、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网格化联络体系,实现联系网络全覆盖,使市民通过网站这个更为便捷、高效的“直通车”,与代表互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意愿,与地方最高权力机关进行更直接、更有效的沟通,通过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和参与人大工作。

    3、鼓励代表持证自由联系选民,让代表得到了更多的直接监督。要逐步建立起代表联系群众更加密切、集中民智更加广泛、反映民意更加及时、服务群众更加满意的长效机制,确保联系活动经常化、不间断。除了规定的每一位人大代表每月必须拿出一日做固定的选民接待日外,还要拿出办法,鼓励代表主动安排时间,自己持证联系选民。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代表兼职制度,绝大部分代表的工作重心、直接影响切身利益的是代表的本职工作,而代表当的好不好是无所谓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自然也就缺乏压力和动力。要建立对代表的考核机制,让选民对代表述职进行民主评议,对于优秀代表,可通过表彰会、经验交流会、媒体报道等形式,进行肯定、表彰和推广,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激发荣誉感;对于不合格的代表,则可以罢免,或者下届不提名,把选举权真正交给选民,使当选人接受选民的监督和制约。

    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有利于改善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合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在当前,我们还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创新代表联系选民的内容、形式和方式,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玄武区人大常委  魏淑玲

 

 

上一篇 浅论政协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晓荷)
下一篇 紧抓“三项教育” 推进“学实”活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