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各民主党派通过组织发展实现了新老交替,内部成员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少有较高社会声望的老一代党派成员已经退出一线,而新一代成员无法快速建立自己的社会声望,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的传统优势相应地减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诉求也在日益多元化,再加上缺少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实践锻炼,导致他们政治经验不足,思想上缺乏对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把握,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深刻、系统的认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把握能力相对不足。 同时,民主党派成员分布的界别结构单一,专业范围狭窄,多局限于专业技术领域,导致他们缺少宏观视野;部分党派成员缺乏深入实地扎实调研的敬业精神和干预社会、改造社会的责任感,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高质量提案;大部分党派成员缺少实职岗位的锻炼,缺少自身处理全局性复杂问题的机会,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发挥。 当前,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转型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参政议政职能,就必须建立健全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制度体系建设。从各民主党派而言,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历史方位,正视、正确解决自身建设问题,全面破除制约其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的各种不利因素。 一、积极建立和健全支持民主党派在政协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制度体系建设,为党派参政议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必须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建设。 1、人民政协应针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的、相对稳定的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实施细则和规定,规范参政议政的议题和内容、规则和程序、范围和层次,力求使参政议政的内容具体化、职责明确化、工作常规化、相关部门的配合制度化,以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形式主义。 2、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力促将民主协商真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并形成制度保障,以保证参政议政的常规性和实效性。 3、逐步完善协商座谈会制度,建立相应的会议制度和规则,对协商的内容、范围、时间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制度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 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凝聚作用,帮助和指导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以便更好地在政协履行职能。 加强民主党派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团结、聚合和指导作用。 1、政协要积极主动,指导各民主党派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通过理论建设指导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目前,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仍处于初创和探讨阶段。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参政党理论建设作为一门研究参政党建设问题的学科来构建,认真组织参政党理论研究,积极推动一些重大参议议政实际问题的研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2、政协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民主党派界别委员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历史定位和肩负的使命,提高党派成员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明确民主党派发展的政治诉求,逐步提升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为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奠定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有序推进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内部工作保障机制,保证党派自身参政议政工作的高效性和有序性。 从民主党派自身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各民主党派自身的制度建设,促进民主党派内部参政议政保障机制的完善,切实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 1、逐步完善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工作机制,加强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对参政议政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应把参政议政、调查研究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把政党意识、职能意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对参政议政工作给予充分的时间、经费和人才保证,为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努力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针对目前民主党派成员分布的界别结构单一,专业范围狭窄,凝聚力不强,难以适应新时期参政议政的需要的局限,努力扩大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增强党派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这是民主党派充分有效发挥参政党职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 3、建立健全民主党派社情民意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作用。高素质提案来源于深入的调查研究,来源于对社情民意的充分收集和科学分析,因此必须建立制度化的社会信息收集渠道,实现社会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常规化。通过建立日常性的信息收集报告制度和针对重大社会事务的信息报告分析制度,实现普通信息收集分析的常规渠道和重大社会问题信息收集的专门渠道。同时,在各民主党派内部要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组织之间信息的互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和效率。 盟市委机关 张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