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优化教学管理 加强质量监控 提高教研实效
[发布日期: 2012-09-07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探索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新思路

民盟南京市委  莫愁职业高中 副校长  吴庆华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繁琐和重要,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健全的制度、规范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创新发展,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使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展、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优化教学管理

    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由教学工作的运行体系和教学工作的质量监控体系构成。教学工作的运行体系依托校系二级管理,建立学校—系—教研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各层级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主动承担职能,自主开展工作,使教学工作既有共性的规范,又有专业特色。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其任务是对全校的教学进行宏观管理,组织制定全校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文件,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等。教师发展处由原来的教科室和人事处合并,负责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评定、评优、教师培训等工作,负责全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规划与建设等工作。四个系贯彻执行学校各项教学规定,承担专业建设、学科指导、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职能,是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和教学质量的责任者。按专业大类成立8个专业教研组和5个公共基础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负责对本组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对教师教学常规、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等进行检查和考核,发现、分析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并做好教师的教学考核管理工作。

    在南京市职业学校中率先成立督导室,由专职主任和校内兼职督导员组成,校长直管,副校长协管,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分类听课、教学材料专项检查,不定期地进行随堂检查等活动。督导室工作寓“促”于“督”之中,寓“引”于“导”之中,负责对全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监控、督查、评估、指导和信息反馈,行使督教、督学、督管职能。

    为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学校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我校自主开发了校园网信息发布平台及具有学籍管理、教师工作任务管理、教材管理、选修课管理、班级排课管理、教学质量分析、网上评教评学、教科研成果申报和继续教育等教学管理系统,保证教学管理规范科学,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二、加强质量监控

    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由监控标准、监控内容、监控机构、监控方法等组成。教学质量监控内容涉及影响教学质量的方方面面,对每一方面监控内容,应根据监控标准,并由监控机构(可以是各种组织和人员)来实施监控。下图为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图


    1.监控标准: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调节、矫正的依据,只有建立健全法制了教学管理制度,监控过程的调控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要循。学校对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整理修订和增订,并汇集成册,涵盖教学常规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籍与考试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管理、教材管理与教学研究七个方面,其中教学质量管理中制定了“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确立并执行三项质量标准。(1)教学目标质量标准。学校“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对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建设与改革提出年度目标,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明确了各类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为实施教学质量控制明确了目标。制定并实施了《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教务工作管理制度》、《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2)教学资源质量标准。针对各类教学资源,学校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课程改革方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材建设与管理规定》、《外聘教师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标准,最大限度地科学统筹、合理使用各类教学资源。(3)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制定了教学主要环节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学常规考核办法》等,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教学输入质量监控方面。

    2.监控机构:教务处、督导室、系三线并举,班级(学生)、系(教研组)、学校(教务处、督导室)三级评价。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拥有发言权。学校通过让学生填写《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评教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评价。每个班级设学生信息员1人,负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学信息的及时收集、反馈,协助学校开展专题调研和评教。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3.监控内容:教学运行质量监控方面。涵盖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教学是形成职业教学特色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运行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监控;对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审核;对专业所确定的能力及其标准是否明确做出评价;对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出评价;对实训(实验)教学要进行检查评教;对学生能力考核的组织工作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学校各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例如针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中药制药方向)高职学生的技能标准要求,把校内实训分为中药鉴定技术专项实训、中药炮制技术专项实训、中药调剂技术专项实训等。工艺美术系安排古籍修复专业、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到安徽查济写生,到扬州双博馆、广陵刻印社、南京博物院参观学习。药学系安排药剂专业学生到中国药科大学实训中心进行专业实训,到江苏海王星辰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进行教学见习;安排高中药班学生到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茅山、宝华山等进行教学见习;组织学生到江苏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百信药房参观学习等等。现代服务系安排我校特色专业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每周到圣迪奥门店进行见习。机电系安排医电专业、电子专业学生到海信(南京)电器公司、无锡索尼电子公司进行教学见习。

    授课计划、成绩考核等环节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务处、督导室要在每个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都要进行集中检查。在学期初,要检查开学前教学准备与开学后的教学秩序;每个学期的期中综合教学检查,须认真检查各教研组的授课计划执行情况和教师课堂授课、实验开设及实习、实训情况。通过检查,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形成全面了解情况,督促做好整改工作;期末考核监控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密组织考试,严格考试纪律,全校所有考试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不得擅自更改;二是建立校领导、教务处、系主任考场巡视制度。明确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考试,各专业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所有专业学生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阶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必须重点监控。对这一工作的监控要采取“三查一评”方式:前期主要审查该项教学过程规范管理情况;中期主要是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学生工作态度;后期主要检查答辩组织,成绩评定等情况,把好答辩关。教务处组织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查评审。

    4.监控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包括督导员经常随机检查、同行互相之间听课评教、领导评教与学生评教。督导评教:根据教学督导室工作条例规定,学校教学督导室可随机随时选择听任一教师的课及抽查任一教师的教案等教学资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原则,实施教师互相听课及领导听课制度,了解教学情况,实施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同行评教、领导评教按照《听课记录评价表》对听课对象做出逐项评价。

    三种反馈方式:针对性反馈(常规教学检查,每周以简报形式向教学副校长汇报,每月一期检查通报,公布情况,体现及时性)、集中反馈(期中、期末,专项检查)、重点追踪(追踪、整改)。五个关键:关键人员(教务处、督导室、系部主任、教研组长、学生信息员),关键阶段(学期初、中、末和考试督查),关键环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关键技术(信息化),关键信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是教学输出质量监控方面。搜集毕业生反馈意见,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看毕业生就业率,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征求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质量监控总体方略

    (1)充分发挥校、系、教研组三级监控作用。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时,首先要强调教学活动实施单位的自查,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他查。共识时,就会从教学信息的交流反馈过程中找到差距,产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动力。

    (2)采用集中定期监控与随机监控相结合的方法

    集中定期监控是指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主要监控教学过程是否规范完备。随机日常监控是指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纪律、新教师及学生反映差的教师等进行日常督导检查。

    (3)采用教学管理机构监控与学生监控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管理机构指教务处、督导室、系及教研组。学生作为教育服务对象,对学校教学质量具有监控权利,对学生意见要进行必要的核实工作,以避免出现教学信息的失真。

    (4)采用定性监控与定量监控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监控指通过教学管理机构及学生信息员监控得到的信息,对监控对象从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综合。然后做出原则的、倾向性的价值判断的一种非数量化的监控方法,是一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但结论比较模糊的监控。为了体现监控的可比性,还可实施定量监控。

    (5)采用校内监控与校外监控相结合的方法

    校外监控指的是收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应走访或发函书面调查,还可召开用人单位洽谈会、毕业生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反馈意见。

三、提高教研实效

    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并以此作为培养和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有力支柱和发展平台。发挥学校教科研的传统优势,注重以科研为引领,教研科研一体,立足校本发展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科研活动,以教研组主题教研、主题科研活动为切入点,以科研强师为着力点,教科研工作与教师成长相结合,扶持培养了一大批学校教研科研骨干,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教师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健全工作制度。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建立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教师发展处具体负责,教务处、系分工协作,教研组具体落实的管理体制。

    教育科研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制定了《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条例》、《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规范》和《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教科研工作考核与教学竞赛奖励实施方案》,具体规定了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以及课题申报、评审和成果奖励的有关制度。每个学期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按制度的规定进行检查,总结和考核。

    2.完善过程管理。学校建立了教科研网络申报平台,通过此平台对学校所有老师的教科研成果进行汇总和管理。校级课题管理规范,在课题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和成果奖励、推广等各项工作运转有序,与市区两级课题对接,并有一定的激励政策,包括课题立项奖、课题结题奖等。教育科研的投入有充分的保证,每学年拨配相应科研专项经费。

    开展课题研究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国家级、省级规划课题为主干,以市级规划课题为支撑、以个人课题为依托,构建学校“一体两翼”课题研究整体框架。实行课题分层分类管理指导,落实主持人负责制,形成科研管理的有效机制。发挥课题研究对教师的引领作用,以主干课题为支柱,以专题研究为抓手,开展主题研讨,在全体教师中征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培训需求,找准培训结合点,制定培训计划,聘请专家和学术委员开设讲座,通过主题式和问题式培训方式,开展专题培训,理论和实践培训,“边实践、边培训、边研究、边总结”,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以专家团队为引领,以教研组为行动单元,以教科研骨干为中坚力量,以校本培训、课题、论文和沙龙等为载体,形成课题研培、全员参与、全面研究、整体实践的学校科研特色,总结为“课题研培”(教师)模式。

    为总结“十一五”期间全校教育科研工作所取得的经验,肯定成绩,表彰先进,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决策咨询、理论指导和改革探索中的作用,学校组织了“十一五”教科研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各教研组申报、自评,学校综合评定,共评选出5个先进教研组,12个教科研先进个人,并于教师节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学校编订了“十一五”优秀论文集、优秀案例集和课题研究报告集三本成果集,给每个处室和每个教研组都发了一套,以便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促进教师发展。我校的教研组沙龙缘起于2007年学校组织的课程改革主题教研活动,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中,体现教科研任务,建立研究型基层组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组长是学科教研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并形成考核和奖励机制。会议内容进程有较为成熟的组织方式,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按照“围绕主题、自由研讨、开放式发言”等沙龙组织原则,逐渐由传统的行政性组织转化为“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主讲、群体研讨、领导参与”的多主体、多方位的开放式主题教研活动,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

    今年教研组沙龙的主题是“直面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有的教研组进行了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方面的研讨,有的教研组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通过这种教研方式,促进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夯实教科研群众性基础,体现教科研的学术性、群众性和交互性,充分展示活动初衷。

    学校认真开展了“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既有学校总体安排,也有系和教研组层面的活动。从学校层面,教师发展处邀请了南京市职教教研室专家作了“回归与超越——关于开展‘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理解和认识”的专题讲座,在理论层面上给予指导,安排获奖老师进行了“两课”评比的经验交流,进行了说课展示,受到全校老师的好评;督导室组织优秀青年教师给研修班学员上示范课、讲解听课、评课,通过检查青年教师教案、个别交流、大会反馈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教务处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布置“五课”作业,组织各教研组老师进行校级、组内公开课的上课以及评课;在教研组平台上,开展了“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的研讨以及组内教师教案评比与说课比赛,之后在全校进行了说课比赛。2011年,学校五位教师代表南京市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省级“两课”比赛,取得两节示范课,三节研究课的优异成绩,获奖率100%。

困惑与思考

    1. 专业设置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不是培养研究型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宜粗不宜细。如中职有制药技术、药剂和生物技术制药专业,对应的职业或岗位有交叉,但职业资格证书完全不同。中职学生专业限定过死,影响学生的就业。

    2. 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中主要问题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教学环境的培育问题。由于受到学年制的影响,家长、学生、教师和各管理部门习惯于学年制的教学模式。教学安排、课程组织、课程考核、毕业设计安排等仍然受到学年制思路约束。学生、老师、行政管理人员对学分制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积极推动学分制的主动性不足。

    ——弹性学制的操作问题。弹性学制表现为两个方面:提前毕业和延缓毕业,目前延缓毕业很难有效实施,一是学生和家长习惯学年制,对因没有达到规定学分而延缓学制不易接受,会出现学生不要毕业证书而离校的尴尬现象。二是延缓毕业的操作难度较大,如毕业证验审、学生推荐就业等都会产生新的矛盾。以目前的学籍管理制度,提前毕业也无法操作。

    ——选修课程的开设问题。一是任意选修课程在总课程体系中占的比例小,一般为10%~15%左右,很难发挥选修课程的作用。二是将公共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等限定在必修课程模块内,学生没有选修的空间,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消极影响较大。三是选修课程开设的方向定位偏差、重视不够。目前选修课程定位在扩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对于学生的求职技能、专业技能、自谋职业技能等教育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导致选修课趋向形式化。

    ——重修的执行问题。一是不合格的学生没有重修热情和动力,组织重修达不到规定要求;二是重修费用难以收取;三是重修要求过严,还会导致部分学生流失。

    ——选教师制的实施问题。由于师资资源有限,不可能推出更多的好教师供学生选择;另一方面学生对老师寄予很高的期望值,对教师的实际能力理想化,少数学生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加重。
 
    ——学籍管理问题。中考的学生才十五六岁,就让他们定专业,比较盲目,盲从,进校后不适应一些专业的学习。应向国外大学学习,允许学生自由转换专业,真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经济发达地区,政府有钱,老板姓有钱,学历提升有需求,十八九岁就进入社会,似乎年龄过小了点。

    3. 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问题

    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不明显。一是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各课程技能教学、求职教育、自谋职业教育、一技之长教育的内容还相对不足,实践操作教学空间还不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职业化改革,受到学生的基本状况(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差距大等)的约束。二是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外部环境客观地制约了学分制的有效实施。课程过杂、过死,以知识体系为主,行政负责课程规划、纲要,学校要有教材自主权,国外学校的课程富有选择性,跨专业、跨学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教学过程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订单培养?(连锁专业举例)

    4. 教师专业技能普遍欠缺问题

    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但是聘请难度大,管理难度大,为什么不能给学校进人自主权,能够引进能工巧匠?

    5. 综合实训基地缺乏

    校内满足一般性实验教学即可,建立市级综合公共实训基地,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

    6. 后绩效工资时代,学校教学管理困惑

    原来不封顶,干一件奖励一件,现在事情不少,30%的封顶。

    统得过多过死,“规范”约束,甄别,一道尺子,评价缺乏激励,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多点活、替换,少点不允许、必须。

 

 

 

上一篇 浅论退休盟员活力激发的必要性及组织管理方式
下一篇 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