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发展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多党合作事业的长期存在和健康发展,是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南京民盟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原有的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界以外,又向社会的其他各个界别发展,呈现了发展领域的多元化、发展盟员年轻化的良好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组织发展的趋势 1、非主界别盟员的发展有加速的趋势。进入新时期以来,民盟发展的对象界别有所变化,出现了多界别、多领域的趋势。首先,在主界别发展的盟员所占比率有逐渐减小,而其他界别有所扩大的趋势。1979年,我市有盟员169人,其中,主界别即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界有145人,占86%;2000年,盟员发展到1239人,主界别占83%,当年发展新盟员55人,其中,主界别发展43人,占78%;2008年有盟员1658人,主界别占75%,当年发展新盟员77人,其中主界别发展52人,占68%。其次,是新的社会阶层以外的其他经济界别的发展情况。1979年全盟共有其他经济界别盟员13人,占7.7%;1980至1989年这个界别发展盟员60人,占10%;1990至2000年这个界别发展盟员49人,占11%;2001至今这个界别发展盟员62人,占发展的11.4%。其三,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发展情况,1979年以前没有新的社会阶层这个界别的盟员;1980至1989年发展新的社会阶层盟员5人,占0.9%;1990至2000年发展新的社会阶层盟员25人,占5%;2001至2009年发展43人,占发展的7.8%。 2、发展的盟员趋于年轻化。近几年,随着民主进程的推进,年轻人对政治的诉求不断增强,要求入盟的人员有年轻化的趋势。每年在申请入盟的人员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一定的比例。1979至1988年发展新盟员493人,平均年龄49.9岁;1990至2000年发展新盟员565人,平均年龄45.5岁;2000至今发展新盟员546人,平均年龄41.7岁;纵观三十年所发展盟员的平均年龄,可以看出新发展的盟员年龄趋于年轻化,这有利于改善南京市盟员平均年龄在全省的排列仅次于镇江,名列第二的局面。 3、发展的盟员在性别上有女性上升的趋势。由于民盟发展的主要界别是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界,南京市是省会城市,根据化分原则绝大多数的高校是省属高校。属于南京市发展范畴的高校屈指可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南京市民盟的发展向下扩展到中教,而中教普遍是女教师占绝大多数,这就使得发展的新盟员女性所占比例大幅上升。1979至1988年发展男性盟员360人,占全年发展人数的64.3%;1990至2000年发展男性新盟员565人,占全年发展人数的51%;2001年 至今发展男盟员235人占发展数的43%;由于女性比男性退休早,这种发展趋势对参政议政和后备队伍建设不利。 二、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主界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民盟的主要界别是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可发展的有代表性、高层次的人士少,呈显后劲不足的态势。 在文化艺术界中的新闻、广播等属于不能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的领域,发展的面就小了一些。在文化界能够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专业知识的党外人士太少难以寻觅,在这个界别中发展民盟成员成了难点。 在教育界中大多数年轻优秀教师,在学生时代就被发展加入了中共党组织,还有部分进入学校后很快被中共党组织看中,作为建党对象进行培养。而极少数党外的优秀人才,成了漏网之鱼,各民主党派都去做工作、争发展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在科学技术界只能发展到一些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技术骨干,而正高级职称的党外人士匮乏,制约了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民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是民盟的一面旗帜,对民盟的发展产生凝聚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人物太少,对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不利。 2、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盟员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随着这个阶层人数的不断增多,力量的不断壮大,他们的政治诉求越来越强烈,成了民主党派发展的对象。但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有的出于某种政治需求;有的是为了多交朋友;有的是为了寻找精神寄托而迫切地要求加入民主党派。这部分人入盟后一但达不到目地便泄气,甚至不参加活动。第二、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业务的需要,流动性大、变化多,有的发展后便失去了联系。第三,发展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中具有代表性、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不多。第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往往就是企业主或董事长,有的隶属关系比较复杂,按规定到相关的工商、税务部门了解情况,这些部门只能提供是否领取了营业执照和一般纳税情况,而这里面往往存在着商业秘密,不能反应出真实的情况。因此,对他们的考察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3、在其他界别发展盟员存在的问题。在其他界别的发展不平衡,有的领域如星星之火不断燎原;有的领域逐渐兴起、壮大;有的领域萎缩、衰减。首先,医卫界的发展有所突破,1979年民盟只有2名退休的医卫界的盟员,目前己有38位。职称由中级到正高级,科室从内科、外科到妇科、儿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科室。07年还在南京鼓楼医院发展了一位博士生导师、正高职称的主任医师。民盟在医卫界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收获,但医卫界是农工的主界别,民盟在这个界别发展的空间是很有限的。其次,是在政府机关的稳步发展,民盟现有在市、区政府机关工作的盟员48人。这个数字是从79年零的开始,经三十年的发展产生的,他们分散在政府机关的各个部门,这对了解政府的行政职能、呼吁社情民意、反映社会难点焦点问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但在政府机关发展盟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可发展的对象少,绝大部分是党员,没有入党的参加党派的积极性也不高。第二,发展时的职务不高,副处级以上的寥寥无几职务。第三,发展后提升的职务不高。政府机关中能提到正局的几乎都是中共党员。在机关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若要提拔正职就得入党。其三,是在公有经济界的发展。这个界别早在1990年以前就有盟员63人,占全盟人数的8.4%。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的改制、搬迁、剥离、转产,人员大量地流动、内退,使这个界别中要求入盟的人员锐减。1991年至今是民盟的大发展阶段,而民盟在这个界别经过的十九年的发展,才发展了122位盟员,只占全盟人数的7%。呈现了衰减、萎缩的趋势。 4、发展对象在层次上存在的问题。纵观这些年的发展,虽然从学历上看,大专学历逐渐减少,但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也少。虽然本科学历占绝大多数,但其中有些是后本科、函授本科或所学的专业与所从事的专业不对口,这对今后职称的评定有一定的影响。从职称上看,虽然中级以上的职称占92%以上,但副高级以上职称所占的比例不足54%。正高职称则更少,只有2.5%,平均一年发展不到一位。从职务上看,政府机关发展的盟员主要是科级以下,副处心上的屈指可数。 三、对盟员发展问题的思考 1、对在其他界别发展盟员的思考。随着参政议政的需要,随着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随着对社会各个领域了解的需要,民盟必须把盟员发展的触角伸向社会众多领域,扩大了对其他界别的发展。三十年来,民盟在其他界别发展了一批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入盟,他们在参政议政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随着对其他界别发展速度的加快,这个界别的30%的利用率也迅速上升,那么,以这个速度发展下去,30%的利用率还能用多久?应当采取何种措施?为了可持续的发展,要发展其中的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的代表性人物,合理的、有计划的利用好有限的数量,保持这个界别的后备力量和有代表性人物的推出,保证在参政议政方面能够代表民盟提出切实可行的有真实卓见的见解,发挥参政作用。要协调关系、物色人才,做好其他界别的发展工作,力争其中的精英入盟。 2、对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关系的思考。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等于零。盟市委注意数量与质量的把握,按盟中央规定的发展比例逐步提高发展速度。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发展入盟,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同时还注重发展有代表性的人物入盟,采取主动出击、重点界别承包,争取在高层次人才的发展上能有所突破,重视薄弱基层和有影响的基层的发展工作。但是,由于党外高层次的拔尖人物太少,使民盟发展代表性人物有困难。造成对要求入盟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要求不够高。政治上成熟、业务能力强、有社会影响力的盟员相对缺乏。这对民盟特色的保持和优势的发挥都将受到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发展的盟员学历、职称不够高,试想是否能提高入盟的学历门坎?从目前情况来看,70年以后出生的达到本科以上的学历,取得相应的学位,应当是很正常的,民主党派应当是知识分子聚集的结合体,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智囊团,因此,高智商、高学历、高职称是这一群体的所需,时代的要求,在发展盟员时,应把好入口关,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数量,以维护使人仰望的民主党派的形象,确保民主党派后继有人。 3、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发展的思考。民盟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中,专门提到了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发展,指出:发展新的社会阶层要发展代表性人士,要注重素质、适量发展、协调有序地发展高、中层次、有代表性的专业知识分子。指明发展对象要用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心公益事业,社会影响好的把握标准。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入盟动机是找政治归宿和依靠,希望通过政治参与,最大限度上满足其自身的政治利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浓厚的功利性的色彩,是与其经济目的密切联系的,因此,应对他们积极加以引导。要通过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加强政治引导,特别是在政治基础、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方面的引导,使广大新的社会阶层成员进一步增强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这些特点,对他们中间要求入盟的人员是否能提出对他们的代表性、企业规模、从业人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民盟成员的发展工作,是盟务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关系到民盟参政议政的水平和后备队伍建设,以及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在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统战政策不断被贯彻落实的大好局面下民盟也会把握好时机,用科学的发展观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坚持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坚持有计划的稳步发展。不断剖析组织发展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解决组织发展工作中的难点。保持盟务工作的优良作风,把民盟的组织发展工作推向新高度。 民盟南京市委组织处 王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