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网络的强烈冲击和深刻影响。尤其是随着WEB2.0的兴起,“草根”文化的盛行,更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这个途径,发表对于政治经济等国计民生事件的看法。中国的网民总数达到3亿多,网络上聚集了中国人口的23%的想法和意见,在统战工作过程中如果能有效的利用这个阵地,那么势必对整个参政议政工作起到非常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不可避免的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尤其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这一途径进行负面的宣传,甚至进行反动的引导。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统战工作理应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实现统战工作新发展。
一、网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第一数量的网民,并且还在以每月800万至900万人的速度增长。在一个群体社会形态日益凸显的时代里,网民这个群体可以说是最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组织(互联网、社区、BBS等),有自己的信仰(崇尚民主、平等、自由、开放和共享的互联网文化),也有自己的“武器”(互联网工具,如博客、人肉搜索等)。此外,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交互性强等优势和特点,为网民沟通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供了便捷、真实从而十分有效的平台,他们在通过网络安排自己生活的同时,也积极的利用网络关注和参与社会事务,利用发帖、“灌水”、“口水和拍砖齐飞”等一套独特的“议题”选择模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借网络信息参与重大事件、表达自身诉求,正成为愈来愈多中国网民习惯的生活方式,中国网民已经成为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一股巨大力量。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客人民网,和网民进行亲切的交流,倾听网友们的建议和意见。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作客中国政府网,于网友进行交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再次掀起一股网络春潮。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网上征集提案议案,各级领导干部开博客,省委书记、省长与网民面对面,邀请网民“灌水拍砖”。这体现了党和政府根据新的时代特点积极吸纳民意的努力,也表明领导人不再只和户口本身份的民众打交道,网络正在成为参政议政的新方式和新途径,网民能够通过网络实实在在地建言献策、关心国家大事,网民的政治参与正在成为中国民主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网络与统战工作 爱国统一战线的本质和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网络对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发挥的积极作用表明,利用和发挥网络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大团结。从去年汶川地震的抗击和奥运会的开幕,通过网络宣传,让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使中国人更加的团结;到今年新疆的"7.5"事件,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国内外网友知道事情的真相,看到了“疆独”分子的真实面目,都充分体现了网络的这一作用。 网络可以为统战工作发挥强大的宣传教育、沟通交流、收集民意功能。统战工作在“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广泛的收集社情民意、吸纳参政议政建议、协调沟通不同声音。比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以利用网络就社会热点、难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进行意见和建议的征集,形成具有深刻背景和切中时弊的提案;可以利用网络互动性强大的特点,在网络上开辟BBS,QQ群等与网民进行交流的空间,在全面、便捷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同时,对民情进行引导和疏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有效的渠道。 同时,从我们的统战对象来看,统战工作的重点是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回国创业的留学生、新社会阶层人士等,他们整体素质普遍较高,能娴熟的运用互联网,发挥网络的优势进行统战工作,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凝聚他们的才智,扩大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势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新时期青年统战对象的人数大量增加,青年统战工作的任务加强,做好这一群体的统战工作,就要抓住他们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主要群体的特点,通过网络有效进行宣传、沟通和服务。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为广大网民朋友提供及时的统战政策资料及统战工作动态,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掌握和了解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政治态度、利益诉求和思想动向,积极宣传正面声音、引导中间声音、化解负面声音,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建议,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多种维权、服务咨询的方便,探索建立开放、高效的统战工作社会化、网络化运行机制,不断注入和增强统战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网络的传播优势为做好统战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同时,由于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网络接近权占有存在不同、网络政治参与尚不成熟、不规范等问题,也为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信息发布缺乏有效的把关人,上网人群形形色色,网民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各种言论,其中不排除一些怀有不良政治、经济等企图的人发表不良言论。这就导致网络在统战工作中,发挥增强信息收集和利用作用的同时,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传播虚假信息,产生话语遮蔽,为自己利益服务;二是,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不确定因素,在多种政治意图牵引下,防范盲目、匿名政治参与带来新的社会不利因素,导致政治参与的失控: 互联网的虚拟性特点有可能促成非常规的政治参与,导致网络政治参与变成现实空间的政治参与;政治谣言有可能引发非理性和情绪化等行为产生。 由此可见,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就要不断扩大统战工作视角,主动探索统战工作新途径,积极打造网络统战新平台,扩大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增强统战宣传的影响力,使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统战工作联动,相互协调,把统一战线拥有的网络人群资源有效转化到引智、引才、引资的实质上来,增强统战工作的实效。 三、利用网络做好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充分网络的平台的作用,使统战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要建立健全、改革创新网络统战工作模式,以增强网络服务能力为推手,以政治参与、利益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统战知识宣传等为重点,加强观念和舆论引导,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虚实结合的统战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做好网络统战工作的有力保证。网络是现实空间的延伸,网络中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根源于现实,因此建立虚实结合的统战工作机制是做好网络统战工作的基础。 二是,进一步规范和控制网络,加强网络议程设置能力,对网络上的有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加强对重要网站的舆论引导,针对话语遮蔽等现象,及时去蔽,通过网络议题设置使各种话题、意见隐现交替,充分地反映在网上,和谐阶层关系,从源头上把好统战工作的第一关。 三是,建立健全网络发布平台,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大力宣传统战政治主张,广泛普及统战法律法规,及时传达统战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促使统战工作高效快速广泛地开展。 四是,建立健全网络交互平台,做好网络政治参与工作,通过建立统战QQ群、开辟统战论坛、开通统战工作者的博客、设立电子信箱等形式,使统战工作者、广大统战对象及热心网民之间,有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渠道和途径,使网络民主、建言建策、民主监督、民意反映、防范和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等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 五是,建立健全社情民意的网络资源库,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涌动着巨大的民情民意,统战部门要组织专人按时从网络上收集各种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不断地充实网络资源库,并及时整理分析这些民情信息,为推动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时期新阶段,网络已成为人们把握时事动态、了解舆情信息、表达各种诉求的新渠道和重要的舆论阵地。统战工作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坚持网络统战的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加强统战网络系统建设,加快形成强大的统战网络阵地,使网络这一特殊的新兴载体更好地为统战工作服务。 民盟南京市委办公室 刘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