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学好盟的历史是加强民盟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
[发布日期: 2005-06-06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原民盟南京市委副主委 尹树人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中共中央明确指示,党委要把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支持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这个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目标、原则,以及核心、基础和保障,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并在自身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努力贯彻执行。

  民盟南京市委一直坚持把盟史学习作为所有新盟员的必修课来安排,在每年一到两次的新盟员学习班上都安排专人讲述盟的历史,组织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梅园新村纪念馆。他们的做法深受盟员欢迎,取得明显效果,也得到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的赞赏。他们的盟史课还被邀请到一年一度的全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领导干部学习班和党外干部骨干培训班上,拓展成为各民主党派光荣传统的讲座。

  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指示的学习,结合民盟南京市委坚持盟史学习的实践,本人深深体会到,学好盟的历史是加强民盟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学好盟史,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各民主党派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政治准则。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通过盟史的学习,我们的同志就能清醒地认识到,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民盟的全部历史就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并肩战斗、密切合作的历史。民盟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亲密友党的关系。民盟成立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而这场革命的领导责任,历史赋予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无数史实都在证明民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支持、帮助和领导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
1941年10月10日,民盟在香港公开发表《成立宣言》和十条纲领,八天后,延安《解放日报》就全文转载,并以《中国民主运动的生力军》为题发表社论,热烈祝贺民盟的诞生。民盟不但在重大政治活动中依靠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和领导,在许多具体工作上,也得到党的支持和帮助。民盟在香港的机关报《光明报》和在重庆的《民主报》都是在党的全力支持下才办起来的。

  抗战胜利后,在举国一致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促进下,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称旧政协)。在政协会议代表名额问题上,民盟由于内部包括的方面多,不好安排。中共顾全大局,将自己从国民党虎口中争得的和国民党相等的名额,主动提出让出一个名额给民盟。这种以国事为重的崇高精神和对民盟的支持与信任,使张澜主席感动万分地说:“共产党真是大公无私,为国为民!”

  为新中国的诞生,许多民盟盟员还和共产党人的鲜血流在一起,谱写了许多生死荣辱与共的悲壮的革命篇章。除了大家熟知的闻一多和李公朴等烈士外,还有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蔡梦慰(《黑牢诗篇》作者)、陈然(《我的自白》作者)、邓慧中(即“双枪老太婆”)和李惠明(与江姐同监)等烈士。

  民盟的两位卓越领导人张澜和沈钧儒都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民盟。”这句话真诚地表达了这两位民盟创始人对共产党的领导的亲身感受和深切感情。通过盟史的学习,广大盟员一定会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学好盟史,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民盟在外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国民党反动派封建法西斯专政的历史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因此,它的主要奋斗目标和响亮的很得人心的口号就是抗日与民主。民盟和中国共产党一致主张废止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民盟的许多领导人物还对中国需要怎样的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政治,作过研讨和探讨。

  民盟在同共产党的共同奋斗中,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积极地提出批评建议,成为党的可贵诤友。这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极为必要。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曾直率地向毛泽东提出关于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如何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的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民主”这条新路,能够保证新中国跳出旧中国历史兴衰的周期率。这次谈话至今仍具很强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民盟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知识分子问题和文化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远见的意见和建议。即使在“反右”和文革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有许多同志实事求是,直言敢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例如,黄万里对三门峡建设的意见,梁漱溟对文革的批评,都是令人感佩的事例。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中共中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通过盟史的学习,广大盟员一定会以老一辈盟员为榜样,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为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学好盟史,有利于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与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回顾盟的历史,由于我国历史条件和特点所决定,民盟诞生之日起就具有阶级联盟性质,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足以保证自己不断前进的进步力量。由于他们的不断进步并正确地发挥了骨干作用,就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前进,就能够有效地抵制和克服极少数人的错误倾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民盟一开始就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曾有三党三派之说,可见包罗各方,联系面广是它的特点和优点。但同时难免认识有差异意见有分歧,这就必须强调团结。团结也是民盟的好传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推进一切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从历史上看,老一辈盟员中的绝大多数,长期以来都具有爱国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是这个共同点,促使他们走到一起来。当然爱国主义同马列主义社会主义不能划等号,但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又是一脉相通的,只要坚持和发展爱国主义,其结果又往往是走向社会主义。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中国只有这样一条路,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此,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必定要同共产党合作,接受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在盟的历史上已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从罗隆基、闻一多、陶行知这些前辈的足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过去,民盟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组织广大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映和代表所联系的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以上所言,不过是就盟史学习与自身建设中几条必须遵循的原则之间的关系说点粗浅看法而已。自身建设的内容极为丰富,可做的工作极为繁重,学习盟史也仅仅是其中一环而已,例如,自身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从历史上看,这一点恰恰是民盟的薄弱环节,松散而不够集中是民盟的一大缺点。加强制度建设就必须探求新的路子,寻找新的“抓手”。

 

 


 

上一篇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平
下一篇 坚持党的领导,推动民主党派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