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南京市委副主委 张吉华 翻开《邓小平文选》,“坚持党的领导”的论述比比皆是,早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就对中央读书班第四期学员讲过“搞好安定团结,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把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发扬起来,坚持下去。这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87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说“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以后,邓小平又在不同的场合讲到“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许多事情很难办,首先吃饭问题就难解决。” “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 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邓小平同志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十六大后,各民主党派中央先后换届,民主党派的各项工作在开拓创新中继续发展,在目前这个大好时机,各民主党派如何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工作,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反思和探索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则显得更为必要。 我认为,新时期,特别是十六大后,各民主党派要取得深层次高质量发展,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主党派工作的首要和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头脑清醒,要耳聪目明,更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选择的、是各民主党派主动选择和自愿接受的;要充分认识到中共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领导国家发展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威望是空前的;要充分认识到过去的83年,除了中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使国家取得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要充分认识到在21世纪乃至以后,除了中共,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小康和实现伟大复兴。 历史证明,民主党派只有很好地坚持了中共的领导,才能获得蓬勃生机。因此,作为参政党,中共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是不容怀疑的。只有在这一点上保持不变,民主党派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才有可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取得瞩目成绩。 坚持中共的领导,关键的是把握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个标准,把中共的意志执行到民主党派的成员中,把中共的主张变为民主党派的工作实践。 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为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新的贡献。 二、不断推进和中共亲密合作的关系 如果把我们民主党派的事业打个比方,那就是在画圆,中共的领导地位就是圆心。如果我们能够增强接受中共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那“原点”和半径的问题就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是画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和中共步伐一致、形成合力画出光滑的圆。否则,我们没有原点,也没有半径,那我们的工作就是“秃笔画圆”,结果是可想而知。因此民主党派要与中共亲密合作。 亲密合作是个政治问题。因为接受中共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具体表现就是亲密合作,通过合作拧成一股绳,推动各项工作。因此民主党派要加大和中共联系、沟通、协商的力度。当前,我们要特别重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民主党派的光荣传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和中共亲密合作。 合作的主要内容有思想合作、政治合作和工作合作。首先,民主党派要把学习中共的政治理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必须弄懂、学通中共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思想上和中共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民主党派要和中共保持一致,譬如共同反对“台独”,反对恐怖主义,共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等等;在一些关系民主党派自身发展的问题上和中共保持联系和沟通,寻求更多的支持,譬如和中共统战部部门协商,共同物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入盟等。再次,在工作内容上,坚持社会主义路线,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为“三个文明”建设建言献策,譬如共同抗击SARS疫情。 三、 自觉提高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能力 提高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提高自身素质。自身素质是一个党派的内核,党派的一切活动都由“内核”决定。一个党派能否接受中共的领导、能否和中共亲密合作、能否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最终还是看党派成员的素质、看党派主要负责同志的素质、看党派的整体素质。因此民主党派要想“外树形象”,就必须“内强素质“。 目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还很复杂,许多敌对势力阴谋破坏我们的建设,亡我之心不死。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新的矛盾和问题会随时出现,而历史对我们的要求又很高,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果自身素质跟不上去,那么谈亲密合作就是说空话、说大话,而要参政议政,要民主监督,要做好社会服务等就是“隔靴搔痒”。 提高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能力,首先是要学习贯彻好中共在新时期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把握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形势和任务就是在中共的领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全面建设小康和实现“两个率先”上。其次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在思想政治上和中共保持一致,在业务和管理上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接轨,那么我们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和中共亲密合作的水平也必然会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建立健全管理工作机制 接受了党的领导,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就需要管理机制来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可使工作科学化、明晰化、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接受中共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利于和中共亲密合作,有利于推动自身建设。 在管理机制上,民主党派一贯参照中共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建党78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党的管理“十六字”诀,即“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民主集中”,这是对以前中共“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工作机制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各民主党派纷纷学习“十六字”诀,并把它运用于具体工作中。2003年,在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上,各民主党派先后把“十六字”诀写进“党章”“盟章”“会章”,成为一项基本的领导制度。 “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各民主党派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根本领导制度。“民主集中”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也是集体领导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根本保证。“个别酝酿”是领导决策的重要环节。“会议决定”是集体领导的实现形式和必经途径。只有坚持“十六字”诀,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确保正确地决策和决策的正确执行。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这“十六字”诀的学习,要充分认识“十六字”诀深刻、丰富的内涵。具体体现在我们工作中,就是要健全切实保障成员和基层组织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宽各民主党派内民主渠道,使党派成员对党派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派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正确处理主委会、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在领导班子内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和共同议事原则,积极调动和发挥领导班子内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和完善党派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 总之,坚持中共的领导、和中共亲密合作、提高自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和改善管理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把他们看作一个整体来抓。特别是要把坚持中共的领导和与中共亲密合作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这是关系到我们民主党派兴衰的大问题。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