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国庆,由于老师的推荐,我参加了南京市建邺区的迎国庆群众赛诗会。第一次写诗,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比赛,我心中有些忐忑。我的班主任、语文教师朱青华老师说:“写诗和你平时念顺口溜、儿歌一样,注意押韵就行。”在比赛场上,主持人宣布,参赛人写的诗必须围绕歌颂“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个主题,时间限定1小时。我看看边上的几十位选手,除了几位中小学生,大多是工人、农民,还有警察,他们都在苦思冥想。因为紧张,我不停地咽口水,感到肚子有点饿了,突然想起昨天吃过的山芋。于是灵感来了,在发给我的白纸上,我写了首描写山芋长得大的诗:“公社山芋长得大,大号箩筐装不下,秤称二十九斤半,我和妹妹抬回家”。这首诗中我用了夸张的手法,因为我从粮站买回的山芋,最大的只有2斤重。我写的这首诗得了奖,奖品是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这是我的第一本书。从此,每天晚上,我都会翻看这本属于我自己的书,我的自学能力也是从这时开始逐渐增强。开卷有益,日积月累,我在写作文中常常会用到一些成语,写作能力高于班上的一般同学。 我读书的南京市建邺区第一中心小学,学校里有间面积为十几平方的图书室,每天下午,3--6年级的学生可以到这里借书。1960年开始,我每星期都会到图书室里借一本或两本书。这时,我已经开始有这样的想法:有些书,读了使人增长知识;有些书,读了使人感到快乐;有些书,读了使人思考人生,我觉得多读书能使人眼界开阔。小学阶段我借的主要是三类书:第一类是科普、科幻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是我的最爱,其它还有《森林报》《大海牧场》《在西双版纳的密林里》等;第二类是英雄人物故事,如《王孝和》《向秀丽》《黄继光》《林祥谦》《董存瑞》《赵一曼》《杨敬宇》《烈火中永生》《王若飞在狱中》《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雷锋的故事》《把一切献给党》等;第三类是中国历史故事,现在记得的有《李密与瓦岗军》《罗成》《太平天国》《草船借箭》《古人勤学故事》《唐伯虎》等。妈妈常会从医院图书室里借一些大部头的书带回家,有些我也感兴趣,我看过的有《新儿女英雄传》《洪波曲》《家》《青春之歌》《小城春秋》《普通一兵》《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白洋淀纪事》《红旗飘飘》(1——7)。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由我每天晚上读书给妹妹听,大多念的是些童话,如《安徒生童话》《牛郎与织女》《宝葫芦的秘密》《没头脑和不高兴》,只是有些字我不认识,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念,如把“哪吒”念成“那它”。 小学阶段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是《红岩》。1962年9月,大队辅导员黄旭老师告诉我,《红岩》这本书写得很好,学校已经从新华书店采购一批,他希望我认真看看这本书。我的同学有的一夜就读完了这本600多页的厚书,而我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读完。这是我整本阅读的第一本厚书,这本书使我的阅读视野、阅读策略、阅读能力得以提高,也使我认真思考自己的日常行为。读这本《红岩》时,我会时常翻翻前面已读过的部分,前后进行对比,比如书中写到的成瑶,当她知道哥哥就是《挺进报》的编写者前后的思想及表现,我就翻看前面她与成岗的对话。有些段落,我会反复读上二、三遍,如对书中描写小萝卜头的部分我就看了好几遍,这样使我对这个九岁的孩子印象极为深刻。小萝卜头名叫宋振中,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的儿子,刚出生不久就随着共产党员的父母被关进了白公馆集中营。这个身体瘦弱、圆圆脑袋的小囚犯,跟关在监狱中的共产党员罗世文学会认字,又跟东北军的军长黄以声将军学习俄文和绘画,有特务在旁监视时,他和黄将军就用俄语交谈。读过那本书后,小萝卜头宋振中一直成为我学习仿效的榜样,每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这个聪明、勤奋的小男孩就会浮现在面前,激励我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小时候家中的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让我去买自己喜爱的书,在学校图书室和妇幼医院图书室借的书数量也不多,但我见到的书种类还是较多的,不仅是童话和小说。许多书是妈妈从医院图书馆借的,我觉得有的书太难读了,如《道德经》,10岁时我就看过这本书,但没有看懂。妈妈上夜校的教材《中医学概论》,我也看了几次,但不感兴趣。《洪波曲》中,郭沫若写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像是流水账,这本书也没看完。这时我经常会想,读什么样的书对自己帮助最大。渐渐我开始懂得读书需要选择,知道人了需要自己教育自己、要会自省。一个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增加,会慢慢明白自己有不完美的地方,会慢慢地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然后才会反思、自律,去克服这些缺点。我的这种认识是随着阅读量增加而增加的,反思自省能力也随之增强。有的书,能使人读后如醍醐灌顶,思想与行为从此发生巨大变化,《小山狗》就是使我观念和行为发生巨大改变的一本书。这是本苏联作家写的儿童读物,其写作手法与我国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颇为相似,书中的动物都能与人一样思考、分析、交流。四年级时,我开始读《小山狗》,而且读了不止一遍。山狗也叫土狼,是比草原狼体型略小的犬科动物。春季,猎人们刨开一个山狗居住的洞穴,杀死了大多数山狗,只留下一只最弱小也最胆小的山狗崽,它成为猎人孙子们的玩具(注意,不是宠物)。猎人孙子及村子里的孩子们,想出种种方式折磨这只山狗崽,用火烧它的尾巴,把它扔上房顶再从房顶跌落,喂它吃各种有毒的东西,唆使猎狗追捕它……小山狗居然遍体鳞伤地活了下来,最后逃进了深山。在荒野里,这只在人群中长大的小山狗,领着一群山狗,巧妙地避开人类设下的种种陷阱及危害,将猎户家的牲畜咬死成为狗群的食物,它们还严惩了残害小山狗的凶手。看到这里,想到野兽居然有如此的智慧,我不禁一阵阵地发抖。我想到自己曾经踩死路上的蚂蚁,撕掉蜻蜓的翅膀,把螳螂丢进水池里,把鞭炮绑在猫尾巴上……我想到,这些动物也是生命,也有活在世界上的权利。这个顿悟,使我从此不再残害任何动物(四害除外),而且决定,要与动物做朋友。1962年夏天,夜里我睡在院子里,一条长2米多的菜花蛇从我身边游过,邻居们要打这条蛇,我坚决阻止了。1964年我收留了一只出生不久被遗弃的小狗,喂它米汤及肉皮,直到1966年红卫兵宣布不许养狗。1966年夏天我捡到一只被打伤的小鸟,它的翅膀及一条腿被喷砂枪打断了,我用碘酒给它消毒治伤,还用牙签给它的断腿做了个夹板,只是没有把它的翅膀治好,它无法高飞。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种子,在我心中发芽了。(孙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