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曲靖茨营中学支教的第二个月,王书帮老师就告诉我,他听家里的老人说,他们王家是600年前从南京搬迁来云南的,他们老家在南京的高石坎柳树湾。我是在南京出生的,在南师附中工作时,编写过《南京乡土地理》《可爱的南京》等教材,自认为对南京还是比较了解的。听王老师这么一说,觉得这并非空穴来风。 2012年暑假,我到茨营的水沟村走访贫困学生,这个村大多数村民都姓孙。听说我是南京来的,并且姓孙,几位年龄较大的村民拉住我,都说他们的祖先是明朝从南京来的,有的还问我有没有家谱,都说我和他们肯定是亲戚。在一家博物馆里,我又见到了云南通海县保存的《王氏家谱》,这本家谱记载,王氏的始祖“名孜伯,原籍南京,世居南京高石坎柳树湾竹子巷,明洪武初年,随沐英军来滇。“看来,南京与云南600年前就有交往了。 2014年夏季,我陪老伴到南京治病,她住院化疗期间,我专门到明故宫一带考察地名,又到一些图书馆查找资料。南京的古地名中没有高石坎,但现在明故宫遗址东南有“石门坎”,我觉得可能是时代长久,记载时有误。柳树湾在何处?现明故宫遗址公园保留的明万历四十年九月初九日立的一块石碑上,记载了当年疏浚皇城附近河道的工程,其中提到“疏通沟渠,乃王政要务……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处,过西下北各沟,向来不得下流之处,所以虽经疏浚,水仍不行……随为募夫于洞门口掘去淤泥,进洞加功,直通至宗人府后,从此工部门首、东城兵马司门首、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门首各沟之水,但遇大雨,遂顷刻流入东长安门下流水池……”碑文两次提到柳树湾,碑文中的地名,现在只有标营还存在,据此可推测柳树湾应该就在现在的标营到蓝旗街一带。从碑文中还可看出,明朝这里紧靠皇城的工部、兵部、宗人府及太医院,当这些中央机关扩建时,原有的居民迁移是不可避免的。我查了历史年代,万历四十年即公元1613年,但柳树湾的居民搬迁肯定要早于这个时间。沐英率军队赴云南有两次,一次是1370年前后,一次是1383年前后,尤其是第二次,沐英在南京征招大批工匠及劳动力去云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现在的茨营地区的王、江、宋、孙、贾等姓氏的祖先,可能就是那时从南京到了云南,因为是军队组织的移民(那时称为兵垦),这些到达云南的人们按家族分散居住,就有了茨营的王家营、江家营、宋家营、孙家营、贾家营等村庄,有的村庄同一姓氏的人口已经达到数百人。(孙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