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服务 -> 烛光行动
字号:
留守儿童暑假驿站
[发布日期: 2017-07-27 ]  本文已被浏览过


     2015年底,我从广播里听到,全国有近千万的留守儿童。在云南、贵州支教的这几年里,我见到了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学习成绩大多偏差,不少性格内向,有些心理障碍较大。联想到这几年茨营我教过的学生中,陆永会、贾雯慧等独自一人在家的孤独、寂寞,朱瑞云、陈浩琪、张茜等的辍学、漂泊,我就有个想法,能不能在寒、暑假中,把留守儿童们组织起来,督促他们完成作业,辅导他们学些知识,引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和写读书心得,开展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我曾经托人与一些村委会联系,请他们提供一处房屋,但都未能如愿。我又想过借中、小学的教室,由于学生人身安全及公共财产等原因,也没有落实。

     2017年6月,在与麒麟区图书馆张清馆长的电话交谈中,我告诉张馆长,想组织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做作业、读书,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地点。张馆长当即表示,区图书馆可以无偿地提供多功能教室、阅览室和计算机房供留守儿童们使用。6月25日,我从茨营赶到了区图书馆,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协商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我提出,这项有关留守儿童的工作应该有个名称,可以叫留守儿童暑假驿站或是留守儿童夏令营,图书馆的朋友们觉得留守儿童暑假驿站更贴切、更温馨一些。我又和朋友们商量了暑假驿站的相关活动,决定由我草拟一个活动方案框架。我们还觉得,除了茨营的留守儿童外,还可以招收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第二天,我以区图书馆的名义写出了下面的告示:

 

 

     

 麒麟区留守儿童2017年暑假驿站

   1.       时间:2017年7月10日——2017年8月26日

   2.       地点:麒麟区图书馆

   3.       活动内容:

    ⑴完成暑假作业

    ⑵阅读图书,交流读书心得,写读书笔记

    ⑶开展科技制作(风筝和飞机模型)

    ⑷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

    ⑸体育运动(广播操和羽毛球)

    ⑹放映电影

  4.       报名条件:小学5、6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的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

  5.       报名时间:2017年7月3日-10日

                                                          麒麟区图书馆

    区图书馆很快在图书馆的大门口公布了这项活动。我和图书馆的张馆长商议,我们都没有举办这类活动的经验,一开始摊子不能铺得太大,驿站的成员以20人以下为宜。我们商定,我在茨营中学物色8到10位留守儿童,图书馆负责招募10名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这样管理上难度小一些,也能为以后开展这样的公益活动积累经验。

    6月下旬和7月上旬,我向茨营中学的一部分学生(主要是图书室的小管理员和经常来借书的学生)透露了留守儿童暑假驿站的消息。按我调查的情况,茨营中学三个年级有400多名留守儿童。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家长是在曲靖城里打工的,他们在城里租了房子,他们的子女暑假可以到区图书馆来参加驿站活动。区图书馆位置在曲靖市城南,城北到城南距离较远,从安全角度考虑,出租房在城北的那些茨营学生,也不宜参加留守儿童驿站。到7月初,我确定出8个学生,一一与他们面谈,说明了办留守儿童暑假驿站的想法,让他们征求家长意见,如果家长同意,7月10日上午就到区图书馆来找我。也有个别学生对我说,他想到留守儿童驿站来用电脑,当我问他能否保证不玩游戏时,他吱吱唔唔不敢明确回答,我知道他管不住自己,所以不同意他到驿站来。1507班的张子怡曾说过,她妈妈在曲靖超市当售货员,城里有住的地方,我问她愿意到留守儿童驿站来吗,她说要和家长商量商量。放暑假前,张子怡对我说,她还是想自己在老家复习功课,我没有勉强她。对七年级的几个学生,我再三强调,如果想去留守儿童驿站,必须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张静、蔡余彤都表示一定会管住自己。

 

 


    2017年7月10日,我很早就到了区图书馆。8点半时,茨营的学生只来了孙扬一个人,我感到奇怪。张馆长说在图书馆报名的孩子只有1 个。我觉得,可能是茨营学生不认识区图书馆的位置,我又没有告诉他们怎么走。

    下午,茨营中学的冯沛涵、李银玲、张冉终于找到了区图书馆。我替每个学生办好了借书证,让他们开始完成暑假作业。


     区图书馆的图书比茨营中学多好些,学生们上午和下午都有一个多小时阅读各种图书。我告诉他们,每人都要写读书笔记。每天下午3点半到4点半,是到电子阅读室使用电脑的时间,学生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我还让他们用电脑录入今年世界读书日评选出的获奖的读书心得。

 


    每天下午4点半以后,驿站安排学生们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我准备了羽毛球、滑板、风筝,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这时,图书馆外的场地上,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

 

 

 

 


 

    一个星期后,情况有些变化。7月18日,东北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到茨营中学教学实习,学校安排七、八两个年级各100名学生到校,由东北师大的学生给他们上课,到8月2日结束。八年级的冯沛涵属于应该到学校上课的,她向我请假,并表示8月2日上课结束就回驿站。孙扬姐姐给他找了家庭教师,前天开始补课,他曾征求我的意见。孙扬学习潜质还可以,只是太容易分心,又不太刻苦。我觉得他补习一下,明年中考有可能达高中投档线,劝他珍惜学习机会,我对孙扬说:“家里花了巨大的代价,不就是盼着你能上高中、上大学吗?要管住自己,像姐姐那样刻苦,将来你的日子好过些。”

    我一直都是尊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从来不勉强他们服从自己,因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路只能是他们自己走。近四十年从事教育,我深深领悟到,教育从来就是引导、唤醒和等待。


 孙宁生

上一篇 我和陈玉蓉
下一篇 我和陈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