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11月份开始,民盟六十六中支部孙亚华老师就组织高一年级10位同学编排校园情景剧,并于2012年新年里参加了南京市第二届校园情景剧比赛,获得“组织奖”。情景剧的剧情来源于身边的生活,即通过几个学生对一份助学金的态度,来表达“物质的贫困是暂时的,精神的贫困才是可怕的”这一深刻主题。 这是六十六中首次参赛,剧团也是在孙老师的组织下首次成立的。 孙老师选材、亲自编写剧本,挑选学生,给学生介绍剧情,说戏。甚至每个学生在具体排练时的动作、表情、念台词的语速、语调,都要孙老师一一指导到位。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而六十六中也是首次成立这样的社团,所以,一切都靠孙老师自己去摸索、思考。为了排好校园情景剧,孙老师牺牲了很多的业余时间。为了排练剧本,又不耽误学生的学习、上课时间,孙老师只能见缝插针地抢时间,牺牲了午休、下午下班时间。学生们也很热情,积极参与剧情的讨论,添加身边的搞笑点子,对某一情节,愿意反复排练,直到孙老师满意为止。 孙老师和学生们都不在意奖项的大小,享受的是排练时那种合作、体验情感的愉悦。 通过这次活动,师生间加深了了解并增进了感情。如今,这十位学生已经成为孙老师的最得意的弟子,班级学习的劲头也比排练前要高涨得多。 由此看来,多搞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开发他们知识储备矿藏的作用。老师们认真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并参与到这类活动中去,又能增进师生及同学们之间的情谊,形成良性循坏。社团活动就是学习。 .jpg)
六十六中支部 李红星、欧阳玉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