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苏超,让南京人可以免费游泰州,做攻略时才知道姜堰有种大炉烧饼,居然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四)的第一集"绝活",立马收藏了。虽然观球期间可以凭购票券在泰州各大早茶店免费领取一份早点,但大炉烧饼馋得我直奔而去。 早上6点出发,8点多一点到达,就在烈士园陵附近的,周围停满了车,只因这里有一家当地唯一还在沿用传统火烤技法的烧饼店"郭二大炉烧饼店"。 果然如网友们所说的那般:一大早,外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和本地人交汇在一起。门口很热闹全是等烧饼的,屋子里是吃面的。肚子早就呱呱叫了,但烧饼暂时没有好,只能先告诉老板娘要什么馅的烧饼要几个,然后付钱。烧饼共5种口味:荠菜、花椒、红糖、萝卜丝与椒盐,除了荠菜5块5一个,其他的都是4元一个,我要了一个网友们推荐的荠菜的。除了烧饼,店里还有鱼汤面,2两5元,3两6元,还可以加钱添肉丝,面是手擀的有劲道,雪白的鱼汤加点白胡椒粉,透鲜没有半点鱼腥。吃面的在老板娘这里交钱拿牌子,然后去屋里下面处自取,再找座位便可,一般都是鱼汤面就烧饼,越吃越想吃。 终于等到做好的烧饼揣了出来,人群一下子都围了上去,根本就没有秩序可言,还有人居然自己动了手,急得老板娘直打她手。风卷残云瞬间一筐烧饼就没了,有人佩服老板娘记性好,我觉得还是靠客人自觉自报数目。真的是抢一般的才拿到了我的荠菜烧饼,刚出炉的烧饼,饱满金黄,麦香扑鼻,散发着麦芽糖加热后的甜香,外皮酥脆,内馅松软,柔韧的中间层包裹着翠绿色菜叶,人间至味。之前看网上评价有人说烧饼太硬,那是刚出炉的烧饼才会有的香脆,正是我的最爱。确如多数网友反映那样,荠菜馅料咸了点,老手艺也要与时俱进方可适应现代人低盐少油的膳食需要。 一块烧饼一碗鱼汤下肚,顿时元气满满,想去看看传说中神奇的大炉,店家很友好,让我进去参观。 操作间里有三四位老者正忙着发面裹馅,终于见到了那个内径一米三,深度一米的球形大炉,旁边堆满了成捆的干稻草。事先饿补过《舌尖上的中国》,知道大炉烧饼制作技艺是泰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起来并不容易,师傅要先把上身打湿,钻进滚烫炉膛,每次8分钟在炉壁上贴140个饼,再挑起碳一样热的秸秆进行烘焙,膀子上尽是红色的烫斑。每一块透着面香与稻草香的烧饼汇聚着汗水和功力,非常值得敬佩。手艺人的辛劳付出慰藉着每一个食客的心,也造就了赶早来店里的吃货们的幸福生活。 大炉烧饼一定要趁热吃才有那种脆感与咬劲,虽然已经挺饱的了,临走时又买了块红糖味的,希望如此平凡却极辛苦的手艺有人传承下去。 双手触及之处,食物千变万化,滋味历久弥新。心手合一,方得手作之美。(鼓楼文教支部:陈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