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新闻说是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该课程标准公布后,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却让我一下子想起三十多年前上学的情景。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读初中,那时侯一个星期上6天课,高考的录取率30%都不到,但学校每学年总会安排3天时间作为劳技课,这3天都在劳技教室进行动手实操,不用上文化课,也没有作业的,因此每当上劳技课便是我们这些讨债鬼们最喜欢的盛事,比放假都令人开心,并且每年的劳技课都安排在初夏时节,至今记忆犹新。 一次是做假领子。那时候买新衣都要布票的,计划配给根本不够,于是聪明人发明了假领子,又好看又实惠,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课前老师让我们准备一块大小统一的碎布头,我本想用粉色的,但我妈说深色布耐脏。等到上课时,老师先每人发一个纸质的模子,让我们用画粉在自己的布上画好,剪刀剪好,上缝纫机挆好。最后开纽扣眼、钉纽扣。3天时间,一个标准的假领子成功出世,第一次穿上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感觉不要太爽哦。 还有一次是组装插座,老师先讲解示范,然后让我们去弄。感觉听的时候都懂,自己上手搞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只有再去请教老师。手忙脚乱下最终还是成功搞定,原来我还是个女汉子。 感谢当年这些有趣又有用的劳技课的陪伴,好在现在“劳动”又重回校园,可以实现陶行知先生“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了。 鼓楼综合二支部 陈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