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生无缘成为南大人,却有幸成为了南大家属。客居南京四十年将近一半时间毗邻南大鼓楼校区而居。当年随着先生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我于1983年初从家乡湖南调入南京工作,一家三口先后入住南秀村“大米草研究所”、南大南园17舍的筒子楼、北京西路二号新村、南秀村7号1栋教师公寓楼。经常出入南大校园,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爱屋及乌,骨子里竟也把自己当成了南大人,在南大520生日的这一天,伴着先生钦佩琴瑟和鸣向南大庆生道喜。 四十年前我刚到南京,每天出入南大南园,经常见到大门西侧小洋楼踽踽而行走出一位老者,先生告诉我老人就是戴安邦先生,太熟悉的名字,如雷贯耳,这是刻印在《无机化学教程》上下两本厚厚书籍上的名字,是我读大学时使用化学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出版物。身着黑衣布鞋的这位老人,身形瘦弱,表情温润如玉,举手投足显着和蔼谦逊,往返南园北园老人时不时会停下脚步,扬手点头与人招呼,微微佝偻的背影像邻居家慈祥的老爷爷,与想象中著名教授相差太远了!我被震憾了:静水深流,声名远播的化学家如此平凡!尤感南大深厚的底蕴如同那一幢幢灰墙红檐的大屋顶古建筑,深沉幽远,厚重庄严,静静矗立在校园中,这印象烙铁般永远镌刻在我脑海的记忆中。 我的先生钦佩也是这高楼深院中默默前行的一位。他研究生毕业曾有多种选择,由于导师仲崇信先生因互花米草的野外工作需要后继有人,婉拒了有关单位安排出国的邀请,师从仲先生留校。自觉资历薄浅力不及人,且共事的是同门师长,留校后前面的道路注定不平坦,钦佩暗自下决心要准备吃大苦,拼全力,以不辜负导师和母校对自己的期望。 工作即便再忙再累,即使出差海边,钦佩每年都不忘要赶回来参加520的校庆,参与相关学术活动。至今我还记得1985年的520场景:头一天钦佩刚从苏北滨海赶回来,一大早他不顾野外出差的疲惫,直奔“大米草研究所”。我追着递给他两根油条,问他忙什么,他就回答了三个字“论文集”。那天一直忙到晚上8:00,也没见他回家,当我拿了些食物赶到“大米草研究所”,会议室桌面摊了几大堆材料,一头埋在材料堆里他竟浑然不知我进来,正要叫他吃点东西,不料仲先生拿了一叠稿纸从另一个门走进来说:“钦佩同志,这一篇已修改好了”,钦佩赶紧站起身子接过稿件说:“仲先生您怎么也还没回家”?不由分说,扶着仲先生先下楼了。我望着这师徒俩的背影,心头一热,两眼湿润起来,77岁的仲老废寝忘食也忙到现在!钦佩后来告诉我,加班加点突击编撰整理的书稿是仲先生领导“大米草研究所”全体同仁和南大的同事集22年的米草科研成果,这部为校庆献礼的358页论文集,里面有29篇论文和24篇研究简报,由“南大学报”1985年5月编辑出版。封面没有编著者姓名,只在醒目的“南京大学学报”字样下标注了《米草研究的进展—22年来的研究成果论文集》,封皮橘黄色,象征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南京大学五朵金花”之一米草成熟时的颜色,仲先生简称它为“黄皮书”,这部论文集积累了大量的米草前期科研资料,厚积而薄发,为后来几十年米草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12年后,又是艳阳高照的五月中旬,先生从苏北海边一路风尘仆仆赶回来参加520校庆,这次因带着几件仪器以及采集的大批样品,事先租用了校车队的一辆面包车。按预定时间从苏北滨海回来,完全可以赶上吃晚饭,我提前买了一只母鸡炖在炉子上以犒劳先生,谁料回程途中正面挡风玻璃竟然被突然飞来的石头砸了个大洞,所幸没伤到人,但玻璃完全破损,面包车只能以20-30公里的时速缓缓行驶,在焦急等待中我终于接到先生电话,说是半夜才能到家,让我将煨好的老母鸡送到实验室,最近两个研究生通宵达旦做实验,平时学生生活十分清苦,这锅鸡汤就代表老师慰问他们俩吧,按照先生嘱咐,我端着一砂锅鸡汤,送到“大米草所”的实验室,正忙实验的两个研究生有些不知所措,连声谢谢师母。 2010年,先生64岁,已经超过招研究生的年龄。这时一位来自云南的壮族姑娘,多次参观南大蒙民伟楼的1310“盐生植物实验室”,继而也想做米草研究工作,再三恳求师从钦佩老师。先生看她一身朴实无华和一股不服输的执拗劲,收下了这名关门女弟子,挂靠在另一位年轻老师的名下。先生决定给她一块“硬骨头”啃,继续米草解磷菌研究课题,这是“盐生植物实验室”多位学生接棒,相继做了十几年也没有最后鉴定清楚的重要菌种。这位李姓姑娘没有辜负钦老师的期望,没日没夜工作在实验室,两年多时间终于突破难关,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给米草解磷菌做了科学的鉴定,研究成果最终发表在影响因子4以上的Microorganisms(微生物)杂志上,当小李兴奋地将论文的PDF发给先生,正好是2020年的520。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忙忙碌碌的几十年光阴流水般逝去,我陪伴钦佩携手进入古稀年龄。几十年的辛劳,先生头发早已雪白、面容明显衰老,内心却仍然朝气蓬勃。今天我们老俩口从经天路地铁站乘上地铁二号线,一路向西,很快停靠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站,车厢里不断响起热情洋溢的“南京大学一百二十周年华诞,邀您共襄美好时光”喇叭声。明天,就是5月20日,是南京大学华诞120周年庆典,先生今天格外神清气爽,眉梢上都带着笑意,因为他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去年为了大力宣传米草,先生以“米草达人”的名义,写了一年的博客,笔耕不辍发了500多篇博文,经我建议,编写成一本《走进米草》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近20万字,好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奇特的物种。今天刚刚定稿,作为给南大一百二十周年校庆的献礼。在站台上我们朝北眺望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大门,目光落在“南京大学”四个金色厚重的方块字上,两人牵着手心底里深情呼唤着:“南大,我们来了!” 民盟南京市人民中学支部 马惊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