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父亲最后的时光
[发布日期: 2022-04-22 ]  本文已被浏览过

父亲走了。

父亲十多年前患上脑梗,一直服药,有惊无险,每年住两次医院挂水疏通血管和脉络,两年多前,半边身子偏瘫,在医院治疗了半年之后,病情稳定后居家康养。

出院时,做为老大的姐姐犯了难,父母均已九十多高龄,入院前,一直住在城中一个五十多平米的小二居里。

姐姐思来想去,全家商量后,带着出院后的父母一起搬进刚刚装修好的别墅新家里。别墅一楼没有房间,只有大客厅、餐厅、厨房和卫生间。父亲的护理床,母亲一张床,护工一张床,三张床并排放在新崭崭、富丽堂皇的大客厅里。餐客厅一体,极其通透,北面是入户大门,南面通往院子。一整面墙的推拉落地玻璃门,采光极好,每天,父亲睡在床上,就能闻到花香,看到竹影,听到鸟鸣,晒到太阳,呼吸到新鲜空气。去年冬天,下雪时,父亲只稍微一侧头,就看见雪花飘飘洒洒,落在红灯笼上,落在院子里,脸上露出欣喜的孩子般的神情。

说实在的,照顾父亲,是非常辛苦的。偏瘫卧床,饮食、大小便等一切都是问题。父亲出院时,鼻子上插着鼻饲管,下身膀胱处打了个洞眼,插着导尿管。在医院半年,我们姐妹仨都学会了护理父亲,将肉类果蔬叶菜等用破碎机打成流汁,将流汁通过鼻饲管用针筒打进去,及时给父亲倒尿、清理大便、擦洗身子等。

父亲出院月余,通过精心照料,摘除了鼻饲管和导尿管。父亲的气色,也比在医院好了许多。每天,我们都把父亲抱上轮椅坐上个把小时,还有几次,在他精神状态允许的时候,把他推到小区里面去转转看看风景。

清理大便,是复杂事。有时大便把隔离垫和床单被单弄污了,立刻就要全部更换。一米七八的父亲高大魁梧,所以我们家请的是男护工,男护工才有力气把父亲抱到轮椅上。但是,照顾父亲的事,并不是完全交给护工,在场的我们常常一起上。父亲的衣物和被褥换得勤,洗得勤,父亲卧床两年多,直到临终,身上没有一点褥疮,没有一点异味。

这两年来经常是这样,我们在餐厅里正吃着饭,父亲这边大便了,于是所有人像救火一样扑过去,直到把父亲安排得妥妥贴贴地躺好,再重新吃饭。父亲大便时有动静,因为生病体力弱,会发出使劲用力的“吭吭”声,我们都听得懂。我们从来没有嫌弃过父亲,相反,我们最操心的是父亲几天没大便。父亲因为卧床,便秘是常态,如果有个四五天不大便,就得用“开塞露”导出来。

尤其是姐姐,照顾父亲比照顾婴儿还要精心细致。姐姐专门用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父亲的吃喝拉撒情况。父亲每天的餐食,几乎是姐姐亲自料理,从荤素搭配到营养均衡,为了便于消化,少食多餐,每天喂四到五次。

父亲是江西企业退休工人,每月只有三千出头的退休金,但是父亲退休后开店积攒了几十万养老钱,我们姐妹仨寻思着,这钱轻易不能动,因为母亲没有退休金,这钱将来留着给母亲养老,毕竟“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这样母亲更有安全感。于是姐妹仨各出一些钱,解决护工的工资。

父亲虽然肢体失能,但神智清楚,见到我们或者亲戚来,都是笑着点头打招呼。脑梗,十多年前已经影响到父亲的语言表达,即父亲口词不清,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只会喊我们姐妹仨的名字,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亲人之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心领神会。

有一次,姨妈等亲戚来看望父亲,觉得我们做子女的太辛苦,提出也可以将父亲送到养老公寓去。不是没有这样考虑过,我们也去咨询过了,也尝试着征求了父母两人的意见,他们也同意了,但终究,在最后的时刻,我们还是放弃了这样做,我们还是不放心,也舍不得把耄耋老人送到一个陌生环境里去,怕他不适应,怕他受委屈。照顾父亲,养老送终,让为我们辛苦操劳一生的父亲安享晚年,是我们做女儿的最大心愿。

四月七日,父亲平静安祥离世,脸上红光满面,像睡着了一样,走完了他老人家94岁的人生。

陶行知支部 李萍

上一篇 拆线
下一篇 诗意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