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不一样的大学 ,一样的感恩
[发布日期: 2020-02-2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家有女儿胡蝶,参加2019年高考,如愿考上国家双一流和江苏省高水平建设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我和妻子本意叫她读外地大学,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远走高飞,见多识广,她偏偏看中的是家门口的大学,在家门口坐D10路公交车可以直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这一站,交通真的很方便,另外,南信大,也有她喜欢的专业,能够与时俱进的通信工程。

9月7日是双休日,也是南信大2019级本科新生报到日,外甥用他的私家车,帮忙托运行李,车子一直开到南信大女儿所住宿的中苑沁园学生公寓边,新生报到处就设在学生公寓进出门口处,现场报到,打开今日校园APP,验证身份信息,查验录取通知书、领取缴费收据、校园卡及宿舍钥匙,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报到手续。随后,把所带的行李拿进宿舍,妻子、外甥帮助女儿开始整理宿舍、摆放物品、挂起蚊帐来了。网上新买的学生住宿用蚊帐,零零散散组合而成,女儿和外甥两个人摸索了一会儿,把一幅蚊帐给挂好了,现在的年轻人聪明的很,悟性也高,看着挂好的漂亮蚊帐,妻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女儿以前在家,从不过问这些事情,都是妻子代劳。宿舍整理过后,女儿和同宿舍的来自江苏徐州、常州和湖南长沙的三位女生,就近办理了宿舍空调租赁手续,领回了宿舍空调遥控器,打开了宿舍空调,报到当天天气还有点热,宿舍立马凉爽起来,很是令人惬意和舒适。

女儿上午报到后,下午,女儿所就读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召开新生家长会,学院院长和书记、学工主任等出席,相继讲话,介绍了学院专业设置和未来发展方向、学生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家校进行了现场交流。

待女儿一切安排妥当,我和妻子在南信大的校园整整逛了两个小时,感受到了南信大的历史、发展和她带来的成熟之美。金秋九月,走在南信大的校园里,绿树成荫,芬芳吐露,一股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有中国的莘莘学子,也有来自外国的留学生。首先顿入眼帘的是东苑东门的气势磅礴的学校大门,位于宁六路旁,九根石柱子,上部顶端安放地球仪模型或麒麟吉祥物,既代表了学校气象科学特色,也寓意着学校美好发展前景;学校占地近20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学生1600余名;现有22个学院,四个大的运动场,有校园公交巴士,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等硬件设施应有尽有,学校的网红食堂,看起来毫不逊色咖啡厅,不仅仅可以吃饭,还可以喝茶、聊天,甚至可以看书,里面环境温馨、淡雅。南信大的校园,小桥流水、绿树成行,一条主干道直穿而过,道旁的梧桐树在见证着学子们忙碌的身影和匆匆行色,也在默默守望着他们的成长,从新生入学开始直到他们毕业离校,走上就业或创业的道路。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游逛,找到无数南京城的符号和缩影,走进南信大,似乎走进南京城,或者说,走进了一座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相互交融的高等殿堂。

游览女儿所上的大学,回过头来,回忆一下90年代初我的大学——镇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简称镇江师专),还记得我是1990年9月14日独自一个人带着一些衣物,拎着半新的木箱子去学校报到。秋日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吃过母亲煮好的早饭,母亲陪着从家里走到山脚底下,当时事先我和同班考上镇江师专的同学联系好了,她的爸爸开着拖拉机,把我们两个人送到仪征汽车站,再乘坐公交车到扬州码头,通过瓜州轮渡到达镇江京口,“京口瓜州一水间”真实体验诗人的情怀。感恩于我的母亲,因为父亲在我11岁时因病去世,当时医疗很不发达,母亲带着父亲找熟人到南京某个大医院检查了一下,医生确诊为食道癌,当时是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农村吃不饱穿不暖,放在现今,医疗事业发达,即使病入膏肓,通过高超医疗技术和过硬医疗设施,也可以多活十年八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拖扯大六个子女,艰难度日,干着男子干的活,挑把子,栽秧割麦,样样拿手,同时也少不掉左邻右舍的帮助和大队干部、生产队长的关心和照顾。我永远忘不掉母亲送我去读书的背影,那个早晨,母亲送我到山脚底下,等我坐上同学父亲的拖拉机,母亲还站在那儿望着我远去,母亲的眼神似乎有些伤感,我知道,我去读大学了,只有母亲一人住在老屋子里。母亲用手抹了抹眼睛,心理有些不舍,这一去,一直到那一学期放寒假我才回到家中。

当时师范学校,还没有现在吃香,很多同学对当老师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下中学教书待遇不高,地位不高,很多学校条件艰苦。我选择读师范,一是可以转户口,成为城里人,吃居民供应粮;二是包分配,有固定工作,工资不高,但是是铁饭碗。有了以上两点,找对象也相对容易。能够成家立业,何乐而不为呢?讲起来是大专,毕竟算是大学了,我是村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虽然读的师范,但这是拼搏来的结果,1988年高考失利,然后复读了两年,第二年复读,师范单独招生并实行面试,我的面试成绩在当时六合县里数一数二的,我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村上人一说到我,还翘起了大拇指夸赞我,母亲也十分开心,脸上终于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她说这是祖上保佑的,以后过年要多烧点钱纸给老祖宗。

当时的镇江市有人评价为山水城林皆有之,虽然有些小,但是很美丽,金山、焦山、北固山很有名的三座山,特别是焦山,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当时的镇江师专就位于镇江市正东路82号,位于为纪念沈括而建的梦溪园对面,镇江师专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校园不大,但很紧凑。她是全国知名师范专科学校,可谓省内一流。内有教学楼梦溪楼,以梦溪命名的有梦溪诗社、朗诵社、书社、《镇江师专报》梦溪笔谈栏目等等。在镇江师专的三年里,我就读政史系政史专业,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专业两个专业合在一起学,课程上学习了经济政治、思想政治、法律知识、哲学和古今中外历史等等,还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教学法等课程以及大学语文、英语等课程,还有体育课。在勤奋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中国近代史研究小组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小组、梦溪诗社、《镇江师专报》记者团等社团,先后荣获了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园诗人、优秀通讯员等荣誉。

在镇江师专就读的三年里,觉得很充实,也很有意义,没有虚度,无怨无悔。现在回想起激情燃烧的大学岁月,倍感亲切、纯真和美好。虽然条件比不上女儿所读的南信大,但那时,我是浑身充满了自信的力量和引以为豪的情感。感恩祖国,当时读师范大学既包分配,每个月还给50多元的生活费,以饭票的形式呈现,基本够大学生活费了。记得,当时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就读镇江师专,三年总计零用钱不到800元。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从女儿就读南信大,我时常想起我的大学——镇江师专,从镇江师专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已有26年的光阴,1993年8月开始在南京市经济贸易学校工作至2012年8月整整19年,我的美好青春奉献给了职教事业。在经贸学校,曾从事过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办公室文秘等工作,教学上,主要以政治、历史类科目为主,兼教过语文、企业管理、广告文案制作等多门学科,充实而忙碌着;2012年9月至今,在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处,从事德育宣传工作,参与《德育之窗》小报的编辑和创刊,汇编了三本《德育纵横》,采写了近1000篇宣传报道稿,拍摄了近10000张照片,连续7年荣获南京职社教育网好新闻评选新闻通讯和新闻摄影优秀作品奖(一二等奖)等等。

我能考上大学、进大学读书以及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安居乐业,一切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更得益于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好政策,重视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尊重知识,维护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感恩于党,感恩于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就没有今天越来越走向现代化的好的教育条件与环境。

我读大学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女儿读大学是在21世纪新时代。我已年过半百,女儿正值青春年华,不一样的年纪,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大学,相同的是,中国永远是我和女儿的祖国,热爱祖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和女儿不变的信仰。感恩共产党,感恩国家,有了共产党和繁荣昌盛的国家,才有了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我的大学”,才有了我们每一个人幸福感安全感满满的小家。

                               民盟浦口总支教育支部    胡圣勇

 

上一篇 我的生日是百花节
下一篇 我的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