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山那边是什么?
[发布日期: 2019-05-20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情结《镇江师专报》

1993年7月我从镇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了位于老浦口东门油坊巷18号的南京市经济贸易学校,投身于新的喧哗。然而心头唯一抹不去的是与母校校报结下的永不褪色的情愫。虽然,我的大学--镇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2001年与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合并成为如今的江苏大学;虽然,大学里个别恩师已驾鹤仙去,个别同学遭遇不幸变故,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将长存脑海。沧海桑田20多载,至今,在我的办公抽屉里珍藏着的除那本粉红色的毕业纪念册外,就是一张张毕业时带回的或从母校寄来的、虽然有些泛黄但却时常使我涌动思绪的《镇江师专报》。

大学里第一次投稿的经历仍历历在目。徘徊、踌躇间,举起手,在旁人没有注意的那一刻,把自认为如意的一首小诗塞进了投稿箱内,记得是这样一首诗《走进这片芳草地——赠梦溪诗社》,诗中写道:哦,来吧/在南方的校园/有这样一片芳草地/现实与童年小摇车在这里撞击/渴望与沙漠驼铃在这里映衬/春,有对悄悄送走的寒冬的送歌/夏,有那年轻与潇洒的人生素描/秋,有绿叶对枝条的缕缕情思/冬,有卖火柴小女孩的祈祷……/请走进梦溪园/请登上梦溪楼/哦,来吧/在南方的校园/有这样一片芳草地。没过几天,《镇江师专报》登出了这首小诗,在老师和同学们欣赏的目光中,我陡增了涂鸦的信心,也凭着那股胆量和勇气,1991年的春天我走进了校报通讯员队伍,后来又担任了《镇江师专报》第一任记者组组长。曲曲折折,上上下下,走过多少台阶,印上多少身影,几多充实,几多欢愉,《镇江师专报》油墨馨香渲染了我的心境。

春去春又回。曾给我许多指点的编辑老师,您在他乡还好吗?毕业后最初的数年里,经常会问自己,曾为之魂牵梦绕的《镇江师专报》,仍旧芬芳四溢吗?我们不常拥有新的一年,却常拥有新的一天。曾记起:记者组之窗专栏前的评头论足、指点激扬;行政楼会议室围坐在圆桌旁倾听编辑老师培训讲课的情景;元旦联欢记者组成员小聚会上,各自精彩纷呈谐趣一番;至今还记忆犹新那在1992年底全国师专会议的前前后后,校园里各个角落手持采访机一展记者风采活跃的场景。模拟采访、参观展览、整理稿件,紧张的透不过气来。还记得为消除全国师专会议带来的身心疲乏,阴雨连绵去安徽琅琊山醉翁亭前的随意潇洒吗?还记得在寄发报纸时,虽苦犹乐,谈笑风生,分送给系科、班级报纸时,引以为豪却又感觉众目睽睽吗?……时光穿梭,岁月留声,往昔的峥嵘到如今仍旧历历在目,将永驻心海。

人生需要不断超越。从结缘《镇江师专报》开始,我又倡议成立政史系宣传报道组并担任第一任组长、加入了校广播站通讯员队伍,同时还加入了镇江师专梦溪诗社、梦溪美术社等学生社团,充实而忙碌地度过了三年大学生活,先后被评为《镇江师专报》优秀通讯员、镇江师专首届校园诗人等。

7月是当时年代的高考月,也是大学毕业离别美丽校园的时刻。因为结缘《镇江师专报》,所以有机会认识了很多外系的同学,临近毕业,校园里离愁别绪渐浓,点歌送别,聚餐离别,更多的是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临别赠言。犹记得,当时记者组里一个外号“小不点儿”、笔名叫梦萱的同学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如是留言:一年的记者组生涯如飞而过,可谓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如今,头儿要远行了,送句什么好呢?权且将一段题为“山那边是什么的片段送予头儿。大组长,远行途中,别忘了多去看看:山那边究竟是什么?后来,她用了整整两张镇江师专专用书法练习纸,用行书体工工整整写下了那样一篇令人深思的短文:

      山那边是什么

山那边是什么?

如果是莽莽苍苍的林野,会不会有响箭的指向?如果是横亘无垠的暮霭,会不会有安详的晚钟?如果是躁动于旷谷的浩浩云海,会不会有鹰隼的载渡?

当我支着疲惫的双腿终于征服了一个自以为是的高度而极目远眺,哦,山那边还是山。

脚下匍匐的只不过是一个土丘,一团小小的泥丸。到了此时,到了此地,才知道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也只有到了此时,到了此地能知道自己是微不足道的。

于是,我又得肯定自己的跋涉,毕竟它使我知道了脚下属于我的风景仅仅如此有限。

那么,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

可我还是想知道:山那边究竟是什么?

山那边是什么?记者组同学的声音始终萦绕在耳畔,我在千万次地问自己。大学毕业工作接近26年了,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边实践,边总结,边思考。在南京市经济贸易学校工作时段,当过老师,教授过成人中专、职业中专、普通中专、技工、成人大专、五年制高职等不同层次的的班级,学生也从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到三四十岁的成年人,课程上以政治、历史为主打外,还教授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学》等总计30多门课程;担任过5个班级的班主任,从事过学生管理、团委、办公室文秘等管理工作。2012年,因为学校合并,我来到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从事德育宣传工作,拍摄了近万张德育活动照片,撰写了近800篇德育宣传稿,连续七年在南京市职业类学校好新闻评选中获得嘉奖。行色匆匆,忙忙碌碌中,人生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似乎翻越了一座座山川,迈过了一个个坎儿。

我也在始终在问自己:山外青山楼外楼,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 回眸凝望,在工作之余,始终与报纸情愫联系在一起。从接触铅字印刷、激光照排的《镇江师专报》开始,到在南京市经济贸易学校工作时,倡导编印校报《经贸芳草园》,后在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参与首创《德育之窗》德育小报。一路走来,艰辛与荣耀并存,《经贸芳草园》在创建省级示范性成人中专过程中,受到省教委领导高度好评;《德育之窗》也受到了校内外领导和广大师生一致认可。

山那边是什么?山那边还是山。后来,在眼泪中,在耀眼的闪光灯下,我终于明白了这一人生哲理。

 浦口民盟教育支部  胡圣勇

 

上一篇 我的妈妈
下一篇 “爱要大声说出来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主题征文活动获一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