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爱要大声说出来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主题征文活动获一等奖作品
[发布日期: 2019-05-13 ]  本文已被浏览过

“霸蛮”的母亲

人民中学支部 马惊涛

我的母亲年轻时在家乡十里八村都算个出众的女子,个子比一般娇小的湖南妹子要略高些,大眼睛白皮肤,还留着俩条又黑又粗的辫子,走路都带着一阵风,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特质在母亲身上尤为突出。1952年春天母亲生下我后,春耕在即家中没有帮手,母亲一把扯掉缠在头上“坐月子”的帕子,卷起裤腿跳入冰冷的“冬田”驾牛耕田,住三五里外的大舅忙完自家农活赶来帮忙时,母亲已犁完了自家的水田,当年外婆说起这些眼眶还发红。母亲虽为农妇却不信鬼神,晚上外出开会经常打着火把一个人走夜路,一次竹林中“悉悉索索”突兀地撒来一把泥土砂砾,母亲回过神来毫无惧色,一边大声骂“撵死你娘!”一边弯腰也大抓了把泥土砂砾对着撒过去,竹林里顿时寂寥无声……这个故事倒是我小时候害怕一个人睡在黑屋子里,难得讲自己经历的母亲亲口讲出来的。解放初,母亲打着火把经常走村串户动员乡亲们制作军鞋支援志愿军、买国债支援国家建设;由于母亲在家族祠堂办的私塾读了高小,当年宣传保家卫国,教乡亲们唱歌、读书识字、学珠算打算盘,都有她的身影。

那时家乡经常有华南虎出没,一天夜里母亲从刘家湾祠堂开完会往家赶,走到石桥上看见对面山边两只“移动火炬”迎面闪过来,离母亲越来越近,山里人都知道那是野兽的眼睛,急中生智的母亲晃动手中的火把,大声唱歌壮胆,两只“火炬”飞快闪向桥底几步远的下游水坝;母亲一路狂奔回家,心跳得一宿未敢合眼。天刚麻麻亮“砰砰砰”就有人拍打家里的大门,惊魂未定的母亲开门一看,是我的大表哥带着几个年轻后生,沿着老虎的足印一路寻找到马家冲:“家里的猪被叼走了……”果不其然在马家冲后面山里的茅草堆中找到一个猪头和猪内脏,大家想想都后怕:“昨夜老天爷保佑,让猪抵了娇姑姑的命”。

母亲生了我后更加忙碌不歇,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顾不上躲避六月天毒辣的日头,我三个多月大吃着母亲带暑热的奶水,头上长出一个大疖子。一天正午母亲坐在堂屋的大门口休憩,顺带给我喂奶,发现疖子颜色变白了,请父亲的堂兄二嫂递来一枚缝纫针,按照当时农村人惯用处理火毒疖子的办法:挑破脓头挤出脓液抹上草药。谁料针尖碰到了血管,殷红的鲜血像喷泉般朝上喷射,将身边一大脚盆水都染红了,忙乱中止血的草药根本无济于事,前来帮忙的二伯母抱着奄奄一息的婴儿哀怨道:“涛妹子可怜,爹爹又冇在家…..”已没了哭声的婴儿竟然长长叹了一口气。一贯镇定的母亲早已慌了神,一口气跑了十几里路赶到镇上药铺“死马当作活马医,烧烧高香祈求马家祖宗保佑吧……”马姓本家的那位老郎中口里念叨着赶紧让母亲带回十几帖中草药。母亲每天喝着苦涩的头道中药,通过奶水给我疗伤病,再将熬制的第二遍汤药捏着我的鼻子强行灌下,大难不死的我被母亲像老母鸡护小鸡般地小心呵护着侥幸活了下来。

1956年组织批准父亲能带家属,母亲进城安排做了邮电局的话务员兼电报员。不几年“赶超英美”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全国上上下下,男女老幼全民动员,轰轰烈烈炼钢炼铁。母亲拼命投入工作,经常一人顶两班,白班晚班连轴干,走路做家务都忙着背诵“幺东、拐东……”的电码,话务员熬夜是家常便饭,支撑不住打着瞌睡还得“霸蛮”坚持,发电报是不能出半点差错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身体透支厉害,不得已母亲开始抽烟提神支撑自己。

“经济恢复期”的那几年,父亲下乡蹲点回家,人还没进家门就大声喊道:“老刘!赶快!快搞菜饭……”来吃饭的不是父亲一起下乡的同事就是来找父亲反映情况的农民,一行人秋风扫落叶般将母亲做的菜饭一扫而光,用手抹抹嘴又办事去了。父亲常把家当成了招待所,忙累的母亲不仅成了义务招待员,还要贴掉家中有限的钱粮。那时老百姓都很穷,农民就更苦了,通常一家几口人都没有一件稍像样的衣裤,父亲下乡的换洗衣裤甚至穿在身上的衣裤只要多一件都会剥下来送了人。母亲见不得人可怜,虽对父亲不顾儿女不顾家的做法颇有抱怨,仍十分理解父亲,从不为这些事情与父亲发生争吵,默默地顺从父亲的意愿,全力以赴支持父亲工作,靠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艰难地维持这个家。

父亲主管农业和林业,农民为了争夺森林、土地、水源等资源经常发生成百上千甚至万人聚众的械斗,一个火星子就能燃起熊天大火,他们手里都操着锄头、斧头、鸟铳等器具,械斗打死人的事常有发生,工作压力非常大。1964年底父亲又为了“三省五县”联防协调工作,到事发现场当消防员,反复讲政策、调解各方利益、缓解各方情绪,几天几夜没法合眼,最后病倒在大山里,被农民抬下山时全身浮肿得脱了形,送到医院抢救。家中的突然变故让父母的同事朋友都替母亲捏把汗:这一家天都要塌了,子女都未成人呀……这时又是母亲咬着牙“霸蛮”坚持着,一边工作一边照顾重病的父亲,竭力支撑起这个家。我长大后才知道,当年父亲带队南下的七十多人中,生病的几位干部只有父亲在母亲悉心照料下恢复了部分健康,后来还能边养病边工作,又多活了19年。母亲的坚韧贤惠与“霸蛮”赢得了这一批干部包括他们家属的敬重,可是又有谁知道,多少年来母亲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衣带不解地陪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父亲经常住医院一住就三个月或半年,母亲白天工作,夜里就只身躺在一张活动的木椅上,完全靠抽着劣质的香烟提神。母亲像一根两头燃烧的蜡烛,熬干了自己,保全了我们这个家。

母亲离开我们几十年了,老人倔强的精神至今仍影响着我。每每回想起母亲身上闪亮的星星点点,不禁心底发出深情的呼唤:霸蛮的母亲啊,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女儿!


爱,终于大声说出来

江苏海事学院支部冯俊英

几乎所有的孩子小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习惯,放学回家先找妈妈,因为看到妈妈就是一种安心温暖。哪怕第一眼看到的是爸爸,也会脱口而出,“爸,我妈呢?”相比之下,我就显得有些另类,因为在我印象中每当放学走进家门,我都有无视妈妈的想法,而是渴望看到爸爸。

首先声明:我妈是绝对的亲妈。是她不够温柔吗?好像也不完全是。我妈是那种很能干的农村妇女,身材高大、性格爽朗、不拘小节,还有一点---文盲。当然这不是她的错,妈妈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弟弟,在那个年代女孩不能读书也是有很多的无奈。从小她就要像个小妈妈一样照顾四个弟弟,养成了妈妈做事情干脆利索的习惯,但是性格也很急躁。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好像总是很忙,总有忙不完的活计。她没有多余的时间陪我和弟弟,农田里和家里的绝大部分活儿都是她在支撑。这里也要讲讲我的爸爸,爸爸算是有文化的人,初中毕业,写得一手好字,人很聪明。如果不是那个时代背上了“地主儿子”帽子的缘故,爸爸绝对是可以读高中上大学的。听妈妈说,爸爸刚离开学校那会,头发一夜之间白了好多,他是有多么不得已和无奈啊。

爸妈跟农村别的家庭的父母有些不同,妈妈主外多一些,爸爸略显文弱,在农田劳动方面比不上我妈妈。在内,妈妈负责所有家务,而教导两个孩子的事情全是爸爸,毕竟爸爸有文化嘛。

妈妈的粗枝大叶跟爸爸的耐心细致形成了鲜明对比。记得很清楚,我读小学时,每天的辫子是爸爸梳的,四季穿的衣服也是爸爸带我买的,睡前跟我和弟弟讲故事也是爸爸…… 爸爸在时时关心我们的生活细节,而妈妈永远是在忙碌着。我内心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情,妈妈竟然从来没有跟我讲女孩子会来例假这回事,对我的性方面的教育是零,导致我第一次月经来潮时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还是一个同学教得我怎么处理。这样的妈妈,我认为这是她最失职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能够理解和原谅她了。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女儿,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这也许是一种补偿心理使然。我把能想到的女儿对妈妈的渴望和爱,都给了女儿,也是对于自己从小没有获得妈妈足够多关爱的补偿。

我跟爸爸之间的亲密关系,一直保持到现在,有时很让妈妈羡慕嫉妒恨。比如,我打电话,永远是很自然地拨爸爸的号码,聊了一会再问问妈妈的近况。即使跟妈妈打电话或见面聊天,也感觉没有多少话讲,然后就会有尴尬的沉默。她应该内心也非常渴望跟我之间是亲密互动的,因为有一次妈妈说很羡慕人家闺女挎着妈妈一起去逛街。我听后,沉思了很久。

我明白妈妈的渴望,她其实很想跟别的妈妈那样跟女儿亲密相处,但是由于生活的压力她错过了我成长中的那么多的机会。可喜的是,我在爸爸那里得到了安全的依恋,没有成为情感发育不完善的孩子。我想,我现在是否可以做些什么,弥补也好,修复也好,我跟妈妈之间的那些年的情感隔阂能不能变得融洽一些?

今年过春节在家,妈妈还是老习惯,一个劲的在厨房张罗我们的一日三餐。一天,我带着女儿和爸妈出去逛公园,女儿早跟她姥爷亲密无间了,我趁机牵住妈妈的手,发现她刚开始有些诧异、惊慌,然后慢慢开始习惯了。这一天,我发现妈妈的脸上神采奕奕,说话的语气也不像往常那样急躁了。

前不久,妈妈刚刚学会了使用手机微信,我添加了她作为好友,但她是文盲,不识字,看不了我的微信朋友圈。我思来想去,尝试着给她发语音信息,让她了解我每天在南京的生活。刚开始,也觉得没什么话说,有点像报告日常近况。有次打电话,爸说妈妈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把我发给她的语音都听一遍才睡得着觉。我大吃一惊,真没想到妈妈这么在意这件小事。从那以后,我开始重视给妈妈发语音了,内容也不再只是敷衍的问候和报告家常,我开始讲一些记忆中的事情。比如,初中时我有一次生病卧床,妈妈一从田里回来就关切地问我想吃什么饭,不顾劳累给我变着花样做好吃的,那次生病是最“幸福的时光”。妈妈自己嘴巴很笨拙,只会说简单直白的家乡话。可是,她也慢慢学会了跟在微信上跟我语音互动了。看得出,她对学到的这个新本领很有成就感。

今年三月份她过64岁生日的那天,我用微信发了个红包给妈妈,语音告诉妈妈,我不能在家给她过生日,这是我送她的“生日礼物”,让她买好吃的。爸爸说妈妈知道这件事后,听了好几遍语音呢,拿着我给她的专属礼物,第一次得意地跟爸爸炫耀。我听后,竟然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原来我的一点心意能给妈妈带来那么多幸福快乐。想想她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几十年,把儿女养大供出来了,我和弟弟都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她又帮忙带大了外孙女和孙女,却不愿意跟着我们在城里享享福。妈妈从没有向我们要求过什么,她跟爸爸还坚持住在老家的老宅里,过着简单的生活。她说她不会享清福,只要活着就不能停止劳动,“活到老,忙到老”是她的口头禅。我越来越发现,妈妈身上有好多好多值得我学习的品质,尽管以前对她有那么多嫌弃、不满和抱怨,但是随着我步入中年,我理解了她的无奈、不易和辛苦。遗憾的是,这一天来得太迟了。我今天才终于可以把对妈妈的爱,大声说出来了。妈妈,我爱你!

如果说童年里我跟妈妈之间感情上有些隔阂,没有像跟爸爸那样亲密,今天这个伤疤已经自愈了。爱,就是最好的良药。愿我们做子女的都对自己的父母温柔以待,愿我们的父母都能在晚年享受到子女的关爱和陪伴。父母与子女之间所谓的隔阂在爱的阳光照耀下,都能够烟消云散。毕竟,我们身上流淌着父母的血脉,这是永远相通的。与妈妈和解,也是我与自己的和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好庆幸我的父母还身体康健,我还有机会感激和报答他们。我明白他们渴望的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照顾,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关心和陪伴。我会常回家看看他们,常把“爱”大声说出来。

妈妈,预祝您母亲节快乐!妈妈,我爱你!


母亲是本书,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浦口教育支部   胡圣勇

母亲是本书   如影随形

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母亲   一位地道的农村女性

因父亲的早逝 

独自养儿育女  拖扯大我们兄弟姐妹六人

斑白的两鬓  花白的头发 

在含辛茹苦中逐渐显现

她坚强执着  独自一人坚守了妇道之家近三十年

心未变  情未老  为了子女的成人和成才

她微笑着  微笑着一步一步走向人间天堂

又一个清明时节  又一个记忆深处无法忘怀的纪念

捧起母亲这本沉甸甸的书  

在我的灵魂里  翻阅着   回望着

从书中   捡拾旧时的回忆  

从童真到青春年少

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直至五十知天命

母亲这本书里  没有豪华的修饰物

刻写着认真二字

做人要真诚  做事要真心

认认真真不虚浮

实实在在过一生 

母亲这本书里  没有奢侈的浮华

刻画着勤劳场景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披星戴月  汗流浃背

操持家务   耕作农田   忙里忙外  任劳任怨

勤劳中   母亲收获得不仅仅是一毛二分钱的工分

更多的是子女有饭吃、有衣穿时的喜悦

母亲这本书   没有遮眼浮云

贯穿着朴实精神

为人淳朴  说话实在

她告诉我们姐妹兄弟 

说假话   图虚名  是会被狼吃掉的

朴实的思想  朴实的道理  印证着母亲的真挚情怀

母亲这本书  摈弃自私的欲望

母爱是主线 

爱自己的子女   帮助左邻右舍   竭尽所能帮助他人

助人为乐   喜悦的笑容总写在她的脸上

母亲这本书  我翻也翻不够  读也读不完

有人说   你长得越来越像你的母亲 

有人说   你和你的母亲做事、说话差不多风格

母亲是本书  是本珍藏版的书

引领我走向光明和希望所在

母亲是本书  是本经典版的书 

无数的真理在母亲朴实无华的言行中验证

母亲是本书  读着母亲这本书

长大后  也就成了你  我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请允许我

在你这本书上写下如此的手记  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清明小雨润如酥 

母亲这本书   将陪伴我到天长地久

母亲这本书   将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上一篇 山那边是什么?
下一篇 再游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