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青团
[发布日期: 2019-04-15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最美人间四月天,最忆往事故园……又到了清明追思缅怀先人的日子,外出踏青扫墓,需要买些鲜花和点心做祭品,上街兜一圈发现从经营高档点心的“元祖”到普通早点的“和善园”,无一例外都推崇应时点心“青团”,看着这油绿如玉的食品点心,不由我抚今追昔思絮万千。

老家湖南清明习俗家家也时兴做“青团”,原料与南京如出一辙,无一例外也都用糯米粉和各式野菜如棉菜、荠菜等。依稀记得,我们家最喜欢用艾草,母亲认为药食同源,艾草比其它野菜有更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初春时节,野外所有的植物碧绿水灵,这时的艾草嫩得叶面上还没来得及长出绒毛,手一掐便能染绿指甲。然而再嫩的艾叶也都会微微发苦,用冷水洗净后再用开水焯一下,母亲还要加一点澄清石灰水过一遍,这样既除去苦味还能让艾叶保持鲜艳的绿色。切细的艾叶与雪白的糯米粉一清二白醒目地堆在案板上,母亲灵巧的双手飞快地揉搓几下就成了一个香气扑鼻的大青团,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各人手中也捏着柔软的小青团,学着大人开始包馅,整个屋子里飘满了艾的清香还有孩子们欢快的笑声,青团蒸熟后糯韧绵软回味悠长,这蕴含母亲心意略带苦味的艾团,却被我少不更事误为中药味,不懂珍惜,宁可选择吃其它口味的“青团”。

后来三年困难时期,生活异常艰难,经常“瓜菜带”,一日三餐红薯藤和萝卜缨子,吃得胃里泛酸,为了不挨饿还吃过米糠裹着野菜的青团子。那洋溢童年欢乐、飘着清香、里面塞满甜馅的“青团”渐行渐远,淡出了我的记忆。再后来“十年动乱”所有传统民俗一律被斥之“封资修”,泛着猪食气味的“忆苦饭”作为应时食物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这一辈人在长身体的那段时间里,粮油都是定量供应的:城镇居民每人每月3俩油、24斤粮,中学生受关怀照顾每月粮食定量30斤。农村各地“以粮为纲”,只能种植大宗农作物,其它农产品种植受限制,农副品种类十分单调稀少,而且所有的粮食农副产品都由国家统购统销。现在司空见惯的糯米、芝麻、花生、红豆等,当时市面上十分匮乏紧缺,只有春节前,省会城市的居民每家才能凭票买一点。普通老百姓若能从“黑市”偷偷搞到一点,也当成宝贝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才舍得吃,平时居家过日子哪舍得“暴殄天物”,将得来不易的稀罕之物制成不抵饥、中看不中用的精细点心呢?“民以食为天”最重要的首先要填饱肚子哇,那些秉承民间传统习俗的一些食品点心慢慢远离了百姓生活,国营副食品商店出售的食品点心乏善可陈,关键的是价格高,还要粮票,普通百姓难得问津。而且我们自小受教育“吃零食点心是一种坏习惯”,要努力养成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苦日子再难捱,也一如大江东去不再复返。每逢清明祭祀日,忆往昔感叹彼时世道跌宕、命运多舛:辜负了大好河山,穷煞了祖辈父辈几代人,飘零了几多芬芳年华……

生活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时光流转中我们渐渐老去,庆幸人生末年赶上了好日子,拽住了现代化生活的尾巴。这如今不论贫富,再也无须担心饿肚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想吃啥都能满足。君不见大街小巷,满眼望去到处都是各种卖零食小吃点心的商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美味佳肴应有尽有,风味各异。各种食品点心越做越精细,越尝越香甜,光说这小小的“青团”,已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各色馅心花样百出:莲蓉、椰蓉、红豆沙、绿豆沙、猪肉松、牛肉松、黑芝麻、白芝麻、花生馅不胜枚举。所用主料除白色糯米粉外,加入染色的野菜也是种类繁多,除了用棉菜、荠菜,还有南京人最喜欢的浆麦草,唉!圆满中唯一缺憾的就是少了一缕飘着故乡情的艾草香…

                                   人民中学  马惊涛

上一篇 人人奉献一点爱
下一篇 “筷”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