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体验德国职业教育
[发布日期: 2019-01-1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2018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研修有感






       应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邀请,2018年暑期,作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团成员来到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直属培训中心进行师资研修项目,经过三周的学习,圆满完成了相关培训任务,此次研修体验了德国职业教育的风采,让人感触颇深。

 

             研修团合影

      一、学习感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本次研修地点是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罗尔-克劳斯特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位于南图林根州罗尔小镇旁,此地远离城市,一片田园风光,是静心学习的好地方。研修团31位成员来自国内9所职业院校,包括河北工业、九江职业、长沙民政、重庆电子、永州职业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三周培训的绝大部分时间也都在中心内(吃在食堂、住在学员宿舍)。      

         德国手工业协会(HWK)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和欧洲职业培训最高标准的制定者。HWK的主要任务是连接手工业领域的企业与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

         德国所有的手工业企业都必须参加协会,受协会的监督和管理。与手工业相关的教育和培训,都是由手工业协会进行统筹、制定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手工业协会下设和手工业相关的所有专业的学校、其他类型的职业学校,学生必须由手工业协会进行考核,并且发给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法规定,所有德国企业的从业人员均须拥有德国HWK(手工业协会)的技能证书,HWK培训课程涉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喷漆,钣金到游艇制造,帆船制造等300多种专业;培训包含多个层次和多种内容。其中职业培训的最高等级---大师,看成应用技术领域的“博士学位”。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所有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必须拥有HWK技能资格证书。HWK证书是德国官方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它为手工业协会会员提供资格认证,该证书在欧盟以及全世界都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并普遍被全世界的德国企业所推崇。

       德国手工业协会根据地域在全德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德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腹地,图林根州位于德国的中部地区,该州制造业较为发达,空中客车发动机、奔驰汽车发动机、F1赛车使用的碳纤维、蔡司相机的光学镜头等都产自于该州企业。此外,这里的茂密的原始森林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TZ罗尔-克劳斯特培训中心位于位于距离法兰克福2个半小时车程的罗尔地区,该培训中心总面积12.8万平方米,设有住宿公寓和食堂,可提供机械、电工、建筑、暖通、美发等多个专业培训。

       研修期间,每周一至周五培训,时间是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1:00-4:00,周六周日休息。研修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法相关内容的培训;第二部分是以“遮阳棚升降机电一体化装置的设计开发”项目为例,分机械和电控两部分,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化教学实战演练,从中可以学习领略德国职业教育的细节;第三部分是参观考察代表工业4.0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德国企业。可以说培训内容及安排是科学合理的,经过学习,我们对德国职业教育也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土壤,包括:优良的社会保障体系、较均衡的人均收入水平、崇尚动手的传统、不分职业人人平等的社会观念等。除此之外,通过这次实地研修,我们对德国职业教育还有以下几点较深体会:

    1、深度的校企合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初建于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德国为了重振工业、发展经济,对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重新构建。发展到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职业教育初具规模,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逐步成熟,为德国经济的重新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所谓“双元”其实就是指在一元的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另一元的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进行现场实践。由此可见,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我们培训所在的BTZ培训中心就是专门为区域内近七千家中小型企业(约3万5千名员工)提供职业培训、就业协调、项目及法律财务咨询、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等工作的机构。培训中心的经费主要是政府拨款(小部分)和企业提供(大部分)所组成。德国并没有要求企业参与双元制的强制规定,要想企业出资,当然要让企业得到“好处”才行,这个“好处”就体现在“学徒培训费用低于同一技能需求外部雇工的工资要求;公司对培训质量有完全的知情权”等方面。实际在我看来,德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合作方已经超越了“校企合作”层面,而是从不同层级(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双方签订的《联邦职业教育合同》作出规定:企业必须与接收“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签订公法范畴的《职业教育合同》,并根据《职业教育条例》规定的全国统一的资格标准及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基于工作(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其中,合约内容必须包括培训时间(学习年限依据职业的不同分为2年、3年和3.5年)、培训内容、培训津贴及学员工资和休假。学生每周3-4天在企业进行培训,1-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在整个学习期间,由企业给予生活津贴,这个津贴大概是正式工收入的一半左右。

     2、科学的教育理念

       行业及企业需求和发展是德国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实施教学内容设置的一个基本依据,项目化教学是核心。比如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定位明确,完全是根据德国企业的机电一体化生产技术的现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职业教育教学中使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完全与企业机电生产设备相同。教学中每个工种所教的工艺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图纸设计识别、表格编写、成本核算控制、安全生产、环保意识、团队合作等都与德国企业的实际要求是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纯理论的教学,没有统一指定使用的教科书(工具书除外),有的是一套学习材料,是学习领域的概念,包括参考书籍、习题册、音像软件资料等,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无缝对接,才能使得这样的专业技能学能所用。

       其实,德国的职业教育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八十年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大纲也是:第一年进行基础理论培训,第二年进行跨专业的专业基础培训和本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培训,第三年进行专业技能和实践培训。这种模式及安排与我们现在实施的教学模式颇为相似。而在2004年新的教学指导大纲中,一开始便对学生进行实践内容的教学,不过所占比例很小。随着时间推移,实践教学的比例越来越重,理论教学的比例愈来愈小。但理论与实践始终并存。仔细品味德国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安排,其意义在于:原先讲完所有理论再进行实践的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学生对于没有实践支撑的纯理论学习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效果可想而知;而等到进行实践时,又会由于长时间脱离未经夯实的理论知识而产生淡忘,无法有效指导实践过程。当然,如果采取另一种极端模式,即完全以实践为导向,完全根据项目需要而零散的教授理论知识,又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理论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无法为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这样培训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德国目前所采取的职业教育模式,避免了上述两个极端,学生可以即学即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相互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当然,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还体现在:在整个教育体系的设计上已经做到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贯通融合,无论学生在其学习成长的任何阶段均有不同发展路径和选择可能,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全面科学的职业咨询和建议,便于学生和家长参考选择,也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此外,德国的职业教育实施全国(或全州)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确保了教育质量。整个职业教育阶段接受2次统一考试,可称之为“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以实操为主理论为辅,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最后的期末考试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整个考试用时需要2-3天时间,理论考试以试卷形式,实践考试则可能要费时16-18小时(8-10小时左右准备,8小时左右操作),以学生最终独立完成某一个实际项目过程和结果为评判标准,之后还有30分钟的答辩时间,即就该项目的完成过程向考官进行陈述并接受问答,最后才算考试结束。这样的考试不是单独由学校或企业来组织,而是由政府和行业协会设立的专门考试委员会来组织实施,最终由“德国工商行会”或“德国手工业行会”根据考试委员会提供的成绩单颁发相应的证书。统一而规范的考试得到包括社会、行业、企业和学生及家长的认可,所获得证书的含金量和权威性也就相应得到了保证。

       3、先进的教学设施

     在中心培训期间,我们除了接触到本专业的相关教学设备之外,也参观了其它专业的实训教学场所,这里不一定算德国最好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能仅仅是德国普通的职业教育培训场所,但这里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已经让我们国内的高职老师羡慕不已了。中心的实训设备与企业实际设备完全相同,甚至企业少有的一些高精尖设备这里也有了,这样就能确保在这里学习的人所掌握的技能不是过时的,有的技能甚至是领先实际应用的,比如这里所拥有的价值数百万欧元的金属3D打印机,多台数十万欧元的加工中心等实训设备。

     中心的房屋外表看着非常普通,但内部设施则一应俱全,信息化、办公自动化是这里教学过程的标配。强调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实训条件,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可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4、优秀的师资力量

      为保障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德国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针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德国设立了非常严格的标准,职业学校教师一般都需要大学及硕士以上学习经历和至少二年的职业准备期。在学习结束后,还需要经过专门考核,考核合格才能取得教师资格。以此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必须定期到企业实习或接受培训。“进门难,要求严,待遇好,地位高”是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我们先后接触了四位专业课教师以及中心主任和部分工作人员,他们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确实让人钦佩。这里的专业课教师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大都曾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给我们进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他们全过程的实操演示和“手把手”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都给了我们不少启迪和感悟。比如给我们授课的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就非常熟悉。而我们国内教师往往是讲哪门课程才熟悉这门课程的知识,对其它有关联的课程了解并不多,这样就缺少了对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更不要说综合应用了。德国教师在这方面展示的风采让人感叹而佩服,从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工程材料,到三维绘图、加工工艺、机床夹具,再到加工代码,自动编程,直至用数控机床加工出零件,再结合后续的电气控制系统,可以说知识全覆盖,技能无死角,一个老师就能全部搞定。反思我们国内的大多数老师往往只是关注某一个专业点的内容,其实更应该具备的是专业领域的能力,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是否也正来自于此呢?!

     在课堂之外的接触中,我们时常向授课老师询问各种问题,这些教师展现出来的热情和素养也让人感叹。正是这些高标准高素质的职业教师,成为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5、存在的困境问题

       通过 亲口问,亲耳听,亲眼看,我们也了解到德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多其实也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与学生长远发展的关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德国职业教育也在更高层次上不断探索完善。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德国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动手的一线工作了,都想从事环境舒适的工作。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逐年及比例下降,这一方面跟人口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观念及思想的变化有关。三十年前,在德国上大学的人员比例不到10%,大多数人愿意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而现在则是将近50%的人选择上大学,首选职业教育的人数逐年减少,这也给德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其实也是德国目前愿意接受叙利亚等国难民以及探讨松绑移民政策的一个社会背景。

     就我们国内来说,也面临着同类的问题。我想,在国内随着劳动力的逐年减少,双元制和师徒制的推广实践反而可能会出现窗口或机遇,因为这就“逼迫”有些企业可能需要与职业院校合作来寻找日显短缺的一线员工了。如果我们抓住机遇,勇于改革,不知能否把国内的职业教育带上一个新台阶?!

      二、近距离体验德国工业4.0魅力。

      经过主办方——北京德信合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协调和努力,在研修过程中,我们分别去了4家企业实地参访,其中一家是培训中心附近的有着悠久历史的钟表企业,另外三家则是世界知名企业,分别时:费斯通全球总部,西门子全球数控研发中心,宝马全球最大的数字化工厂。通过企业参访,使我们见识了德国工业4.0的魅力,看到了“德国制造”背后强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撑,这些企业也代表了当今时代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在位于埃斯林根的费斯托全球总部,费斯托有限公司中国区培训部总经理高琪先生亲自给我们介绍了公司历史、品牌和价值,带领大家参观了自动供应链集成墙、高级抓取系统、4.0培训设备- CP培训工厂等。

     位于埃尔兰根的西门子数控研发中心,我们参观了工业4.0数字化工厂,又称未来工厂。这里生产设备和电脑可以自主处理75%的工序,只有剩余1/4的工作需要人工完成。生产环节是“机器控制机器的生产”,这也正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产品可与生产设备交互式通信,所有流程均实现了IT控制和优化。包括原料配送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与信息化。工厂的技术人员向我们演示了涡轮零件从数字化设计、程序生成传输,到五轴机床加工成型的全过程。我们还实地观看了先进的双工位复合加工中心的使用情况,工程师给我们现场演示了该同型号设备在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实时状况,技术发展让人惊叹。

     在宝马最大的数字化工厂BMW Landshut,大家看到了宝马i8混合动力双门超级跑车部件的生产过程,看到了繁忙的生产车间内人与“机器人”(自动小车)自然而协调的有机组合应用,更看到工厂内处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比如,见缝插针地在厂房内外所设的各种休息室、吸烟室、咖啡机、自动售货机等,这些国内同类工厂“难见”的设置和做法,与德国工人在工作现场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画面同样让人难以忘怀!

      三、接触观察德国社会文化现状。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很多老师也想借周末时间更多的感受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更进一步的了解德意志人民。作为老牌发达国家,德国的城乡建设和风貌确实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德国的城市,高楼大厦较为鲜见,大都是有着几十上百年的传统建筑,置身于德国城市中的不少中国人都会发出“还不如国内大城市”的感叹。是啊,和日新月异的中国大城市相比,德国城市几十年都貌似难有大变化。德国的乡村,则是另外一种景象,一片田园风貌。我们培训中心就处在乡村,老师们很多就住在附近的小城镇,他们乐于住在“乡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德国的城乡生活质量差别很小,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都是几乎一样的标准。我们看到,即使是人口稀少的乡村也一样有专用自行车道,有足球场和标准游泳池。我想,正是城乡无差别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差别所在吧。我们了解到,不少德国人其实更喜欢乡村的宁静崇尚简单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还有德国的交通,在我们的心目中德国铁路的准点率是世界闻名的,我们出行也基本要靠火车,但没想到首次坐火车就遇到了晚点,之后陆续也有其他老师“吐槽”火车的晚点甚至被取消.....。是啊,和中国飞速发展的高铁相比,我们确实也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地方。当然我们也应意识到,我们的“后发”优势就是起点比较高,而德国的很多基础设施和建设都是在多年前就已实现了的,一直沿用至今罢了。                 

      四、搭建中外合作交流的友谊平台。

      这次我们参与的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骨干教师暑期高级研修班汇集了国内多所优秀职业院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大家也能借此机会相互交流学习。三周的学习生活,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出行,相互之间都建立了较深的友谊,大家也希望这种友谊能够保持下去并继续转化为今后工作中的积极因素。

      这次赴德研修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实地体验,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引发了我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对中国职业教育和智能制造的深入思考,我们的职业教育之路还很长。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陈黔宁




上一篇 小故事,大道理:“请让实习生来给我挂水!”
下一篇 地球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