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老掉牙”的蜕变
[发布日期: 2018-12-03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改革开放国门慢慢打开的那些年里,国外的经典电影潮水般涌进中国。四十年后的今天,电影里跌宕起伏的不少故事情节已印象不深了,而影片里主人公动辄就去看牙医曾引起我的诧异不解却还不时萦绕心头。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不知从何时开始也到处竖起了牙医的广告,甚至私立口腔医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我曾多次陪先生去医院看牙,所有的公立口腔医院病人爆满,这种变化令我感慨良多。曾几何时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可从没把牙病当回事啊!“牙痛不是病”,忍一忍或吃几粒止疼片熬熬就算了,人们普遍认为“老掉牙”即人老了缺牙巴是自然现象,是人生老年正常的模样。

      小时候离开老家时我已记不起外婆的样子,1959年秋天再见到外婆就是位瘪嘴老太太,老人笑起来常常用手遮口,这是要掩饰自己缺牙巴的窘境。老人特别爱干净,一日三餐后都要用水漱口,还经常花时间做一件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用潮的食指蘸上一些“麻灰”(稻谷壳在缺氧条件下怄火烧成的白色灰烬)擦洗自己几颗残缺的牙齿。外婆还不厌其烦地要求家中的几个小孩子也学着她用“麻灰”来洁齿,用这些白灰摩擦过的牙齿确实会变得非常白净。只是自己年纪太小,经常弄得满嘴里都是粗糙的“麻灰”,一不小心卡进喉咙管常引起呛咳。后来学着时髦,外婆也跟着城里人学会了用牙膏刷牙,就不再用“麻灰”折腾自己了。记得那时经常有货郎担摇动着拨浪鼓,走街串巷招揽各家小孩用牙膏皮等废旧物来换糖果。小时候嘴馋,常惦记家里的牙膏皮不要被旁落,刚换的新牙膏就被我记挂着,巴望赶快变成牙膏皮,每次趁外婆刷牙清理口腔之时,我都要淘气地将牙膏挤出一大截来,边玩着牙膏泡泡还边嘲笑外婆没几颗牙,仍要装得正经八百地刷牙。

      童年记忆中的外婆,是位从十九世纪走来缠过脚的小脚老人,生活节奏比所有人都慢许多拍。老人非常自爱话语不多,每次吃饭都是等所有人吃完,独自一人孤独地坐炉灶旁慢慢细细地咀嚼着食物,小半碗米饭经常连汤带剩菜重新倒入铁锅内煮成烂糊糊才勉强吃下去。有一次,住在机关的各家各户分到了当年新产的花生,一大群小孩围在我家门口玩,外婆拿出她用特殊方法炒的带壳花生招待大家,新炒花生剥出来的米子分外香,一群小孩子放抢似的直往嘴里塞,整个房间里香气扑鼻,外婆笑着问大家:“看着你们吃得津津有味的,谁能帮忙用胡椒碾子磨一点花生米也让我也尝尝香呢?”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我木讷懵懂,“少年不识愁滋味”,自顾自与小伙伴们边吃边玩边闹,在喧闹中突然听到不识字的外婆竟能说出“津津有味”,让我有点吃惊,自此这个成语连同外婆因缺牙吃不了硬物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也是从那开始,顽皮少不更事的我开始慢慢懂事,学会尊重关爱老人,经常黏在外婆身边,自己吃饭前常常先给外婆夹好菜,遇到食堂“打牙祭”,将荤菜肉食类菜肴夹出一部分,用刀切得细细碎碎的留着给外婆,课余时间还常常帮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外婆在我们家熬过了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同时也照顾我长大,我与外婆的感情越来越深。两年后我考上中学离家住校,每次回家返校时外婆都要含泪送我出门。1964年底,家中发生变故父亲突然重病住院,得知外婆将回老家,我赶回家与外婆告别,老人边走边哭,颠着一双小脚走出很远送我返校。造物主似乎十分公平,让世间万物此消彼长,没牙的外婆回到了乡下舅舅家后,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竟也活到了近九十,成为家乡十里八村受人敬重羡慕的高寿老人。

     长大后我嫁人成了家,而我的婆母也是一位缺牙的瘪嘴老人,虽然此时物资生活条件比外婆在世时好了许多,但说来更糟糕地是婆母的牙齿经常发炎疼痛。“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病折磨得老人原本羸弱的身体更加弱不禁风,由于经常牙疼吃不了东西,不断地去医院看牙病,大多时候医生开的消炎药又严重影响肠胃功能,恶性循环中不得已装了几颗假牙。可是所装的假牙质量不过关,常常磨坏牙龈,引起口腔感染。记得我有一年来南京探亲,还曾陪老人去省人民医院看过牙病,那次是位年轻的男医生,他将老人的义齿拿在手中颠过来倒过去地比划着,不断喃喃自语:“完全是根据口腔拍的片子做的牙模呀!怎么会磨损牙龈呢?”不小心一失手,义牙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婆母痛苦地捂着嘴无言以对,我在一旁陪着,忍不住怼了一句:“如果装的假牙好用的话,大暑天里老人不断来回跑医院,岂不是自找麻烦吗?”

      回到湖南后,不久接到老人的信,婆母听从了老公公“长痛不如短痛”的建议,竟然去医院拔掉了口腔里所有剩余的牙齿,装上了全口的假牙。这简单草率的决定曾让婆母经历了多少苦痛磨难无以言表,当时我们没法陪在其左右,后来我们探亲回南京,再提此事,或许是老人不愿回忆曾经历过的痛苦、不肯再复述此事,只是声声叹息。而我记得当时千里之外的我们更是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只能寄几瓶“麦乳精”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婆母装上全口假牙后的十几年里,老人每天小心翼翼的使用着这副假牙,进食时小心戴上,用餐后仔细地清洗、晚上睡觉前细心地放置在一个专用的淡盐水杯里,从此虽没再听到老人因牙痛的抱怨呻吟声,然而一口活动的假牙装上取下地,甚是麻烦,还不敢咬稍硬的食物,失去品尝美食的生活乐趣,就像阳光下的七彩调色板失去了绚烂的色泽,生活质量打了折扣,婆母也愈加羸弱衰老……

       时间过得飞快,不经意间进入新世纪,岁月催人老,先生和我被时光列车裹挟着前行,并以加速度迈入老年人的行列。按照自然规律我们都也到了“老掉牙”的年龄了,特别是我先生出生于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百业凋敝食品短缺,一出生就缺母乳,父母千方百计买到的婴儿食物却是当时美国“援助”的“克林牌”过期奶粉。也还或许是因母亲遗传基因使然,先天营养不足加之长身体的时候又恰逢“三年困难时期”,先生的牙齿发育得十分脆弱。成家后我始料未及,小小的一颗牙齿会给我们当年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烦恼,也让小日子黯然失色。几十年里先生经历数不清的牙疼、挂号看病、吃药的过程,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特别是年轻时工作压力大,经常长途出差苏北海边,风餐露宿条件十分艰苦,稍不当心,就会出现牙痛或牙龈肿胀,甚至牙神经牵扯头疼,生病发烧。家中我揽下了主要的家务活,想减轻先生的压力负担,可我自身能力条件非常有限,常常能做的就是削一小碟水果摆上案头以示关心,先生偶尔尝一二,多数时候皱着眉头,不是嫌酸就是嫌硬。外人看这,有煞风景,其实先生性情温顺,还特别注重个人修养,平时十分自律隐忍,这都是牙病惹的祸。先生平常烟酒不沾,生活中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唯一的乐趣边看新闻边慢慢吞吞地剥几粒花生尝尝香。为此我托阿姨小李帮忙买她乡下亲戚自种的红皮小花生,小李性情直率脱口而出:“爷爷牙不好,还吃什么花生呀!”笑话随风而过,这给牙齿有恙的先生产生了特别的挫败感,终于下决心去医院咨询问诊,2007年花了半年的时间到市口腔种了第一颗牙,此后总算是马马虎虎地能对付着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了。2015年先生完全从科研教学的工作中彻底退休了,一口带病坚持工作的牙齿自此也可以彻底治疗了。从2016年到2018年,先生进入他人生极有意义的三年种牙期。其中也经历了许多痛苦,终于完成了十颗新牙的治疗种植。今年第一场秋雨的那天,医生将最后种植的那颗右上2牙冠给先生装上,七十二岁的老头高兴得像获了大奖的小孩,当即要我拍下他张嘴大笑露出的洁白牙齿的照片,发在朋友圈,还诌了几句心得体会:“一颗两颗又三颗,三家医院种十颗。种植牙齿保健康,吃嘛嘛香乐呵呵”。圈内有位年轻人得知种牙既要花不菲的钱也还要经历许多疼痛,傻傻的问:“都这般年纪了,还值吗?”殊不知,连八十四、五岁的“八零后”也都还种牙呢!您看这些年出入各级各类口腔医院的老人们,脸上洋溢的满足与自信不就说明了一切吗?



                                   南京市人民中学  马惊涛  2018 . 12. 2 完稿


上一篇 难以置信---天葬台成为旅游景点
下一篇 不忘初心,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