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隐私不私
[发布日期: 2018-09-06 ]  本文已被浏览过

     说起隐私,还真有一个认识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前极少听到这个词,到后来,随着什么会所呀,高档消费出现后,隐私也出现了。以后又被扩大化了,凡是属于个人的事,不管什么,凡是不想让人知道的,一律冠之以“隐私”,可以拒绝答复,认为这是合法律,你要追问,便成违法。比如孩子的学习考试成绩等。到底什么是隐私,据199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愿告人的还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这是词义学的解释,是否有法律依据,法律解释,尚未注意到。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几件在公共汽车上听到的事,因为我乘车路程较长,也常常在此时闭目养神,暂作休息,但往往意想不到的是听到在15-20分钟内的事。

    一是,有一天下午,从大行宫上车,座位后边一位公民,突然手机响了,大概是同事的,电话内容大意是去了解这次外出旅游地点,人数及其时间安排,可能是因为对方问道是否有某人去,因某人外出并已经去过,所以此次不去,详情是明天见面再说。只是大意如此,在车上,似乎是说的多了些。我是一向反对在任何地点在公共场所谈论单位或某些个人的事的。

    二是,一次公交车上,一位女士用手机和对方通话,声音不小,告诉对方,孩子高考分数够了,请他到招生办活动一下才可以,否则不好录取,好像是对方询问要找什么人,她说,你去找教育局认识的人即可。录取新生应为密事,请人帮忙更为谨慎,在公交车上就随便乱说,这是否注意到隐私了呢?例如我是招生办工作人员,不知又该如何。

    三是,有一次去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听到有人说,我们车几点到西安,你带钱到西安火车站找我即可。

     除此之外,经常听到:“我到什么地方了”“今天我去不成了”“你在办公室等我”“这个事找XXX去办”等等。这都是有点“密”的,然而都在公共场所讲了。这可能是手机方便了,不论时间、地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论对方是在做什么。

     话说有点跑题了,我还是希望,对一些带有私密的事,不要不分场合的大声讲述,给人一个静静的乘车,也保护了你的私密。这不是小事,而是一种社会公德。

鼓楼二总支三十九中  刘宏起



上一篇 吃西瓜
下一篇 一对大白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