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高考回望
[发布日期: 2017-06-08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又到高考进行时。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它一直中国最大的事。

我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那年我24岁。为什么不早参加呢?因为没有底气,在那之前我只上了七年学——小学6年初中1年,文革期间还停课了一段时间。当时我在煤矿工作,拿到录取通知书离开单位时,我的工龄是9年零3个月。

    我是被几个同事挑唆的,他们说:“你喜欢看书,那就是文科知识呀!”单位里几位青工已考了三年,到那会还没一个考上,我说:“那几位还没考上,他们还都是高中毕业,我哪行啊?”

“他们报的都是理科,以前的理科和现在的理科不一样。你去报文科!”

我至今没弄明白此前的理科与1980年的理科有何不同,但我真的开始准备了。

    一上手就知道高考和平时看书完全不是一码事。高考不考虑个人兴趣,它只提供一视同仁的平台,我得跟别人一样做那些题,别无选择。我不是复习,我是从头开始自学,例如用数轴表示一个数。那一年特别短暂,我正常上班没缺一天勤,不是因为觉悟高,而是怕考不上被人笑话。一年之中我只进过一次教室,那是单位职工子弟中学,我们几个青工找关系去听政治课。一节课听下来,我发觉自己已完全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模式了。老师不停地说,学生不停地记,根本没有时间让你去理解、去掌握。我后来再没去过,还是自己看书吧。

     书还没看好,已到了上考场的时间,紧张是不用说了,但坐我邻桌的应届生女孩比我还紧张,预备铃一响她就开始胃痉挛,胃里的食物一阵阵朝上涌。她当然不会放弃考试,于是再把食物咽下,如此反复如同反刍,相当恶心,我却整整忍受了3天。

    我们几个一道参加高考的青工事先约定,走出考场就不说刚才的考试,集中精力对付下一场。偏偏坐我前面的一个应届高中生,我根本不认识,他却每场考试结束就在门外等我。他总是逐题问我是如何答的,我一说他就指出我答错了,应该如何如何答。他大概从我身上获得了自信,越说越来劲。那3天我真怕见他,弄得我信心全无。

三天的高考结束了,我赶紧回去上班,对同事们只字不提高考的事,但静下来时,我会仔细回忆每一道题并为自己估分。我估的很严,几次下来我感觉自己可能考上了,可这话我绝对不敢对任何人说。

    我工作的煤矿很大,有专门的教卫部门。那天他们打电话来通知分数,竟比我自己估的还高两分,超过了全国重点分数线。我赶紧去拿分数条,在办公楼外,那个每天等我的应届生坐在街沿上,神情恍惚。我问他考了多少分,他说“168”(当时考6门)。我找不到安慰他的话,不过在高考的3天里他的确把我吓得够呛。

    37年过去了,当年的一切烟消云散。祝那位反刍的和那位专门给我纠错的一切都好,现在看来,考上考不上并不太重要,但我仍然记得他们。


社文支部 周伟

上一篇 聚会的联想
下一篇 文化墙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