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回来已经一个月了,与其他游过就忘的地方不同,台湾给我的印象很深。 台湾称“宝岛”不知始自何时。就拿海南岛来比吧,面积大小、自然风光、物产资源都差不多,但我们从不把海南岛叫做“宝岛”,所以这个“宝”字所代表的不是风光物产,而是强调那边和这边不在一个政权统治下。 当然这不是游客该考虑的事,对大多数人而言,台湾的“宝”莫过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翡翠白菜和“五花肉”。我去的时候“五花肉”在新馆展出,我们参观的是老馆,只能看翡翠白菜了。 参观人群从走廊就开始排队,一批批进入展室,挤挤挨挨,都想朝前凑。作为一个曾经的珠宝从业者,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首先,那棵翡翠白菜的材质极其一般,菜帮部分肉眼可见大团的綹裂,菜叶部分不是绿而是业内人所说的蓝。真正有价值的“阳俏绿”仅限于那只蝈蝈,大小也不够做一枚男式戒面;其次,它的做工也太普通,说实话,即便是在我有限的见识中,那也算不得好工。 这件翡翠白菜是瑾妃的陪嫁,而瑾妃是珍妃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瑾妃是家中老四,珍妃是老五,姐妹二人同年入选,成为光绪皇帝的妃子。她们的父亲是礼部侍郎长叙。礼部侍郎是三品官员,官阶不低,但礼部是清水衙门,即便家境不错也富不到哪去,何况孩子一大堆呢?他家那年两个闺女同时入选,要备办价值相同的两份陪嫁,对哪个家庭来说都不是轻松的事。估计那棵翡翠白菜是拿一块翡翠去请民间玉匠雕刻的,或直接买一块雕刻好的,反正肯定不是出自宫廷造办处。 古董的价格取决于该物品问世之初的价格,这棵翡翠白菜当年不可能是天价,现在说它“价值连城”就显得毫无根据。这并不是我个人的看法,去网上搜搜吧,你会发现吐槽的人很多。 离翡翠白菜不远,有乾隆珍宝馆,陈列着乾隆的私藏,许多是和田玉把件(当时翡翠还不登大雅之堂)。据说乾隆经常为一块玉料与造办处的玉匠反复讨论加工方案,从不催促工期,务求尽善尽美。他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玉痴”,故宫三万件玉器,大多为他所藏。蒋介石带到台湾去的,无疑是精品中的精品。的确,那些手把件从玉质到创意再到做工都无可挑剔。然而人流匆匆,生怕耽误了观赏翡翠白菜的工夫,可挤到了翡翠白菜面前,大家都不说话了,不知是从心底折服还是和我一样失望。 土地私有化是国际上最常见的所有制形式,我对此并不陌生,通常是路边一个带草坪的宅院,低矮的栅栏上钉着块牌子,“私人领地,不得进入”。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我根本没打算进入那个院落。然而在台湾,土地私有化却以另一种方式引起了我的注意。 台湾的人均GDP远高于大陆,但台湾的市政建设的确让人不敢恭维。就说台北吧,主路上的建筑已显参差不齐,进入小路曲里拐弯的简直不能看。土地是私人的,市政或开发公司想用这块地就得接受土地所有者开出的天价,那里没有“城管”,所以大多谈不成。在一些道路两旁,楼房紧挨着,高度相当,外形迥异,显得很乱。这些小楼大多是三、四层,一楼做生意或会客,楼上住人,楼梯都在屋里,靠墙斜支着。他们用房屋把属于自家的土地100%罩了起来,那些住在后面的人得绕很远才能上街。 台湾房价很高,因为包含土地永久产权,一旦买下就是世世代代的家业。而台湾的农业土地很便宜,农业土地所有者必须用土地经营农业,不得改行,住宅用地不得超过土地总面积的10%。有很多民宿(类似我们的农家乐)规模很大,档次也高,可见主人拥有的农田面积之大。 台湾是吃货的天堂,这决不是虚夸。四面环海,海鲜遍地,我拍了海鲜市场的标价发给三亚的朋友,他惊叫起来:“比三亚便宜太多啦!”台北和高雄的小吃夜市都是海产品唱主角,烧烤、生炒、煎炸,大多5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1.36元)一份,量很足,一个大肚汉也吃不下三份。台湾的水果品种多得叫不上名,味道千奇百怪,还各有各的疗效,上火了吃什么、咳嗽了吃什么、慢性咽炎吃什么,台湾人似乎都知道。 2014年的地沟油事件,导致多家食品生产企业倒闭。此后台当局实施了比较严苛的食品安全法,超市里食品保质期都比大陆的短,而牛奶类产品更是距到期还有两天就没人买了。牛奶公司上门把临到期的牛奶拉走,送到指定的农场去浇灌莲雾,结果那些莲雾吃起来都带一股牛奶味。 一次环岛游之后,我得出了结论:如果再来就找一家海边的民宿住下,天天吃海鲜,吃腻了打道回府。 靠近渔家码头的民宿很好找,但他们一般都会告诉大陆客:“台湾地震很多,地震来了你不要跑——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反正你就待在原地。” 这话说的,还让不让人睡觉呀? 社文支部 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