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夏季时节,骄阳似火,暑气炎炎,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一团火。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七月流火的早晨,读到一篇泪崩的文章《一个父亲亲历8岁病儿救治失败后捐出器官,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令人泪中有所悟的是,篇尾这位父亲摘录《天蓝色的彼岸》的片段,关于生与死的著名寓言,阐述了人类亘古不变的信念:死亡不是终结,是新生命的开端。 也许我们的传统文化欠缺死亡这一命题,或者“未知生焉知死”,或者幻想长生不死。其实,死亡构成生命的整体,是思考人生的前提;死亡教育促人以积极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意义与价值,为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准备,减少遗憾,最后死得其所。讳言死亡,容易让人忘记生命有限,虚度光阴,一旦死亡降临,又难以从容应对。 佛教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没有常性,万法都是因缘所生,没有常性才是世界的根本性质。所以持“常”的观点,就会生起诸多烦恼和欲望。因此我们要看破始终沉浸在悲欢离合之中的情感,既然知道有生必有死,就不要执着,而应顺势而为,淡然超脱…… 唉,说易行难!唯有意识到:人生如七月流火,酷暑消退,天气转凉,乃世间正常变幻! 或如雪莱《无常》一诗所言:
今天还微笑的花朵 明天就会枯萎; 我们愿留贮的一切 诱一诱人就飞。 什么是这世上的欢乐? 它是嘲笑黑夜的闪电, 虽明亮,却短暂。 …… 趁天空还明媚,蔚蓝, 趁着花朵鲜艳, 趁眼睛看来一切美好, 还没临到夜晚: 呵,趁现在时流还平静, 作你的梦吧——且憩息, 等醒来再哭泣。 南航附中 陈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