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重阳糕
[发布日期: 2015-10-26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几十年没在家乡过农历的九月九了,这回,却因为一点琐事留在了高邮城。只是,下午还得赶回南京去,我就盘算着,带点菜回去吧,无论贵贱,总是家乡的口味。

   重阳是作兴吃螃蟹的,高邮湖的螃蟹不比固城湖的差,只是缺些名气而已。可惜今年天气一直热着,哪里的螃蟹都不长肉。昨天中午我吃了一个,壳子薄薄的,不见蟹油。螃蟹到了秋天,来一次风暴就长一次肉,这是老人们说的。

   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可父母去世了,我辈还够不上这个资格,九月九只能是重阳。

   阳光照进老屋的院子里,枇杷树和栀子的叶片绿得发亮,是上街买菜的时候了。走进西后街,早点店的蒸笼里冒着腾腾的热气,案板上堆得雪白的一片,重阳糕,是重阳糕,一垛一垛的堆在那里,上面插着鲜艳的小红旗。

   满街都是重阳糕,除了早点店,还有乡下的婶子,推着车,或者提着篮子,米糕装在透明的塑料袋里,上面同样插着小红旗。

   多少年没见过这情景了,家乡的情景总是令人格外动情。重阳节伴随我的年年岁岁,可并不是岁岁都能吃上重阳糕。少年时代,随着父母去农村插队,乡下的日子极为艰苦,村子里都是土墙草房,农民们穿着破旧的衣裳。那些年,家家户户的米都不够吃,哪里还舍得磨米粉蒸重阳糕。

   那年月,重阳糕只是口中念叨的民谣。每逢季节更迭的时光,母亲总是一遍一遍的说:“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吃了重阳糕,才将夏衣包。”这些话在当时对情对景。端午已是公历六月,怎地还穿棉衣?以前的农民贫穷,夏天穿小褂,冬天穿棉袄,至于二八月,很少有人家买得起卫衣或毛衣。暮春时节,天不亮起来插秧,光着脚泡在水田里,不穿棉袄可穿什么?

   现今,城里乡下都不再缺衣少食,春风吹过,棉袄就不再穿了。日子,总是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

   古话有不灵的时候,也有灵的时候。这个重阳,天气异常的热,中午我就穿着衬衫:吃了重阳糕,也未能将夏衣包。

   家乡的同学群里异常热闹,我的同桌提议:去文游台比赛登高,男生让女生20个台阶,可是男生却说:文游台总共才多少台阶,让了20个,还比什么?

   重阳有插茱萸登高的习俗,最先登上高处的,该插一面红旗吧?重阳糕上也插着红旗。

   家乡的米糕,平日里都是菱形的,到了重阳这一天就做成正方形。

   学过几天摄影,虽然是半吊子的水平,却见了喜欢的就拍照留存。我将重阳糕拍成照片,放在南京的群里,就有朋友说:小时候的味道,馋!

   真的,我也馋!馋的是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一个人,也许会从家乡走出来,可是,无论走出多远,心里总是走不出自己的家乡的。

   一句“小时候的味道”,说的我潸然泪下。

六合综合   方晓荷


上一篇 徽杭道上
下一篇 成都的“川音”们……少即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