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征文:民盟是我心中的家园(顾武英)
[发布日期: 2015-08-1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我是一个从小就喜欢自由的人。家规虽严,表面屈从内心却多有抵触情绪。小时候在书上看到一个美国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顿时找到了知音,觉得这个英雄真是了不起!这么多年了,美国人的名字早已忘却(帕特里克·亨利),这句话依然记得十分清晰。那时心想,要是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窝该多好,想干吗就干吗,那是多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成家后,家里面果然有了很多自由,毕竟自己是狐假虎威的所谓一家之主。嗯,家园,果然是一个可以自由的地方。但是在班上却仍然不够自由,依然要遵守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很多时候不得不“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心里很多的不爽,很多的不习惯,特别是机关里面那种压抑的暮气沉沉的环境,真是很不喜欢。那时候心里想,要不是为了女朋友(现太太)留在南京,而是去外地的高校教书,那将会是多么的自由!我去高校的同学,几乎已经全部是副教授和教授了,读书时我就发表过10多篇的专业学术论文,混的再惨,我也能被叫一声“顾教授”吧。至少,每周上完有限的那么几节课,就可以想干吗干吗,况且还有寒暑假!自由的时间真多!

   可是我不得不屈从于现实。那时候想,要是有一个地方,既包含有社会的诸多元素,又能够不受太多的束缚,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这样的家园——民盟。它对我来说,是一个松散的大家庭,是我心中的家园。在我疲惫和悲伤的时候,能够给我温暖,在我高兴和得意的时候,能够分享我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很多的朋友,就像一家人一样。

   还是要从头说起。小时候,我就和“统战”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父亲是统战部长,经常去他单位玩,我喜欢玩打仗的游戏,觉得这个单位真好,名字中有一个“战”字,肯定是和打仗有关的部门。虽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心中仍有不甘。那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长大后变成了统战对象。读研究生时,台研所的师兄弟们很多去了台办系统,同专业的师兄弟们,民宗局、统战部的也不少,都是属于统战系统。虽然是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一个不争气的学生,但是对于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常识也略有所知,崔之清、高华等老师的言传身教,还有当年庞绍堂教授等“四大名嘴”的授课,对我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少,大学教授是敢讲的,言论是自由的,学术是自由的。心中对那些教授们生出了无限的羡慕。

   之所以选择民盟,是因为知道近现代史上众多的杰出的民主人士,都出自民盟!翻开盟史,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灿若星辰,令我由衷地敬佩!特别是民盟前辈中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大师很多,曾昭抡、苏步青、华罗庚、童第周、梁思成、邓叔群、金岳霖、冯友兰、钱端升9位大师是在南京当选的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中8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学部委员,是我国最权威的学界泰斗。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2月,现有50位盟员担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吴良镛、郑哲敏为两院院士。已故两院院士(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5人。加入民盟,我感到由衷地荣幸和自豪!我的导师前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台湾研究所所长崔之清老师也是民盟一员,当他听说我入盟时,忍不住笑骂一句,你入什么民盟!确实,我也觉得自己资历不够。

   其实不光是自由。民主是自由的升华。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力,有自己的言论通道,为了老百姓们和地方发展竭尽所能地考虑一些问题,开展一些调研,进行一些呼吁,虽然不见得真能有多少实际效果,也算是做了一些公益,为了社会正义和公平良心做了一点事。也不光是民主。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社会上,有那么一个群体,为了某种共识或其他而聚集在一起。这种精神的寄托,往大里说,叫信仰,往小里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靠和取暖,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家园,让我感动,让我安心,在这个家园里,我把自己变成一个不愿长大的小孩,任性地在里面荡着秋千。

   民盟是我心中永远的家园!

秦淮综合一  顾武英


上一篇 征文:闪亮自己 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履职(张莅坤)
下一篇 征文:民盟伴我成长的这些年(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