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征文:不用扬鞭自奋蹄(鲍昭恺)
[发布日期: 2015-08-1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对民盟下关总支创建工作的回忆

    随着民盟成员的增多,为了适应民盟工作发展的需要,大约在1989年七八月份,盟市委作出决定,在六个主城区成立盟务工作联络组,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民盟基层工作活动的开展。我被任命为下关区联络组组长。

   当时,下关区建有民盟支部的单位仅有铁路运输学校、铁路一中和21中这三所学校,另有退休支部,师专及12中为民盟小组,航运学校、66中和铁路二中有民盟成员。航运学校当时虽已有5位盟员,但尚未建立独立支部,活动仍归机关一支部领导。盟市委让我担任下关区联络组组长,可能是基于如下考虑:一、我当时已是盟市委委员,应该挑起这个担子;二、我在担任机关一支部副主委时已表现出来的对盟务工作的热心关注与奉献精神,相信我愿意挑起这个担子;三、我的年龄在下关区各支部、小组负责人中是最年轻的,有精力挑起这付担子。

   盟市委在宣布我为下关区盟务工作联络组组长的同时,也宣布了联络组其他组成人员,他们是孙锦富(时任铁路一中盟支部主委、南京市政协委员),朱xx(已逝,时为师专讲师)、沈伟(时任铁运校盟支部主委)。我在接受任命时向盟市委建议:“各支部小组的负责人最好均为联络组组成人员,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盟市委采纳了我的建议,并且这一建议逐步演变为后来区总支成立后,总支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框架,即各区总支有8个基层支部,除从中选举1名支部主委担任总支主委、2-3名支部主委担任总支副主委,其余4-5个基层支部主委均为总支成员。


努力探索 勇于践行

   “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话讲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我的思想和性格中始终恪守这样一条准则:凡承诺的事,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做好,要么一开始就不接受。

   1989年9月中旬,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召开了下关区盟务工作联络组成员第一次工作会议,全体成员均准时出席。他们是孙锦富、沈伟、朱xx、王熙仁(代表12中)、蔡玉玲(代表21中)、刘宏起(代表铁路二中)、王善明(代表下关退休支部)、伏康瑞(代表66中)及我自己共9人。

   盟市委当初作出成立盟务工作联络组的初衷是为了活跃、推动基层盟务的开展,这个大方向当然是正确的,但显得粗糙、不完善,因为“决定”中并没有对联络组的性质、工作内容、职责、联络组与各支部小组的关系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因此究竟如何开展工作都需要靠各区联络组自己去摸索、去实践、去总结。

   经过大家充分、认真考虑,民盟下关区盟务工作联络组达成了以下的共识与工作思路:作为民主党派,要体现它的存在,关键在于行动,诚如生命在于运动一样。就必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还应该不定期地与区政协、区委统战部民盟支部(小组)所在单位中共基层党委加强联系、沟通,求得理解、支持与信任,以扩大民盟在下关的影响。会上,还作出了每年元旦期间向年满六十、七十、八十的老盟员赠送纪念品的决定。

   我是上述共识、工作思路的主要执行者。虽然没有一分钱的补贴,也不会有任何组织给我计算工作量,相反,我还要多出力、多流汗、多吃苦,但我乐此不疲。从1989年秋到1991年10月底,在这两年中,下关区盟务工作联络组共组织了全区盟员参加的活动10次,除了寒暑假,几乎是不到两个月就有一次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形势报告会(报告人均为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专题讲座(如走出思维的误区、台湾归来话统一)、全国两会精神传达、盟史讲座、外出(省内)旅游、参观大型石化企业以及自娱自乐的迎新联欢会等等。

   由于当时下关区的盟员几乎全是中专、中学教师,每学期我都要抽出时间拜访盟员所在学校的党组织负责人,了解盟员的情况,向他们宣传民盟与中共风雨同舟的历史,这样的拜访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我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区政协、区委统战部,向区政协主动要调研课题,与统战部三任部长一同参与一些统战理论、多党合作实践文章的撰写。1991年下关区民盟总支成立后,区总支与区政协、区委统战部的联系合作 了进一步加强,一直延续到1998年10月我主动辞去总支主委为止。我不是区政协委员,但一直应邀列席政协下关区常委会,我多次代表下关民盟在区政协全会上做专题发言,内容涉及下关区经济发展、护税协税、城市管理及教育资源合理分布利用等领域,可以说,民盟下关区联络组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上述实践和努力,为以后南京市民盟各区总支成立后,在区属范围内就各项事业发展开展调研、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提供了经验。


敢为人先 扬帆远航

   我虽然是联络组组长,但在年龄上却是最小的。最长者王善明先生当年已64岁,比我整整大了20岁。刘宏起、王熙仁两位老师当时也年近六旬,沈伟老师也长我七八岁,其他几位相对年轻点,但也要长我四五岁。然而,这些同志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对民盟事业的热爱、执着。他们无私的品德、对盟组织高度热爱的情怀、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无时不在深深感染教育着我。我从来没有舍我其谁的闪念,可面对他们,我这个“年轻人”怎么能老说不练、徒有虚名,指派这个、指派那个,不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挑起重担呢?可以说,正是由于上述老同志的执着,他们对我的信任、支持推动了民盟下关区联络组的工作从开始运转不久就迅速步入规范化的轨道。联络组组务会每月定期召开,交流各支部的情况,分析组织发展的困难,讨论发展对象,传达盟市委的相关要求,各支部、小组希望我去解决的事,我都一一记录在册,抓紧落实,及时反馈,各项确定了的活动一一去落实。当时我们也许并未意识到我们一步步坚实的脚印,已为建立区级组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1年初夏的某天下午,联络组全体组成成员召开例行会议。会上,王熙仁老师向我提出:“老鲍,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有区一级的委员会,重庆(当时还不是直辖市)武汉两市市委会下也设有区级工作委员会,我们南京为什么不能朝这个方面努力?你应该向盟市委建议一下。”她的话还未讲完,会议的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有的说,“目前联络组这个名号,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不仅广大盟员如此认为,就连中共基层支部书记也多次问联络组是什么性质的,难以回答。”有人建议:“王老师的提议很对,我们南京民盟的组织机构应该朝建立区级委员会的方向努力,至少我们下关区应该率先朝这个方向努力。”

   其实,在我的思想中,上述同志提出的问题,早就多次思考过,并已多次在市委会上提出来。当时我得到的答复是,三个直辖市级别高,它的区委会相当于省属市的市委,而重庆、武汉民主党派有区工委是历史的延续,比较特殊,在南京这样的城市设立民主党派区一级工委,不是民主党派省委、中央可以决定的。同时我还知道,中共中央统战部与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协商后形成的决议:“在县级以下不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的精神。在会上我将盟市委的解释向大家作了说明,我的话音刚落,大家又一致建议:“既然成立区委或区工委的难度这么大,那么成立总支委员会总是可行的吧?况且一些人数众多的知名高校已有民主党派总支一级组织,甚至有的还是委员会一级的组织,早有先例在前,我们提出申请成立下关区民盟总支委员会,不应该有什么难度的。”

  就这样,筹建总支的建议通过了。会后,我受联络组会议对我的委托,起草了给民盟的报告。

关于成立民盟下关区总支委员会的报告

   自1989年秋下关区盟务工作联络组成立以来,按照盟市委“活跃、丰富基层支部活动”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大量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开展盟务工作的经验,我们的活动不仅推动了基层支部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在提高盟员素质,增强盟组织的凝聚力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赢得了下关区各方面的广泛认同。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也日益感到盟务工作联络组之名称对推动各项活动,尤其是参与区级参政议政的要求不相适应,经认真讨论,特请盟市委准予成立民盟下关区总支委员会。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予照准。

    此上

    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市委员会

                                   民盟下关区联络组(鲍昭恺)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我们的报告呈上不就,大约在九月初,时任盟市委组织处长张育红女士借来下关考察发展对象之机,和我进行了沟通。她对我说,“鲍老师,你们下关区联络组关于成立民盟下关区总支的报告盟市委已收到,我个人意见,成立区总支确是民盟组织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目前看来,在六个城区具备率先成立盟总支条件的也只有下关区,下关区不仅各项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而且与区政协、统战部的联系也很紧密,你们的工作大大走在六个城区的前面,有些区由于种种原因,盟务活动难以开展,你们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个人认为盟市委主委办公会会批准你们的报告。”稍后,张育红还就总支委员会组成人员与我进行了协商,她说:“关于总支主委人选,还是要请你来担任。”

   1991年10月23日,民盟南京市委下属第一个区总支委员会——民盟下关区总支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更准确地说民盟下关区总支也是南京市八个民主党派中第一个成立的区级组织。成立大会在铁路运输学校举行。下关区党委、政府、人大、 四套班子的领导,区委统战部部长、各学校党委(书记)均到会祝贺。盟市委尹树人、李嘉曾两位副主委出席,时任下关区副区长的张吉华以双重身份参加,张育红宣读了盟市委关于成立民盟下关区总支委员会的决定。我担任总支委员会第一任主委,孙锦富、沈伟、蔡玉玲为副主委。

   从1992年起,继民盟下关区总支成立后,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五个城区相继成立了总支委员会,在稍后六合、江宁、文化总支也陆续组建。


无怨无悔 回报社会


    民盟下关区总支成立后,我们的工作更趋规范化,除陆续在 的一些好的优良传统外,我们还协助盟市委组织处参与了航运学校、12中、66中、铁路二中民盟支部(小组)成立筹备,以及非学校单位入盟人士的考察;从1992年至1998年底,总支每年都定期组织不少于6次的全区盟员参加的活动,与区政协、区委统战部和合作更加紧密,此外,我还受总支委托,先后走访过40多位盟员的家庭,总之,盟务活动呈现生动、有序、影响面广的态势。

    至1998年10月,因工作太忙、兼职太多的原因,我主动辞去民盟下关总支主委的职务,算上我担任民盟下关区盟务联络组组长一职,我实际负责下关民盟工作整整十年。在我因年龄的原因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并从盟务工作完全淡出后,我还不时听到下关区盟员以及了解、关心盟务工作的下关区人大、政协、统战部的中共人士,对我任职总支主委工作的肯定:“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对此,我深感欣慰,还有什么比来自基层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弥足珍贵呢?我要感谢当时总之全体组成人员对我的高度信任与全力支持,感谢盟市委对我的充分信任与理解,感谢时任下关区副区长的张吉华女士在经济上提供的帮助,感谢南京航运学校党委多年来为民盟活动提供的车辆服务,感谢浦口高新区、金陵石化公司、下关区教育局、区副食品公司、热河南路街道在经济上的资助,感谢多年来为下关区民盟不收分文开设各种讲座的专家学者、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第二次、第三次来给我们开设讲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为了回忆从1989年至1998年这十年我主持下关民盟工作的岁月,我心里总充满了温馨,没有太多遗憾,因为我是在努力地奉献着,虽然我在体力、精力上付出了许多,刚开始我甚至自己垫资开展活动,但我认为值!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得益于社会的关爱,而我所做的仅仅只能算是对社会的一点小小的回报。

 江宁总支  鲍昭恺


上一篇 征文:民盟伴我成长的这些年(王毅)
下一篇 平等共融,爱无边界,民族之花绚烂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