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孩子,你慢慢来
[发布日期: 2015-01-0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我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老祖母等不及,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没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让伊慢慢来。”

    ……

    这段文字出自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一书。龙应台以其犀利大胆的文风在华人文坛刮起过不小的“龙卷风”,而这本《孩子,你慢慢来》,则是她作为母亲记述的育儿体验。想必“让伊慢慢来”这句话,在她的育儿生活中经常被挂在嘴边,而“慢慢来”这种经验,则更是她要传递出的中心思想,希望分享给每一位新手爸妈,乃至依旧在社会襁褓中成长的每一个人。

    她从孩子出生写起的“保姆日志”“人生手札”,记录下一个母亲其间经历过的每一丝喜悦和惆怅。对从出生到少年的安安和飞飞注满了温暖的用心和爱护,母子间亲密的点滴时光都如同冬日暖阳一样洒洒而出,和煦而温厚。母亲写孩子总是有一种特殊的笔调,饶有兴趣的、绵长的,充满用不完的耐心,孩子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眼神都看在眼里,欣赏一样。看完母亲的文章,再看她的两个孩子,十五岁和十九岁少年的文章,小的还是小孩的成长记录,大的却令人感叹他成熟的思想和笔触。安德烈继承了他母亲静默、理性的观察视野,又有属于男性天性的沉稳和确定,怪不得他可以自信地告诉母亲“你脐带的另一端在这边延续的很好。”挚友般的母子默契让人欣然微笑,让人遐想。

    当有人发问“在今天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到底要如何来带领我们的孩子?从我们的子宫里孕育出来的孩子,曾经和我们靠得那样近,依赖得那样深的孩子,在我们的血脉里萌芽,在我们呼吸里成长,在我们眼前哭泣着微笑着一天一天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的面貌呢?”时,她说,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这句话是大人们经常说的,看到跌跌撞撞的小屁孩儿向你踉踉跄跄地跑来,看到满手抓肉的小家伙一个劲把手连同肉往嘴里塞,像是有人随时会抢,大人们都会爱怜地微笑,“宝宝,慢慢来!”可是再后来,也许不是每个母亲都有龙应台的耐心。

    反观我们的成长经历,无论是我自己的,还是教育我们的孩子,那种催促的语言经常性地出现,做作业、洗衣服、整理东西,总是在长辈的“麻利”咒语下进行。可是,有时越被催促,就越慌乱,完成地越慢,有时索性坐实了“慢性子”的评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劲儿地被要求“快”,自然认为“快”是对的,因此只要做对的事,就能让家长开心,结果动作是快了,但是质量却很糟糕,不是洗衣服洗不干净,就是作业写得不整齐,错误百出。于是在这样的成长经历中,经常被这种挫败感击中。其实我们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深深的执念,渴望着家人也能温和地对我们说,没关系,你慢慢来……

    当然,我们理解,父辈这样的教养方式和各种观念都是来自他们生存的那个环境。在那样物质缺乏,常常急功近利的年代,相信“快”才是对的,他们要求我们快,是希望我们能过得更好。到了我们自己做了父母,物质的供应、生活的选择,当然要充足的多,但是似乎却没有多少改变啊!国人还是讲求“快”,小孩子要快点会走、快点说话、快点认字、快点掌握各项技能,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上点什么兴趣班怎么行,每个小孩都在学,你不学,你家的小孩就容易没自信!”……这样的话经常听见,虽然我一向很“淡定”,知道自己孩子的“特质”,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淡定多久。在看我们周遭,公交挤、挂号挤、升学挤、买房挤……人们步履匆匆,用力想要抓住眼前的一切,生怕其飘忽即逝。

  慢慢地,我们有时也会停下脚步想一想,“快”有“快”的好处,“慢”也更自有一番风味,这源自从小的经历,更多是对生活的体验。似乎说不上来每天到底在急什么呢,时间总是不够用,活着就像拼命。即使生活艰难,放慢一下脚步,看看头顶的天空,也不妨碍我们努力地活着啊。谁说过,连上帝也不愿用一天的时间造一株橡树,而人的成长更加不能是匆匆而就。用“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遗憾的是很多大人没有这样的耐性。我们越来越发现,在生活中,不管是大夫,还是老师,都很难容忍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成人嫌麻烦,很简单,一个像木偶一样的孩子对成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成人愿意做什么事很快就能完成。可是一个在自由中的孩子我们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时间。成人大多不愿把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挣钱重要,刷朋友圈重要……

    有些孩子还来不及舒展稚嫩的身体,就被生活重创;有的孩子从没有过温馨的童话和欢笑的游戏;有的孩子走进了社会阴暗的角落,被人们惧怕唾弃甚至诅咒……如果这些孩子的童年,能有一个老师、一位阿姨或者别的什么人对他说“孩子,你慢慢来”,给他们多一点包容,多一点耐心,在他懵懂地拿了小朋友的橡皮的时候不是大声斥责他“小偷”,而是细心地告诉他拿别人的东西不好;在他跑步比赛摔了跤得了最后一名的时候不是嘲笑他,而是抱起他,跟他说“孩子,你真棒!”;在他一个人玩了一天寂寞难耐,缠着你玩的时候,不是厌烦地推开他,而是跟他一起享受两个人的乐趣。他们或者能更多地体会生活的阳光,也拥有更多美好的回忆。慢慢来,对孩子们来说,是这个世界给予他们的款款深情,浓浓的爱意和关怀,对人类来说,是延续下去的坚韧纽带,人心里柔软细微的深处,对社会来说,是人们真正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的保障,一个连孩子都不允许慢慢来的社会将是多么残酷,多么单薄,多么容易消亡。

    我经常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我给他念着台湾作家张文亮的小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而他,我的小孩,正在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韩莉

上一篇 好好儿的
下一篇 读《目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