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胡杨林的口音
[发布日期: 2014-10-15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我要去金塔看胡杨林。金塔是嘉峪关市下属的一个县,坐长途大巴过去一个多小时,票价14元。

    我喜欢嘉峪关,这里有历史名胜,城市感觉又很现代,人口只有20万,绿化好,干净,公交车站与站之间的距离短得惊人,正是我这个年龄的人应该喜欢的地方。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这里人人说普通话。嘉峪关原本是酒泉市的一个区,建立于1958年的酒泉钢铁厂(现酒钢集体)就在嘉峪关,当时从本溪调来了大量钢铁企业从业人员,他们的发音影响了当地居民。1965年嘉峪关以关名建市,酒钢至今仍在嘉峪关,当年参加会战的人、他们的后代以及他们的口音都留在了嘉峪关。可别小看这点,举个例子吧,我在张掖问个路,那人最后一直把我带到目的地。热情是肯定的,但真正的原因是他说了半天我根本听不懂——甘肃各地口音重得超乎想象。

    胡杨林是这几年秋季的旅游热点,最出名的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离嘉峪关还有好几百公里。一位驴友告诉我,那儿的胡杨还没泛黄,但农家旅馆的“标准间”已达1700元一夜,蒙古包是300元一床位。金塔的胡杨林不太出名,可我只想见识见识,出名不出名并不重要。我还知道金塔的胡杨节在两头后开幕,门票将提到300元一张,而现在只要10元。

    胡杨林已经黄了,只不过还没黄透。有人告诉我黄了的是胡杨,绿的是白杨。后来我发现这个说法不正确,白杨有黄得很耀眼的,胡杨也有一树碧绿的。区别胡杨和白杨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树皮:胡杨树皮丝丝缕缕的,显得很沧桑,而白杨则光洁得多。虽然树林还没黄透,我已能够推断出它在十几天后的壮观:一片明亮的颜色燃烧灰暗的沙漠。

    胡杨林确实不错,但金塔人不说普通话,给我返回嘉峪关造成了麻烦。我在车站买了票,一看时间还早,就想乘这工夫上传图片。候车厅里有WiFi,但不让乘客蹭网。用自己的流量不是问题,关键是速度慢,眼看着照片传上去了,过一会又提示“图像发送失败”,折腾了好几回。其间我一直留心检票口的喊话,也没听到“嘉峪关”三个字,等到发觉时间已到,去检票口一问,检票员指着正驶出停车场的一辆大巴说:“走了,那就是!”我追出去喊几声,那发动机的声音比我响亮得多。回到候车大厅我就朝检票员吼上了:“没有广播也没有屏幕显示,你们这叫个什么车站?”她辩解几句,被我喝断:“说普通话!你说的我一句都听不懂!”

    但她憋不出普通话,一句都憋不出,只好听我就普通话的重要性、尤其是普通话对车站工作的重要性大发宏论。按规定我是该换票的——先退再买得交手续费,大概是自觉理亏,她让我上了另一趟车。

    那辆车的司机是看到我争论的,我一上车就跟我搭话。我质问:“你们这儿的人怎么都不说普通话?”他说:“谁说那个?我上学的时候,有个老师进来就说普通话,我们都笑。”

    “笑了多久?”

    “笑了整整一节课。”

    “后来呢?”

    “第二节课他就改成本地话了。”

    这叫什么老师,被学生笑就不说普通话?

    不过那些学生也真够狠的。

    回到市区,听到满大街的普通话,我释然了。嘉峪关很好,但胡杨林看一次就够了,因为我受不了那口音。

社文支部  周伟

上一篇 八八故乡行
下一篇 敦煌小吃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