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我爱迈皋桥
[发布日期: 2014-07-07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旧时迈皋桥老百姓姓俗称“卖糕桥”。相传早在洪武年间,住在红山脚下的马娘娘侄子马三少常常仗势欺人,要知道,小红山地区即今天的红山动物片区 ,可曾经是皇家的跑马场。一天,马三少从乡下抢来一名有孕的美女作妾,美女为了腹中的孩子只得忍辱负重,待生下孩子后不久,美女不堪人格凌辱,寻机投井自尽了。侍从的丫鬟悲愤感动至极,主动承担了慈母之责,一天星夜冒着生命危险,独自带着孩子逃出了虎口。由于她身小体弱、步履艰难,当行至荒山野径时,偶遇一打柴老人,丫鬟以实情相告。这名老人原是位落魄的穷秀才,听后深受触动,自愿将母子俩人带回破败的家中。由于丫鬟不是生母,无奶水喂养孩子,只得每天过一破险木桥,去桥对过卖糕点的作坊买点儿糕喂养孩子,有时乡邻也会主动送些儿糕来给可怜的孩子吃。这天丫鬟又去买糕,过桥时不慎跌入险桥下,不幸溺水无救身亡。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位穷秀才只能又当爹来又当娘,在众乡亲的共同关怀照料下,取名“报祥”的孩子渐渐长大。五岁时,从老秀才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报祥从小就发愤读书,立志成才。经过穷秀才的谆谆教诲、八年苦读,第一次乡试就名列前茅,三年后再中“解元”。到明成祖迁都北京时,报祥也进京赶考,又名列一甲。金榜提名当日,就日夜兼程赶回看望有救命之恩的老秀才,试图与老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谁知此时老秀才已呈弥留之际,吃力地说,成绩的取得,都是乡亲四邻共同关怀培养的结果,要为当地老百姓做件好事,造一座大家能好走的结实点的木桥。报祥点头同意后,老人就闭上了双眼。不久以后,新木桥造好了,乡亲们都习惯性地称此桥为“卖糕桥”,以纪念这两位慈母和老秀才的恩德。后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卖糕桥”被改写成了“迈皋桥”,字面书写有了变化,但读音仍与“卖糕桥”同音。传说至今已无从考证,(本传说经笔者重新考证、整理),可此桥原址就在今天迈皋桥地铁站的南十里长沟旁,1985年前,笔者亲见桥旁还竖立着几排石牌坊,现都已不复存在,可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上,迈皋桥以西、晓庄 、窑上村以北这块大片的三角地带上是大大小小林立的黄土山头,为了修建明城墙,先祖们曾选择了这块独有的黄土山烧起明城墙砖来,窑上村而因此得名。群山南坡的水系为南十里长沟,北坡为北十里长沟,南北十里长沟在晓庄处被分隔为南北二水系,各自沿着自己水系的自然流向日夜不停地流淌着,夏季潮讯时山南的客水由南十里长沟流经玄武湖、金川河从下关流入长江,而北坡的客水则由北十里长沟流经晓庄师范,从燕子矶的下游流入长江,这就是时下为什么有南北十里长沟之分的地貌原因。几百年来,金陵城建设的砖和瓦基本上都来自于迈皋桥周边地区,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南京砖瓦厂停产(黄土用完)改为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为止。南砖新村就是当年南京砖瓦厂的职工宿舍区,别小看这个砖瓦厂,每年可上交六十多万元的市财政税收,在当年可是个了不起的财政收入。从古至今,这块土地曾为金陵城的建设默默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过去,这块地人烟稀少,道路崎岖,除了历代烧制砖瓦遗留下的破败,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真可谓称得上是鬼哭狼嚎的不毛之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据一位老人回忆,几十年前,从长营村、四班村、合班村,直到晓庄村还存有大大小小的黄土山头,在方圆绿茵27幢的南面有好几座山头比现在的高压线杆还要高,山的南面还有几座小的寺庙。那时这里还不适合人们生活居住。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南京城市建设加快,对砖瓦的需求几十倍的增长,传统的小型砖瓦厂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需求,被南京几家大的国营窑场发明的轮窑所替代,所谓的轮窑就是能在24小时内源源不断地供应烧制好的砖瓦,人工采用三班倒轮班制,那轮窑就没有休息的机会了,也叫连轴转,轮窑替代了传统的小煤窑,生产的效率成百倍的增长。当时有南京砖瓦厂,红星砖瓦厂,新宁砖瓦厂,东方红砖瓦厂等,这么多的大型砖瓦厂,20多年的时间内就把许多高耸入云的山头削为平地。南京砖瓦厂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劳改场,四班村就是劳改场第四班组曾经生产砖瓦的地方,合班村(包括南京塑料厂,南京电子管厂总厂、南京混凝土构件厂、南京跃进汽车车厢厂、南京江南化工厂的原址)就是各种不同犯人组合的生产砖瓦的地方。                                                                                    
    迈皋桥还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历史事件,上世纪七十年代,南京市曾经有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把原来以新街口为中心,重新规划为以鼓楼为市中心,把迈皋桥规划为南京市的副中心,当时的迈皋桥人空欢喜了好一阵子,后来因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规划被搁置。因为迈皋桥外围地区有南京化工厂,南京化纤厂,南京铁合金厂,南京化工二厂,南京金陵石化,南京烷基苯厂,栖霞化肥厂等化工污染企业,迈皋桥地区也陆续聚集建设了南京的很多大型龙头企业:华东电子管厂(724厂),南京有线电厂(734 厂),南京新联厂(924厂),南京塑料厂,南京塑料四厂,南京塑料二厂,南京红星砖瓦厂,南京第二毛纺厂,南京第三毛纺厂,南京电子管厂,南京跃进汽车车厢厂,南京混凝土构件厂,南京砖瓦厂,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南京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南京汽车铸造厂,南京耐火材料厂,南京迈皋桥农具厂等,这些工厂大多数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陆续在原来的砖瓦厂遗留下的原址附近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工厂。                                   
    1970年代末,和燕路263号处原来是101、102、103公共汽车大站车的停车场,这三路车可直通下关、鼓楼和新街口,早晚高峰时人流车流川流繁忙,当年南京人能坐上这样的大站车来来去去感到会非常地自豪,因为他们都拥有一份值得人人向往羡慕的城市居民户口、稳定工作和收入,所以老南京人是没有人不知道迈皋桥的。和燕路是南京历史上修建的第一条宽60米的城市主干道,晓庄立交桥是南京修建的第二座城市道路立交桥,第一座是中央门立交桥,以上各种信息足可以反映出当年迈皋桥地区在南京市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和国民经济中地位。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没有考虑到注重环境的治理,这叫粗放型经济,生产是发展了,却背上了沉重的环境污染历史包袱,只知埋头生产,不知治理环境。在这些工厂的周围,要么是杂乱无序的农田菜地,要么就是见缝插针般地私搭乱建的大批简易房屋,杂乱无章,道路横七竖八,没有一条方正笔直的像样的道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都是,由于长期没有得到科学有序的管理,迈皋桥地区绿化面积相对较少,直到现在,南京污染指数严重地区常常少不了迈皋桥,这些都是历史给迈皋桥留下的荣耀和缺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迈皋桥地区真的没有一条像模像样的城市道路,直到1986年修建了新的和燕路以后,主干道道路面貌才彻底改善,但分支道路仍然给百姓生活带来许多不是一般的不便。就拿南京塑料厂东围墙下的那条路,那路简直不是人走的路,据说,当地四班村的老百姓曾集体联名写信给胡耀邦,要求塑料厂出资把路修好,批复下来后,相关方面也只是胡弄一下,没过几天又是黑色污水横流,无法行走,所以许多想到晓庄去的人只能从迈皋桥绕过去,乡里四邻的八面玲珑之人,就能通过私下的交易,长期径直从塑料厂的后门穿过大门到晓庄车站。时间长了,我也曾经装作一本正经,从南面的后门大摇大摆地穿过大门,没几次,竟然被门房抓了个正着,一声,“站住,拿出工作证出来”,我吓得脸飒的一红,说,“我没有工作证,只是想从你们厂里抄点近路,”只见那人铿锵有力地说,“这里是我们的工厂,知道不?也不是大马路想过就过,我们厂是重点防火和保护单位,不是我们工厂的人一律不准进入厂内,听到没有?”,我求情说,“听到了,我也不是坏人,让我过这一次吧,否则上班要迟到了,请师傅行行好”,只见门房放低了一点嗓音说,“看你这样子,连我们的厂规都不懂,今天就让你走一次吧,下次再要走被我抓住了就别怪我了”,我战战兢兢地挪动起僵硬的双腿,抖抖霍霍地回答说,“谢谢,谢谢师傅,下次不走了”!从那以后再匆忙的时间,我也不敢从塑料厂穿厂而过了。不过没曾料到,这个厂没过几年,在改革的大潮下,竟成了最先倒闭的国企之一。                                                                                   
    还有一件不能忘却的往事 ,就是现在林景瑞园后门即原南京跃进汽车车厢厂正大门口,这不到100米的路段,也就是迈皋桥工商所的后门那条路,和燕路原来就是从这里通过的,后来改道到工商所的门前形成新的和燕路。那百米的路段全是黑色的泥巴,被汽车轮轧的有三、四十厘米深的一道道的车辙,大约是中午化冻的时候,一辆搬家的卡车,载着一家三口人的梦想,夫妻俩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卡车司机竭力想闯过这片像沼泽湿地的地段,行进不到一半,卡车竟在泥泞中翻了车,一家站在车箱上的三口人当场惨烈身亡!从那以后,每当我从这里经过时,我都会看着那个地方发愣,不知多少次心中总是默默地祈祷那一家三口在极乐世界自由、快乐和幸福!后来,直到那段路修好后,我还时不时地想起这一家三口人的不幸遭遇,虽然我对他们生前的任何身份信息一无所知。
    眼下迈皋桥街道是由原来的迈皋桥镇和迈皋桥乡合并而来,现在迈皋桥老街一百多米长街道的50号就是当年的迈皋桥镇所在地,长营村15号就是当年迈皋桥乡政府的所在地。迈皋桥建起了南京第一条地铁1 号线;先前的乡间小道建成了华电路、华电北路、华电东路,华电南路、迈化路;南京塑料厂东围墙下的老路已经拆迁拆违完毕,又一条南北向(可能取名为华电西路)、暂新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不久将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倒闭的计划经济遗留的企业废墟上,破烂不堪的农田菜地上,先后建起了许多的高品质商品房居住小区:方圆绿茵,林景瑞园,城市,大地伊利亚特湾,馨怡园,中电颐和家园,景虹园等,明城墙外廓的土城头西侧建起了南京最大的经济适用房群---丁家庄经济适用房居住区,几十幢外形各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它已不是历史上见缝插针似的建几幢楼房,从环境治理到设计施工,都是出手大笔如椽,从雨污分流,道路出行,景观绿化,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物业管理,到生活附属设施等一整套现代化配套工程设施同时竣工,原来离主城遥远偏僻的地方,已成南京人争相居住的好去处之一,是不争的事实。一个现代化雏形的城市面貌已展现在迈皋桥人的面前。                                                             
    当你开着私家车或乘坐着公共汽车穿越在迈皋桥街道辖区时,看到车窗外那绿树成荫、整洁干净的道路,大大小小、比肩而邻的漂亮的新、老居民小区,这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你能不由衷地感叹连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巨大变化吗?真的爱他没商量!短短不到十多年的功夫,尤其是2010年后,迈皋桥街道在孙爱军先生主政以来,率先士卒,带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 ,和民众一道,抵制来自于各层面不正常的干扰,埋头真抓实干,一个偌大破旧的城中村被大家用辛苦和汗水打造成了已初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新貌。有人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同样道理,一位好镇长,就是一个好街道。真应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古训。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孙爱军先生对街道的几十个小区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哪儿他都能随时说出来点名堂出来,属于内行能干事的管理者,对此,街道、社区的大小领导常常都感到非常惊讶,有人在背地里经常说他像打了鸡血似的(冒昧了一点),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居民们经常、有时甚至是深更半夜看到一位被晒得黑黝黝的中男子开着小车仍在小区里转悠,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像这样的实干家啊!毫不夸张地说,迈皋桥地区的环境和民生的居住条件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广大居民群众真正分享到了改革开放取得的胜利成果,民众的期盼变成了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迈皋桥街道交出了一份绝大多数民众都很满意的答卷。                                                                                             
    “拆违,治乱,整破,出新”工作在这里不只是一块招牌,而是街道工作的指南,迈皋桥街道走在了南京市的前列,不信你可以随时去实地微服私访一下看个究竟,保证你会欣喜而归。我作为一位退休的旁观者,没有任何利益的纠葛,和孙先生素不相识,只是借此机会把迈皋桥地区老百姓的心里话说了出来。有位女士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她说 ,小区出新之前,他都不好意思让自己的亲人或同学、朋友到自己家里来 ,因为环境太脏、太破、太差了,来了真有丢人显眼之嫌 ,现在好了,节假日没事不是邀请亲家六眷来家中聚会叙旧,就是邀请同学朋友来家中做客,大多都由衷地异口同声地赞赏她居住的小区管理得真好,而且花费很低,她内心深处真的感到很惬意。                                                                                 
    经济学祖师爷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也就是说,好的生存环境能将人变成天使,恶劣的脏、乱、差、破败环境也能将人变成魔鬼。有句话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大概就是这层意思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叫做暗示效应或从众效应。我注意到,原先那些出门从来不修边幅的老人们,现在在迈皋桥街上遇见的时候,也能衣冠楚楚,正儿八经地晃悠在街道上,不能不说是社会潜移默化的一大进步。我想除了经济收入的提高,周围变得整洁干净的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的爱美之心有之,每个人的自尊有之,尊重和被尊重都是相辅相成的。
    国家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加快了城市中城中村"拆违、治乱、整破、出新"的改造进程,这个过程也是考验地方政府和领导者执政理念和能力的试金石,所以,首先把城中村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治理好、管理好,形成管理规则化,制度化,常态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起民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这几年政府确实花了不少钱用在城中村的治理中,最后环节就是如何管理好出新后的小区,只有真正管理好才能让此前所有的付出不付之东流。而管理好又会遇到许多新的斩不断理还乱的各种矛盾和纠结,这就要求人们继续发扬既不怕苦又不怕累的精神,街道、社区和民众上下拧成一股绳,不分男女老幼、份内份外都一头扎进街道、社区工作中去,没有做不好的工作。社区居住环境是群众利益中最大的群众利益之一,这件事做好了,街道、社区其他的事就可能迎刃而解,街道、社区工作就能赢得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也会影响到民众对社区和政府工作的情绪反应,内化成民众的正能量。街道、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即便你吃尽千辛万苦,可是民众居住的小区仍是脏、乱、差,你说得再好听也未必能真正赢得他们的赞扬声。眼下迈皋桥街道管辖着六、七十个老旧小区,历史遗留下的巨大城市管理包袱,和现代化管理的矛盾特别的突出,迈皋桥人没有退却,而是知难而上,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的勇气,用行动真正甩掉了城中村脏、乱、差的落后帽子,让民众每天能生活在美丽、整洁、干净的环境中,也许乱扔、乱吐等恶习就会慢慢地成为过去时。前些日子,有位年轻的女记者到迈皋桥长营村社区采访,随意转了一圈后说,没想到长营社区的小区环境管理得真的比河西还要好,他本来是想在迈皋桥买房子,几年前就是感觉迈皋桥有点破败、脏、乱、差,于是打消了在迈皋桥买房子的念头,那时迈皋桥的房价比河西要便宜许多,说要是早知今天,就不会在河西买那天价的房子了,真是后悔莫及。不过,长营社区只是迈皋桥地区环境治理中的一个缩影。    我爱迈皋桥,我更爱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耕耘过、正在继续耕耘着的人们。                                                         


燕子矶中学  杨明彩              

上一篇 色彩的春天
下一篇 一次快乐舒心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