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从两个神童的哭所想到的
[发布日期: 2014-03-28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最强大脑》国际挑战赛第一场出现了两个神童比拼,一个是中国的李云龙,一个是意大利的安德烈,他们都是12岁,参加的项目是新郎新娘配。安德烈在报自己排列的模型方队时,李云龙哭了起来,他怀疑自己摆出的模型错了(实际没错),他越哭越凶,等安德烈以全对的佳绩报完队型,李云龙竟嚎啕大哭、无法自制。他哭着反复地说着:“我摆错了,可是我说对了。”随后他带着哭腔报出自己排列的队型,竟然一点没有错。由于李云龙记忆所花的时间比安德烈少,因而获胜。看到这人,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李云龙虽然赢了,但他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他付出了整个本该欢乐的童年。再看安德烈见李云龙哭时,他也哭了。当知道最终李云龙获胜时,他含着泪说:“我刚才很担心李云龙,他看起来很难过,我想要去拥抱他。”多懂事的孩子,多善良的孩子,他不是为自己的输哭,而是为他人哭。他虽败犹荣。
    未比赛前,主持人就问过两个孩子平日的时间如何安排。安德烈的回答是一周两天休息,其余五天常常踢球。李云龙的答案是根本没时间玩,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用在强化训练上。现在很多网友都职责李云龙的父亲,认为他对儿子太苛刻,太不近人情了。我却不能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不能一味地责怪家长。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在我国,升学竞争愈来愈激烈,为了进名校,多少孩子天天被迫学习,往往压得喘不过气来,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愿输在起跑线上,挤入到这一竞争行列中来。难道我们国家多有的父母都成了“虎爸”、“狼妈”,他们就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为了孩子的前程,他们实属无奈。
    从两个神童的“哭”中,看出了“中国式教育”的弊端。在困难面前用哭来宣泄,经不起失败,经不起挫折,在我国又何止李云龙一个呢?
    从两个神童的“哭”中,我想到了自己的孙辈。我的大外孙从小随他的父母到英国读书,小学、中学时代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踢足球、打橄榄球、弹吉他,高中毕业以全优加星的成绩考入剑桥大学。大学要求十分严,学习也很紧,但他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每周有两天休息,平日照样踢球,还组织了多场演奏会、音乐会,大三时,他被选为剑桥知名学生,成了50名知名学生中的一员(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是选不上的),现在他又以全A的成绩毕业,进入伦敦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实习。我的小外孙女(是我小女儿的女儿)今年11岁,在南京一名校读小学五年级,每学期被评为三好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她学习上的付出够多了。每天除了繁重的校内课业负担外,一周四个晚上,还有周六的全天都要去上各类辅导班,还要学钢琴、长笛等乐器(学习这些乐器并不完全是爱好,而是为了考级)。我女儿还后悔到四年级才给她上奥数班(孙女班上有些孩子一年级就学奥数了)。像我外孙女这样课内外学习负担很都重的孩子在她班上占了一大半。可见,我们国内的孩子学习有多苦。我周围的不少老年朋友都不敢轻易给孙儿们打电话,生怕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我们也很少见到孙辈们的笑脸。我说这些孩子都不是什么神童,但他们的心理素质,学习上的付出与哭泣的李云龙相比也相差无几。
    从两个神童的哭,我想到很多很多。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考试科目、考试内容,都要从根本上改一改了,真正做到还孩子以欢乐的童年。

九中支部 王玲

上一篇 说 补
下一篇 写在樊樊的十三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