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国际玩笑
[发布日期: 2013-11-25 ]  本文已被浏览过

    英语以词汇量大而著称,比方说《大牛津词典》有80多万条目,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国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收字最多的仍然是《康熙字典》,3万多汉字中还有异体字。
    但我们的字够用,以糖为例,生活中有白糖、红糖、冰糖、水果糖、奶油糖、棒棒糖、口香糖、糖稀等,它们的核心都是糖,用其他字一修饰我们就不会搞错,而修饰“糖”字的字完全可以同别的字搭配,构成另一个词。
    英语则麻烦得多,还是上述这些东西,他们要用sugar, brown sugar, rock candy, hard candy ,butterscotch, lollipop, chewing gum, syrup等来表述,而且不同的东西熬制的糖稀还有专用名词,真累。
    巨大的词汇量来自外来语,一样东西有多种称呼件在英语中是很常见的现象,一般说来,普通用语来自德语,正规用语来自法语,英语中也有来自汉语的词汇。
    中文词汇进入英语至少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到国门逐渐打开的过程。如sampan(舢板)让我们联想到沿海地区洋行贸易的情形,而coolie (苦力)、ganhuo (干活)、kowtow(磕头)则让我们看到了早年华工在海外生存的艰辛。时过境迁,这些词现在基本听不到了,不过有一句非常典型的中国英语却保留了下来,而且使用频率很高,它就是“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这是找到每一个汉字对应的英文词然后把它们按中文的方式排列出来的结果。可以想见那些华工在苦熬了多年之后,带着最初的笑容向世界打招呼。
    这句不合语法的问候语被广泛接受很耐人寻味。口语就是口语,你懂我懂即可,自信比语法重要得多。
    改革开放后,外语热延续了30多年,英语角的娃娃可以流利地交谈、中学生轻轻松松考出百来分的托福成绩,这些都是外语热的见证。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出国旅游,他们发现不会外语照样玩遍世界。“原来钱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这一发现多少降低了人们对外语的敬重。
    其实几十年前就有人拿英语开涮, 如民国时期在四川就流行的一则笑话——一个农村孩子到省城上学,给家里写信道:
“父母大人敬禀者:
儿在省城读布克(book),
历史、地理都很好,
爱比赛地(ABCD)认不得。”
    我第一次听一位老人用四川方言讲述这个笑话时,差点笑岔了气。格式规范有礼貌,优缺点如实道来,文言与外语相得益彰,这比我读大学时外语系学生“horse horse tiger tiger(马马虎虎)”、“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之类的小玩闹有意思多了。
    当然这还属于自嘲,或者说是关起门来嘲笑自己人,但就像天下所有玩笑一样,总是越开越大,最终波澜壮阔。我刚看到几则笑话,他们真的玩大了:
    “Need just word, word has word.”——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是用外语发音替代相应汉字,与“long time no see”完全颠倒!
    还有,“you don’t know love far high”——“法海你不懂爱”,龚琳娜的歌被整成这样,据说这是一个老外的电子签名。
    我晕,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些“有质量”的玩笑,其中没有丝毫自嘲的成分。如果说外语是国际间交流工具,这些玩笑就是名符其实的国际玩笑。
    新的外语玩笑出现了,外语考试改革也开始了。各地近期纷纷推出方案:2016年英语将在江苏“退出”高考,实行一年两考;山东从明年起将取消英语听力测试;北京的英语高考分值将降至100分。
    大梦初醒?
    学生花一半以上的时间学一门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一次的语言,这情形延续了几十年!
    这绝对是个国际玩笑!


社文支部 周伟

上一篇 一定要说声谢谢
下一篇 红桔青梅三山岛,爱在日出日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