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我的矿工父亲
[发布日期: 2013-07-09 ]  本文已被浏览过

    2005年中国大地矿难频发,从年初到年底,光死亡含失踪百人以上的就有4起。其中,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广东兴宁市大兴煤矿、黑龙江七台河煤矿和河北省唐山市刘官屯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四起特大矿难死亡和失踪人数就多达600余人。

    这些突如其来的噩耗,如乌云压顶,如黑飓风袭来,让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格外沉重,我的一颗心,里面塞满了煤。每一天,都在提心吊胆地默默祈祷,愿灾难不要发生,愿矿工的家庭平平安安。

    曾经,我热爱煤,煤代表着燃烧和光明,代表着热量和动力。煤是大地奉献给人类的礼物。我赞美煤,歌唱煤。

    然而,正如后来我在诗中写的“令我倍感亲切而又无比憎恨的煤啊!”

    在经历了多次寝食难安、辗转不眠之后,我的胸中有一座火山,需要喷发;我心口的煤啊,开始燃烧……

    更多的是思考。从事矿工这个职业的,应该说都是男性,矿工,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他们多半是父亲。他们的离去,对家庭的重创是致命的。一句话,天塌了!矿工妻子的孱弱肩头,很难单独挑起抚育子女的重担。子女将来的命运,是雪上加霜,谁来为他们遮挡风雨,呵护他们一路的成才和成长?矿难夺走了他们的父亲,厄运把他们推向了深渊。

    吃饭都成了问题!萦绕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就是这样一幅悲怆的画面:一张小方桌上摆着几只碗,母亲和孩子呆呆地围坐在桌前,但是父亲,大山一样的父亲,再也不会回来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此时,一弯残月,冷清地挂在中天,“豁了口的月亮是第四只碗”,那是一只破碗……

    因为意识到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我比较强调父亲的作用和力量,我在诗中写到:“父亲,你的米是黑的/你把在矿里打工称作种地/你像爱米一样的爱着煤/又像爱煤一样的爱着你的儿女。”又比如我在诗末喊出的:“父亲,我们依然坐在餐桌前等你/四只碗在等你/等着你/这口锅……”,父亲是养家糊口的,父亲走了,以后没有锅,碗里还能有饭吗?生存都困难。

    关于矿工形象的描述,几乎就是一个字“黑”,“我们要将你从黑夜里分离出来/你只有眼睛里是白的/还有咧开嘴笑出的一口白牙”;矿工父亲,一开始是“煤的一部份”,遇难后,成为“一整块煤”;一开始是“黑夜的一部份”,遇难后变成了“一整个黑夜”。

    而矿工妻子则正好相反,因为矿工带走了所有的黑,而把所有的“白”留给了她。失眠的夜晚,短时间内迅速长出的白发,失神的眼,凄惨的面容……命运,给了她一座雪山,使她成了一丛“白了头的芦苇空了心的芦苇”。

    这首诗写好后, 《扬子江》诗刊2006年2月号发表,4月获得《诗刊》“家”主题征诗大赛一等奖, 在宁波的天一广场,著名演播艺术家瞿弦和先生朗诵了此诗,很多读者流泪,场面十分感人。8月号《青年文摘》(彩版)即转载此诗。

    此诗得到了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李荫远先生的关注,先生在《文艺报》看到了报道,特地致信江宁区政协转交于我,先生的信热情洋溢,饱含对后生的殷切厚望:“细读了你的诗,《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我感到诗作充满人性的关怀,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难得的佳作。”先生用的是院士专用信笺,因为八十高龄,依稀看出行笔并不十分流畅,但墨迹遒劲刚硬,力透纸背。在2007年4月22日《文汇报》上,先生撰文推荐此诗,标题为《直面弱势群体的生活和苦难》,接着4月25日《报刊文摘》单独转载了此诗。先生在还叮嘱我,“继续写关注民生的诗歌,诗文永远为真情而发”。

    此诗得到了矿工子女的关注。河南登封白坪乡的一个村民梁彦选,喜爱文学,当他从网上读到这首诗后,搜索到了我的手机号码:“你是屏子吗?你的那首《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写得真好。我就是一名矿工。你的诗充满了真善美,生活味浓。关注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是诗的方向,是诗人的责任。可憎的是许多诗和诗人都没有做到这些,而你做到了。”彦选是一个私人小煤窑的杂工。几年前,彦选的父亲在煤矿打工,小煤窑发生了安全事故,父亲死在煤窑里。而本不打算继续到小煤窑上班的彦选因为孩子经常生病四处借债,已经借不到钱了,不得不硬着头皮又去煤矿上班。“那里一个月能够挣1000多块钱,再加上家里一年七八百斤小麦的收成,除了给孩子看病以外,已经够生活了。”我的心里是紧张而焦虑的,正好,两个月后,我意外地接到《中国国土资源报》的通知赴登封去参加乡土诗会,于是,彦选骑着自行车从二十公里外就来看我了。我说,彦选,冲着你喊我“姐”的份上,听姐一句话,不要再下矿了,我太担心了,到城里做做小生意或打其他的工,好吗?

    诗家屠岸先生在《当代诗坛》(香港,中英双语诗刊) 2006年45-46合刊卷首语)里特别提到“屏子把注意力较多地投向当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她的《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以矿难为题材,表现出她可贵的悲悯情怀。诗中描写遇难矿工的子女等待父亲归来的情景,体现了呐喊之后的冷峻,血泪之后的沉静,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关心民瘼,关怀民生,关注人民的命运,本是中国几千年诗歌和“五四”以来新诗的优秀传统,我们不希望这种传统被颠覆,我们看到这种传统的延续和发扬而感到高兴。”

    令我欣慰的是,直到今天,我的矿工父亲仍然被大家关注着,经常被全国各地的诗歌朗诵会选用,瞿弦和先生多次朗诵过,江西省委宣传部第五届“谷雨诗歌节”开幕式等,北京、上海、无锡、连云港等多名网友自发朗诵并制成视频或光盘。

    最后,我愿意以彦选、我的矿工弟弟赠我的一首诗作为结尾,感谢他对我的鼓励和提醒。

致屏姐

梁彦选

掬一捧浩浩荡荡的长江水
放入心底
捋一把千年古都的风采
置入怀中
踏着诗意的节拍
你从南方来
一卷江南水乡的画图
在身后缓缓铺开

你来了
走进六月的登封
六月的登封山青水秀
山青的地方
有佛家的钟声
水秀的地方
有儒家的书声
这是登封独有的风景

你来了
带着《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
的悲悯与关爱

你的关爱让我看到了《送水工》
如瓢泼而下的汗水
那厚厚堆积的盐渍
在衬衫上写满了辛酸和劳累

你的关爱使我听到了
《摆地摊的姐姐》
那零零碎碎的吆喝
我不知道
许许多多在马路边摆地摊的姐妹们
他们的日子
是否也慢慢鲜亮起来

你的关爱还让我目睹了
《瓦工》的手
那一双双托起高楼大厦的手啊
被北风一吹
就“疼得裂开口子”
像“失去水份和关怀的冻土”

你的关爱是心灵深处生命的问候
一句句温暖如瓦的话语
“覆盖着岁月的屋顶
覆盖着人类的春秋”

江宁综合  李萍

上一篇 我与灵芝之缘
下一篇 丹山碧水一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