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当今中国话
[发布日期: 2013-07-0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收到一个类似段子的东西,很绕。发给我的人坚称这是汉语八级试题,要求外国考生指出两句话的差别。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中国人未必能把这些句子解释清楚,老外还不被考死?看看这些句子有多可恶吧!

    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女孩给男朋友打电话:“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4、单身人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5、两种人容易被甩:一种不知道什么叫做爱,一种不知道什么叫做爱。

    6、想和某个人在一起的两种原因: 一种是喜欢上人家,另一种是喜欢上人家。

    意思我们都明白,要说出个所以然来还真不那么容易。美国窃听中国电话,若听到的都是这样的句子,中情局还不得抓狂?

    英语中也有类似现象,人们常挂在嘴边的“come on”就是一例。根据语调的不同,这个词组可以表示“得了吧,你少来”,又可以表示“来吧、快来”,一是用来中止看不惯的言行,二是鼓励、催促他人行动,意思截然相反。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竟举不出英语中第二个类似的例子,哪有汉语这般洋洋洒洒——我敢说还没收全。

    但经典的汉语不是这样的。《春秋》以“一字褒贬”著称于世,就是说在史书中仍然用褒贬分明的词表示史官的倾向,《左传》、《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作品莫不如此,言简意赅,态度鲜明。《水浒》诞生于元末明初,使用的是当时的市井语言,它的表达也非常明确,有听说过《水浒》中的句子被误读的吗?

    汉语成为世界上被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语言,其清晰性、明确性功不可没!

    不过汉语确实遇到了挑战。只要留意一下,谁都能发现汉语的变化:生造词层出不穷昙花一现、电脑词汇满天飞、外语大量出现在口语中……语言学家说汉语有自我更新的传统,包括接受外语词汇。那么,汉语越来越含混不清呢?

    前面的六个例句只是玩笑,可以忽略,但日常生活中含含糊糊、拐弯抹角的语言实在太多。如:组织部门来了解某人的工作表现,被询问者一般这样回答:“他工作干得好,没说的!不过……”这个“不过”下面可以接无数种造句——“不过要是能更负责些就好了”、“不过要是能团结同志就好了”、“不过要是能够注意方式方法就好了”……这到底想不想让那人升迁?大概是不想,那何必来个肯定的开场白?再看看希望那人升迁的怎样回答,“他工作干得好,没说的!不过要是说话嗓门小一点就好了。”连句式都一模一样,这也够老外抓狂的。

    连最正规的官方语言也染上了模棱两可的毛病。每当两个国家发生冲突,外交部发言人就说:“中方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态度,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语气刚硬,掷地有声,但我们都明白他啥都没说。

    鲁迅先生曾用“今天天气……哈哈哈”讽刺那些没有个性、没有内容的语言,将近一个世纪之后,被他嘲讽的竟蔚然成风了。

    我敢说,他要是活到今天,最抓狂的一定是他。

民盟南京市委社文支部  周伟

上一篇 与美食谈一场恋爱
下一篇 品茶点,赏戏曲——老舍茶馆:雕刻时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