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享誉全球的俄罗斯“小白桦树舞蹈艺术团”将于今年夏天再次来我国访问演出。这则令人兴奋的消息一下子勾起了笔者五十多年前在上海文化广场亲见其精湛表演的回忆。记得我曾在当年购得一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白桦树舞蹈团》彩色明信片。尽管历经几十年的沧桑,它已变得有些陈旧,套封也残缺不全,但片中的画面依然清晰可辨。现将其一一介绍如下: 此片套封背面的上半部分是对舞蹈艺术团的简要介绍: “莫斯科‘小白桦树’舞蹈团,是在1948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业余观摩会演后成立的。全团三十六位舞蹈家,都是工人和集体农民的女儿,领导这个艺术团体的是苏联功勋艺术家、斯大林奖金获得者纳杰日金娜。她们优美的舞蹈,充满着少女的青春活力,洋溢着生活在幸福国家里的人民的欢乐。 ‘小白桦树’舞蹈团,曾经在苏联国内各地演出过,也曾到过欧洲许多国家。1955年10月来到中国,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下面的版权部分为“出版日期”(1956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量”(35000册)、“出版社名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书号”(T8081•1841)及每套数量(八张)、“定价”(二角四分)等等。(图1) .jpg)
这八张明信片均在每张画面右侧空白处印上舞蹈的名称,出版单位、套片名及摄影者名字。它们分别是: (一)“俄罗斯少女环舞‘小白桦树’”:这是舞蹈艺术团的“当家节目”。八位年龄在20岁上下、身高、体重、三围都如同“裁剪过一般整齐划一”的少女手持白桦树枝遐想,随着抒情的乐曲,以优美轻盈的姿态在台上翩翩起舞,给观众带来春天清新的气息。(图2) .jpg)
(二)“双马车舞”:三位女演员分饰马匹和车夫,通过一条白丝巾表现骏马拉着马车在原野上自由驰骋的英姿。乐曲欢快、奔放,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图3) .jpg)
(三)“哥萨克女子舞”:人们熟知哥萨克骑兵剽悍、英武的雄姿。然而,“巾帼不让须眉”,我们从“哥萨克女子舞”里同样领略到哥萨克少女热情奔放的性格。他们似乎都有一种《静静的顿河》里阿克西尼娅率真、泼辣的气质。(图4) .jpg)
(四)富有戏剧色彩的“少女竞演舞”则通过几对争相表演舞蹈艺术的少女,将各有特色的舞蹈动作显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充分欣赏到她们不同风格的优美舞姿。(图5) .jpg)
(五)《红莓花开》是中国几代人再熟悉不过的歌曲了。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在我国放映以来,她那优雅抒情的旋律一直回荡在我们的心中,直到现在还是卡拉OK歌厅里常被人点唱的曲目。“少女抒情舞‘红莓花开’”便是“小白桦树舞蹈团”常演不衰的“保留节目”。演员们边唱边舞,将观众带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图6) .jpg)
(六)“集体农庄波尔卡舞”。对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观众来说,“集体农庄”是我们无限向往的奋斗目标。通过欢快的波尔卡舞步,演员们让观众领略了“苏联老大哥”幸福欢乐的农庄生活,再一次给他们带来无限的憧憬和遐想。(图7) .jpg)
(七)“天鹅舞”:她并非柴可夫斯基所作的芭蕾,而是由一群少女用生动的肢体语言模仿天鹅的动作,演绎它们饮水、觅食、展翅高飞的种种姿态。舞蹈动作整齐划一,惟妙惟肖。有些象前几年我国舞蹈家杨丽萍所演的《孔雀舞》风格。(图8) .jpg)
(八)“古老的俄罗斯北方环舞”:这是该舞蹈艺术团的“压轴大戏”。它出自独幕舞剧《四季》。舞蹈以生活的姿态表现了俄罗斯民间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田园美景,时而轻歌曼舞、时而热情奔放。据说它是艺术团创始人、俄罗斯人民演员纳杰日金娜的巅峰之作。由于该舞剧的难度极高,自1976年她去世后再也没有完整地出现在舞台上。(图9) .jpg)
南航附中 方锐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