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爱情与信仰
[发布日期: 2011-09-16 ]  本文已被浏览过

——《秋之白华》观后感

    从江北到江南赶场子看电影,是从《云水谣》开始的。我们南京民盟的电影,选片总是很合我的心。那一年冬天,我在一家理发店一边做头发,一边看电视。电影频道在打新片预告:初六晚上有《云水谣》。我倚在转椅上很炫耀地跟他们说:“不等初六了,后天去大行宫会堂看。”店老板说我:“初六电视就放了,不过十天半个月的事,干么要为一场电影跑到南京去!”

    干么要为一场电影跑到南京去?影院的画面和音响比电视好出不知多少倍。还有比电影更想看的,那是兄弟总支的盟友。平日里难得见面,看电影之前在门口总能遇着我想念的人。若是挨在一起坐着,听见片子里出了一句精彩的台词,我们总能会心地一笑,这样的感觉别处是没有的。

    路有些远,我匆匆赶到影院的时候已经开场。董洁饰演的杨之华在跟沈剑龙说:我要念书。

    《秋之白华》虽是献礼片,却跳出了主旋律的常规,是以爱情为主线的,爱情中却又浸染着主人公的信仰和热血。

    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结合首先就是信仰的结合。是革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杨之华的前夫君英俊潇洒,又是当地望族的公子,可是杨之华放着少奶奶不做,她要读书,她要革命,所以她和沈剑龙不能走在一条路上。就如同林道静与余永泽分手一样,是因为“主义”不同。在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阶层里,爱情和信仰常常是同一的。电影将这一段拍得很美,瞿秋白陪着杨之华去老家商谈离婚的事宜,我想观众席上很多人都是悬着心的,然而,沈剑龙的退让和成全显现了那一代文人墨客的大度和宽厚。我们想象中的惊涛骇浪并未出现,只有自自然然的水到渠成。

    当然,杨之华对瞿秋白的敬仰不只完全是因为信仰,瞿秋白的淡然与谦和,彬彬有礼与智慧与才华,同样是杨之华爱慕他的理由。窦骁饰演的瞿秋白,坚贞、文静、潇洒、浪漫,不是人为拔高了的英雄形象,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杨之华是因为追随瞿秋白才投身革命,还是因为投身革命才爱慕瞿秋白,这样的事往往说不清楚。但“革命”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字眼,就如瞿秋白在外白渡桥上对杨之华说:“革命是要流血的,你们是我的学生,我带你们走上革命的道路,真不知道是不是错了。”杨之华并不畏惧,她在腥风血雨中陪伴了瞿秋白一生。瞿秋白的几枚图章将他们的爱情诠释得淋漓至尽:“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

    在为革命献身的仁人志士中,瞿秋白的身份有些特殊。就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写的:“于是四中全会后,……开除我的政治局委员。……到一九三一年一月七日,我就离开了中央政治领导机关。”

    我在少年时代学习过所谓“党的十次路线斗争”,瞿秋白是排在第二位的,那是文革时期。

    可是,瞿秋白终生都没有背弃他的信仰,没有背弃革命,他很儒雅地拒绝了所有的劝降,从容地走向刑场,即便不得志,也不叛党。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告别这个世界之前,瞿秋白说出了他的留恋“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她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是的,我不能没有依傍。”

    还有:“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这是一句最最催人泪下的话!遗书也可以这样写!

    为了信仰,他还是写:“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福建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的草坪,他的血洒在一朵一朵的白花上。

    白花——白华。

    多少年后,凭借衣服上的一粒纽扣,杨之华认出了丈夫的遗骨。银幕上,捧着纽扣的那双手在颤抖,这样一个看似软弱无力的动作带给我们的却是震撼。

    影片很美。有打破世俗的爱情之美,有素净淡雅的场景之美,更有热血灌铸的信仰之美。在美感之中展示着先辈们的革命情操和光辉精神。

    今天的我们,身在和平盛世的我们,也该记着我们的信仰,也应当心存我们的爱情!就算遇着了风风雨雨,也不能冷却我们的一腔热血。

    散场的时候,我在影院里坐了一会儿,走出去一段路了我又回到了前门的台阶。令我感动的是,张吉华主委和盟市委的张弛老师、刘坤老师还没有走,他们还站在门口给盟友们送行。我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

    我还看到了建华兄弟全家,真的,每次看电影总能见着我想见的人。

    已是中秋,离春节不是太远了。春节之前,我们又有电影看了。

六合综合  方晓荷

 

上一篇 老大哥在哪里
下一篇 秋之白华:瞿秋白与杨之华违背封建礼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