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中美小学生守则之别异
[发布日期: 2011-02-2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美国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的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 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历史,也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有效的教育,这是美国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看了中美小学生守则,我真的感慨良多。
    虽然中美两国小学生守则有几个方面是相同的,但表述方式有明显差异。如:
一,诚实,中国要求小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而美国则要求“交的所有的作业都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以及“考试不许作弊”;
二,遵守校规,中国要求小学生“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美国人则在按时到校、缺勤早退等方面有非常具体的规定;      
三,尊重老师,中国要求小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美国则规定学生“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提问时举手”以及“当老师提问并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我觉得制定守则首先要看是否有操作性。相比之下,美国的守则首先考虑到对小学生提要求,很具体,每一条款孩子们都可以遵照执行。看起来琐碎,却是维护学校纪律的最基本要求。孩子们就在执行这些细致规矩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纪律。中国的小学生守则比较宏观,涉及的面太广,也可以说是空洞,一些条款缺乏具体实施方式,还有一些条款似乎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执行起来就不得要领。因此,孩子一天天长大,却渐渐失去孩提时的童真;父母看着孩子长高,却只见孩子渐去而叛逆的背影。
美国采取的就是这种具体化法则,受这种影响长大的美国人,也习惯于行为规范化,善于遵守具体的规则。而中国的少儿教育在这一点上就显得空泛,偏爱讲大道理喊口号,看起来是教育新一代有远大目标,但不制定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步骤,起不到有效约束学生的作用。
    我们的守则没有错话,但空话太多,学校作为摆设来悬挂,学生作为口号来呼喊,制定守则意义如仅在此,何等悲哀?
    另外。美国教育过程中不能碰的高压线。
    在美国,所有中小学是不能开除学籍的,但大学是可以开除学籍的。在大学里,只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你撒了三次谎,肯定就被开除,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即便是布什总统帮你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可见诚实在美国教育中的重要性。
    公平、公正的观念也是美国教育必须确立的观念。如果人们讲话语气里流露出一点点对某个国家学生的歧视,就会受到指责。人们的潜意识当中,这种平等、公平意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平民教育,要求所有人都平等,对于民主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隐私的重要性。现在美国百分之百的学校不会公布成绩,所以在美国,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够昂头挺胸,因为别人不知道他的成绩是多少。克林顿成绩总是60多分,他可以在讲堂里演讲,如果在我们这里,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美国学校,有一个不需要写进校训的校训——“人生六诫”,这些都是美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的高压线。这些都和美国的基督教文化有联系:
一诫,不许把人作为偶像崇拜;
二诫,不许随意发誓起赌咒;
三诫,不许贪恋别人的财物;
四诫,不许懒惰不孝不感恩;
五诫,不许偷盗奸淫谋杀人;
六诫,不许撒谎害人作假证。
    而我们今天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就是考、考、考。还号称是培养竞争意识。孩子的童年里就只有了“缺失”:缺失快乐的童年、缺失精神文化、缺失亲情的沟通、缺失成就感。 
    西方心理学家荣格的一段话做为引导:教育的目的是给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教育过份地强调竞争的结果就是以“教育”为名,行“摧残”之实。

                   南航附中支部  潘晓莹

上一篇 “飙哥”其人其事
下一篇 秦淮风光带 彩灯真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