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从前有个……
[发布日期: 2010-12-22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我喜欢听故事,小时候的故事总是这样开始的:“从前有个……”(可以是人——男女老少、贫贱富贵、已婚单身;也可以是物——庙、村庄、普通人家),几乎没有其他的开始方式。

    在我儿时的心目中,我祖母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有无穷无尽的“从前有个……”的开端,后面虽然是似曾相识的情节,但她却总能为每个故事找到不同的结局。现在想来,那都是被我缠出来的。最令我难忘的是她的表情,她漫不经心地说“从前有个……”,然后略一思索,“有个……姑娘,花绣得特别好”或“有个……打柴的小伙子”,此时她已庄重起来,语调还是那么平淡,眼睛却有点咪。那到底是因为编故事,还是因为说到了具体的人?我至今都没想明白。

    奶奶总是在剥毛豆或者发芽豆,她的故事从来离不开豆子落到搪瓷碗里的声音:“花绣得特别好……铛可还没说婆家……铛”。

    后来我看书多了,知道故事有无数种开始的方法,但“从前有个……”无疑是最普及、最有效的叙述途径,它直接切入人物、事件,比很多文人上来就把景物写上好几页或上来就抒情好得多。

    奶奶离我而去已三十年了,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亲疏好恶而改变。奇怪的是这两年我每每想起儿时的事,清晰得如在眼前,而对昨天的事甚至今天午饭吃了什么却想不起来。
我们都会变老,都有给孙辈讲故事的那一天,“从前有个……”

    真这样想了,我却不安起来,从前有个……有个什么?

    过去的生活,天南地北,精彩各异,把甲地的生活拿到乙地讲述是故事、平静的生活起了些微的改变也是故事。那是个产生故事、讲故事的时代,而几乎所有故事都是惩恶扬善的、勤劳致富的、好心有好报的。故事溶入了我们的世界观,使我们爱憎分明,真心向善。故事给我们的教益实在难以言表。

    但产生故事的年代已经远去,讲故事就成了一件勉为其难的事——地域间的差异人们已习以为常,生活方式趋于一致,生意经取代了浪漫,小孩比大人知道得更多……
故事怎么说?

    “从前有个姑娘,电脑玩得特别好;还有个小伙子,也是个电脑高手。有一天,他们在网上相遇了……”

    或“从前有个姑娘,貌若天仙,就是工作太忙,没时间找对象。她爸爸妈妈急了,拿着她的照片去相亲,一下子给她带回十几张小伙子的照片,其中有一个是公务员……”

    或“从前有个小伙子,家里很穷,他靠自己努力,当上了大干部。后来他贪污了,被判了刑……”

    故事确实有,却是成年人羞于向自己的晚辈讲述的,偏偏现在的孩子又不屑于“牛郎织女”、“田螺姑娘”、“白蛇娘娘”、“画中人”之类的故事了,电子游戏比它们激烈得多。

    听故事长大的我们,失去了讲故事的资格,不知这算不算悲哀。

    或许我们的后人有一天会恢复讲故事的传统:“从前有个小水塘,冬天结了冰——那时候的水塘在冬天都要结冰的。你知道什么是冰吗?硬硬的、滑滑的,像玻璃一样……”

    我估计他们是俯视着滔滔洪水讲的,那可能是人类最后的故事。


社文支部 周伟

上一篇 爱吧,这美好的生活
下一篇 她的品德教育了我,她的艺术感染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