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她的品德教育了我,她的艺术感染了我
[发布日期: 2010-12-2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纪念太先生竺水招诞辰九十周年

    2010年11月30号晚7时30分,纪念越剧艺术家竺水招诞辰九十周年暨竺派弟子演唱会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晚会演出了竺水招生平十四个经典片段,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其中我有幸主演了《桃花扇》《孔雀胆》两个片段。竺水招,原名竺云华,人称越剧西施,是越剧艺术界十姐妹中最美丽的一朵花,1954年,她率云华越剧团来南京演出,引起了轰动,她决定留在南京。她是第一个离开上海到外地发展的越剧知名演员。1956年3月成立了南京市越剧团,她首任团长。1968年,竺水招不幸与世长辞,她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捍卫了一位艺术家的人格尊严。

    关于竺水招的为人,可以用“四个双全”来概括,“德艺双全、生旦双全、文武双全、才貌双全。”

    她所塑造的人物可以用十六字来概括:刚正不阿、稳重大气、细致委婉、清丽脱俗。

    她的唱腔特点也可以用十六个字来表达:纯朴大方、缠绵悱恻、刚柔相济、极富韵味。

    她一生所演的戏有;《柳毅传书》、《南冠草》、《桃花扇》、《莫愁女》、《孔雀胆》、《孔雀东南飞》、《白蛇传》、《碧玉簪》、《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江姐》、《蔡文姬》、《天雨花》、《西厢记》、《双枪陆文龙》、《山河恋》、《盘夫索夫》、《武松与潘金莲》、《范蠡与西施》、《卖婆记》、《芦荡火种》、《铁骨红心》、《林道静在农村》、等等。从以上这些她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数是正直善良的古代戏义士,现代戏更多的是革命者。她是这么演的,也是把这些角色的为人准则来衡量自己的。她曾经说过一句非常高尚的话:“为人就是要讲究气节,我们演古今革命者,不只是演给观众看的啊!”

    竺水招先生一生追求正义,向望光明,早在1947年8月,毅然参加了越剧“十姐妹”组织的《山河恋》义演,名噪一时,轰动全国。1951年,她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筹款义演。她多次深入农村、厂矿、部队演出,演出之余还为战士们缝补浆洗。老一辈艺术家回忆,她德高品洁、谦和宽厚,待人接物非常真诚友好,其人缘、戏缘业内有口皆碑。

    接下来重点来说一说竺水招先生的唱腔特点:

    例:《柳毅传书》中的第二场有一句唱腔:“为什么见义不为且彷徨”中的一个;“为”字,共用了十三个音符,一气呵成,高亢而有激情,淳朴不失大气。这样的运用丰满了柳毅的人物,突出了柳毅的正义感,表现了柳毅“士可杀不可辱”的人物形象。

    例:《南冠草》狱中写信的一段,夏完淳的唱腔:“不孝完淳,以身殉父”这一段共有八句节奏完全一样,她采用了歌剧的叙事手法来演唱 ,平铺直叙、典雅细致,每句都唱出了不同的韵味,体现了夏完淳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 
        
    例:《碧玉簪》中反串花旦李秀英,在<三盖衣>中:“微微抬头看官人”这段唱腔委婉哀怨、朴素缠绵,配合轻盈的台步和飘逸的水袖,充分体现了李秀英当时进退两难的复杂心情。

    竺水招绝不拘泥自己的表演,她大胆运用话剧的表演手段,吸收昆剧的表演程式,她说“要程式化程式”。在唱腔上她积极要求创新,从老调、四工调转为以尺 调为主,并运用管弦乐配器来丰富舞台音乐,使唱腔更为柔和,在布景、服装、化妆等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她的艺术成就和曾经的辉煌,给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和喜爱竺派的越迷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作为竺派弟子,不但要学习太先生的戏文,更要学习她的为人,正直善良。虽然她已经离开我们 四十多年了,但她那精湛的演技、正直的艺术形象、刚正不阿的为人在人们心中用存!                                   


南京市越剧团
孙静

上一篇 从前有个……
下一篇 生活在房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