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生活在房价里
[发布日期: 2010-12-20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我们是生活在房子里的,这实在是无需证明的事。以前人初次见面都问:“你住哪?上班得多少时间?哎呀还真够远的!”

    “你住哪?”问的是你所住的房子在什么位置;“上班得多少时间?”问的是你家庭住址与工作单位之间的距离。这两个问题其实问的都是房子——你居住的房子和工作的房子以及二者之间的地理空间。

    现在的人不再这么问了。现在的第一个问题或许跟以前的一样:“你住哪?”可第二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哦——那边房价得一万五了吧?”

    偏偏你被后一问激起了斗志:“哪儿呀?早过一万八啦!”

    提问者并不真正关心你住哪,他关心的你们那一带的房价;你也并不存心向他介绍自己的生活环境,房价的上涨幅度、是否高于平均涨幅才是你耿耿于怀的问题。

    社会发展到这一步,只能说我们都是生活在房价里的。至于是住江宁或住江北、住城东或住河西,谁真正朝心里去?

    房价成了全社会最关心的话题,而且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诉求:没房的——尤其是家在外地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恨不得明天就看到房子按成本销售(不过千元);有房的——特别是有几套房的,只希望房价节节攀升永不怠懈(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我都牢靠了!)

    我近日的采访中接触了大量农民工(正规称呼是“进城务工人员”),有的自1985年起在一个地方打工,25年的积蓄却不够他在城里买最小的房子,只能拼命攒钱回家建房。

    25年来除过年外,他一直与家人相距千里,孩子见了他都无话可说。是啊,人生有几个25年呢?他今年44,看样子还得在城里干几年,他的家能叫家吗?

    国家今年宣布:在未来的20年间将有4亿农民进城定居。

    问题是他们住哪儿?也住房价里?

    可以预见的是,他们大多将从现在有多套的人手中购买二手房,而他们得到的房价不知是原价的多少倍!按照他们的收入,他们的子孙势必为现在有多套房的人的子孙打工!
这会引起社会的不公平?

    不。不公平早已存在,未来出现的恐怕是社会矛盾了。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现在刚进城的农民工或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对强加给他们的一切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仇视、反抗,外来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率远远高于本地人口就是例证。

    生活在房子里,遮风避雨,悠然自得;

    生活在房价里,提心吊胆,不知所之。

    房价从来不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偏偏在当今的中国,我们个个住在房价里。仔细琢磨,真能让人出一身冷汗!

社文支部   周伟

上一篇 她的品德教育了我,她的艺术感染了我
下一篇 武汉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