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茅山风景极其优美,并且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茅山同时亦是革命的山,红色的山,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洗礼,更加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 茅山抗日根据地是当年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1995年落成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碑高36米,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阴的内容记录了当时激烈的战事:“一九三八年五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陈毅,张鼎丞,谭震林,粟裕等领导下,五万兄弟踊跃参军,浴血战斗五千余次,毙伤俘敌四万多名,七千将士壮烈捐躯,其勋劳业绩,彪炳史册。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特立此碑,永志不忘。"落款为中共镇江市委员会,镇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1997年时,附近的人们意外发现神奇之处:在纪念碑广场前,只要鞭炮声响起,就可以听见冲锋陷阵的军号,响彻山谷和云霄。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吴阶平,已故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迟浩田等,先后来这里参观访问,新四军老战士、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同志不顾年老体弱,坐着轮椅庄重聆听了奇妙逼真的军号声。 2002年8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聆听了军号声后甚感惊奇。他询问了有关情况后,深情地望着纪念碑说:“我们修建纪念碑的意义就是不忘国耻,缅怀先烈,昭示后人,接受思想的洗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基地,要好好地保护,开发它。” 据说,军号声的形成与地形、磁场以及与碑石、广场结构等有关,最终原因仍待探究,但是,这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不死的军魂!新四军将士们的英灵长在,忠魂不朽,壮志永存!我们的精神再次得到洗礼! 忆峥嵘岁月,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改地换天。 闻鸡起舞,听号冲锋,奏响凯歌,响彻岁月。我们振奋,我们欢欣鼓舞,茅山啊,自豪地挺起胸膛,包含着春天所有的喜悦。 军号声中,纪念碑台阶两侧成林的杉木树是那样浓绿和挺拔,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新四军战士。默默肃立的我们,也站成了杉树,以昂扬的姿态,和茅山站在一起。 民盟江宁综合支部 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