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毕业三十周年聚会有感
[发布日期: 2008-12-0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上周,是一个桂花飘香的时节,我们举行了一次同学聚会,这是我们高中毕业三十周年的相聚,地点选在了母校—溧水县石湫中学,一所普通而不平凡的农村中学。

说她普通,是因为当时每个乡都有这么一所乡级完中,说她不平凡,是因为从77年以后三十多年来,这里培育出了大批人才,不仅分布在全国,更有很多精英走向了全世界。我们都怀着感恩的心情回到了母校,不仅感恩高考制度的恢复,也感念这里的一草一木。

回到阔别三十周年的母校,呼吸着这里新鲜的空气,见到当年那些站在讲台上,卷着裤腿、脚踩着泥土意气风发的老师们,如今都已白发苍苍,在接受了我们恭敬的鞠躬之后,幸福和自豪写满了他们的脸上。师生共话三十年沧桑巨变,学校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也是国家变革的一个缩影。从前那所建立在旧时一所山坡破庙里的中学,现如今已变成了一所占地面积达三百多亩、有着十幢焕然一新教学楼的现代化学校,每位同学都忍不住赞叹:变化太大了!

漫步在校园内,感慨的首先是环境的整洁,一排排红砖红瓦、排列有序的教学楼;光洁、一尘不染的水泥地;葱茏的花草、绿色的草坪;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舒坦。学校的四周仍是庄稼地,只是现在用长长的围墙隔开了,我们上学时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教室外就是庄稼,就是田野,我们常常手拿课本坐到田埂边朗朗读书,渴了摘一只西红柿解渴,饿了采一根黄瓜充饥,一切都是那么记忆犹新。不过那时的田野除了庄稼外,包括一些山坡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原因是杂树草皮都被村民们砍回去做柴火了。那时的生态环境是很差的,几乎看不到野生动物,而如今村民们都用上了煤气,再也没人砍柴了,站在学校坡顶,放眼乡野四周到处是茂盛的植被,徜徉在田埂边,不时会有野鸡扑哧飞起,有时还会有野兔就在你眼前窜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看看现在的学生,显示出的精神面貌是朝气蓬勃,校服也做成了学生喜欢的流行款式,校园内就有全天候浴室,想当年我们哪个学生的颈脖手背不是老厚的垢,有的女生平时颈子、手都不好意思伸出来啊,一个秋冬季只洗一次燥,还得走几十里路去县城唯一的澡堂洗。那时学校的用水还不像现在的自来水那么干净,用的是人工挖的泥塘里的水,经常水中混有黄泥渣,煮出来的饭有时也就发黄。加上营养的缺乏,常常出现下肢浮肿、小便发黄的情况。看看照片上的学生,全是瘦小子,找不到一个胖墩,哪像现在的学生,一个班起码有一群胖子,一半大高个。七十年代还没有包产到户,那个时候的穷啊,刻骨铭心。

从这张老照片上学生的补丁装和光脚板可以看出三十多年前的贫穷。那时照相是很稀罕很兴奋的,也只有在毕业时才有机会,老师早早地布置,学生也早早地准备,所谓的准备也就是提前把衣服洗干净些,把新出现的破口处再让妈妈缝补一下,衣服就这一套,是没有供挑选的,还有的准备就是去向别人借没补丁的衣服,不像现在的学生,拉开大橱门,可以在满满一柜子的衣服里左挑右拭,在不同的场合就有不同牌子的服装。鞋子还必须是名牌耐克。再看照片上,老师让有鞋穿的学生坐前排,也仅仅只有四位。

再仔细看看这照片的背景环境,难以想象当时的校园是多么简陋,山坡上也就那么几间平房做教室,没有围墙,没有水泥地,照相时就坐在砂石地上,可以看到脚底下的泥土、碎石,还有旁边的山芋地,如今这些荒凉踪迹全无,代之以漂亮的教学楼,光洁的水泥路,绿色的草坪。反差多大啊。

谢谢,谢谢老师们!依依惜别,聚会结束了。然而,已经82岁高龄的老校长临别一番话至今仍在我耳边回荡;不要谢我们,要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没有高考制度的恢复,你们至今仍然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啊!

 

南京市财经学校    张爱英

 

上一篇 汤山锁石游
下一篇 进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