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进城记
[发布日期: 2008-12-0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脚边的河流载着一层薄纱缓缓流淌……童年的我常常托着腮帮坐在河边青石上,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倾听着岁月的心跳和脚步声。

小时候,三十年前,这条河流,第一次把我带向了外面的世界。

这是一条秦淮河的支流,从我的村庄中央,从成片的绿树和麦田之间流过。我的村子座落在南京城南六十里外的江宁禄口乡下。

一九七八年,七岁的我第一次坐上“突突突”冒着黑烟的靠柴油机发动的水泥船,随大人们一起进城。南京!在我眼里是多么遥远多么色彩斑斓的世界啊!村子里的大人们,有的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南京,就在村子里默默地终了一生,去的最远的地方不过是乡政府所在地,很长一段时间都叫做公社的地方,那里只有扁担长的一条街,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乡间还是最繁华最热闹之处,有小饭店、新华书店、供销社、邮局等等。村民们一般是赶集才去,也就是赴传统的“庙会”,正式的延用至今的说法是“农村物资交流会”,一般都在上半年农闲时分,那真是浩浩荡荡全家出动,学校也为此放上个半天假,村民们穿上节日里甚至是结婚时置下的全部行头,头发梳得油光水亮,真是苍蝇站上去也要跌跤打滑,裤子缝笔挺得可以削萝卜皮,妇女们头戴一朵栀子花,雪花膏抹得香喷喷的。村子离镇上有十里路左右,未通公交车,全村出动时,方便的就搭乘拖拉机,更多的人,三三两两甩着胳膊悠闲地走在春天的田野里。

那次,母亲准备了二百多斤大米,准备拖到南京城里去换粮票,然后带着粮票,母亲带着我们姐妹仨才能够到父亲工作的江西去共同生活一段时间,这是母亲每年必做的一件事情,否则,在当时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买米买油甚至买块豆腐都要凭票凭证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五口仅仅靠父亲每月不到三十斤大米的计划供应,在外地根本无法生活。

母亲选择了从水路进城,这样直奔主题,据说码头就有可以用大米换粮票的点。当然,镇上有长途汽车开往南京。但是,如果那样的话,必须先将大米用拖拉机运至镇上长途汽车站,然后搬运上车,将会更麻烦。

河流有十来米宽,两岸皆是青青的稻田。一簇簇白鹅像朵朵雪莲花一样盛开在草地上。机动船不紧不慢地走着,穿过我整个童年。途中,与一条打鱼的木船相遇,黑色的鹭鸶像排着队的士兵一样列队在船舷边。母亲欲买新鲜的鲫鱼,船主随手扔过来几条,说:“鱼小,送你们吃了,不要钱。”母亲执意回赠了一锅大米。船主划着长篙远去了,溅起的美好的涟漪永远地留在了我幼小的心里。

这是我第一次进城,可能还不能算完全进城,也许就是在城的边缘吧,因为我们把大米换成粮票后,就又坐船回来了。母亲给我买了两根油条,两根油条的香味就是南京的香味。

一九八三年时,造桥了,修路了,门口设立公交车站了。镇上的公路不仅延伸修到村里,还一直绵延通往更远的村庄。通公交车那天,劈里叭拉的鞭炮声里,夹着村民们祖祖辈辈多少年的盼望和喜悦啊!公交车披红挂彩地驶来,喜气洋洋地驶来,像一个最美最美的新娘。只要花上一块多钱,从家门口一脚就踏上去南京的车轮上了。乡间的经济也得到了大步的发展,村子里也开始办厂了、开店了,大姑娘小媳妇的也开始上班拿工资了。手上有两个闲钱,衣服也开始光鲜了,人也更精神更漂亮了,腰杆挺得更直了,说话声也更响亮了,孩子们的嘴里也“吧唧吧唧”地嚼些喷喷香的零食了。

那时候,姐姐已经在县城工作了,周末返家时,不用再走上十里路了。为此,母亲常念叨着“阿弥陀佛,有公交车了,有公交车了。”其实,母亲更心疼的是那在城里长大的正和姐姐谈对象的准女婿呢。只是那时,我们家的屋子离公路还有段距离,村上的土路都是踩出来的,一下雨便泡成了黄泥汤。姐姐姐夫探家时,逢上阴雨,只能在公路边上守望一阵,等我们发现后,带上胶靴等去接他们,让他们换上了胶靴才能走回来。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倍感满足的,试想一下,如果镇上到村里不通公交车的话,背着探家时的包裹和行李,在雨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十里路,一身泥一身水,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啊……

一九九五年早春二月,平地一声春雷,一个神话般的机遇降临了!一个天大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禄口国际机场开始建设了!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归祖国之日,正式通航了!一幅崭新的宏图,一幅辉煌的画卷,在高瞻远瞩的大手笔运作下,浓墨重彩地展开来!

要知道,禄口这个地方原来地处偏远,历史上有一个传说,禄口原名叫“六口”,缘于很久以前,一家六口人流浪至此形成的一个村庄,再后来因为讨个吉利口彩的缘故,取“福禄寿”之意,这才更名为“禄口”。2006年,我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我的村庄建起了国际机场》,诗中写道:“我的针尖大的村庄/建起了国际机场/我的挺拔起来站立起来的村庄/针眼里驰骋着全球的想象//我的缓慢的村庄/从此每迈一步都腾云驾雾/我的沉寂的村庄/从此每一个夜晚都生动明亮// 她的成长是大地的成长/她的春光是岁月的春光//每一次起航都飞向了未来/每一次停泊都回归了梦想/整个世界在这里飞来飞去/全人类都成了我的亲人//我的万众瞩目的村庄/被庄重地写进了版图/我的祖祖辈辈生生世世的村庄啊/一夜春风后穿越了世纪的沧桑!”这首颂扬家乡巨变的诗歌在《文学报》举办的“创新的旋律”全国征诗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和禄口国际机场同步建设的,是机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以王者的风范,长驱直入、大刀阔斧地驶入了我曾经的村庄。它像抒情的琴弦,让每一部汽车都成为音符;它又是流畅的旋律,让条条大道都成为曲谱。

现在,在我的禄口镇石埝村,以前的村中土路,也早已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雨天出门,脚上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沾一丁点泥水。一大半家庭都拥有了小汽车。很多家庭另外还在市区购置了房产。大家轻轻松松地驾车进城。从高速公路直抵南京。或者,为了环保,为了更经济实惠,为了节约时间,大家常常将车存放在中华门地铁口,坐地铁进城。要知道,南京地铁一号线全长四十余里,全程票价仅四元钱,是贯穿南北的交通主动脉,2005年已正式通车运行,给市民带来极大方便。2009年底,地铁一号线将南延进江宁的农村。南京地铁的二号线、三号线、六号线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南京以卓越挺拔的姿态,昂首奋进,豪情满怀,打造出多么现代而美丽的立体空间啊。在祖国大地,又有多少这样的城市啊!三十年,长长的神奇的手臂,将都市和乡村紧紧连在一起!将古老和崭新连在一起!将现在和未来连在一起!将中国和世界连在一起!

现在,当我惬意地开着自己的那辆白色的雅绅特进城,感觉到年近四十的自己越来越年轻了,聆听着岁月铿锵有力的节奏,踏着青春的鼓点,风驰电掣地,奔向未来和幸福!

 

民盟江宁综合支部  李萍

上一篇 毕业三十周年聚会有感
下一篇 宜兴张渚游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