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金牌的代价
[发布日期: 2007-02-0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从多哈京骂说起

        我恨那个殖民主义者,他侮辱中国人----东亚病夫!

        我奉劝体育权威们,别再仅为雪耻而付出太高的代价!

        我谅解球迷们,“京骂”乃受蒙所致!

        报评:“多哈京骂,不仅丢了中国球迷的脸,也丢了中国人的脸。”

        说真话,我从来就不认为中国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球迷。退一步说,即使是真正的球迷,把京骂从国内输出到国外,他们不仅不应负全责,而且不应负主责。谁负主责?答:中国体育界的权威们。为什么?因为他们把金牌看得太重,竟至几乎失去了理智,把体育精神扭曲了。当然,他们爱国之心可以理解,但其要强国必由体育之路,要强体育必先金牌的理念实在要置疑的。

        在这一理念的主导与推动之下,自50年代开始,在国际赛事中每夺得一块金牌,便动员起多家媒体,组织起宣传队伍,以铺天盖地之势加以宣传,用最动听的语言予以赞美,年青人能不受其影响吗?不过,我还是要奉劝球迷们:头脑清醒才不会失去理智;金牌并不神圣,宣传都有主观因素,绝不可迷信。

        试问:球迷们是否都知道,乒乓球为什么会被定为国球的吗?有人可能会不加思考的说:我国的乒技最高,金牌最多。对,但不全对。技高金多,是原因这一,之二是乒球当年在外交活动中立了大功。在此条件下,体育权威、乒乓精英兴奋致狂,把我国的体育之路领上了“唯金牌是瞻”的坎坷之途。

        “一选苗、二训练、三定位”的乒乓夺金之过程,便是最好的佐证。

        想当年,不用说大都市,就连中小城市也都建立了少年体校,体校中乒乓项目往往是主基,主要任务是为拔苗而备选。层层上选,最优秀者编入国家队。国家队的训练堪称超世界水平的,不仅有庞大的教练队伍,还配有高级别的综合性的运动科研机构予以指导,医卫护理、营养保健一应具全。每到大型国际赛事之前约半年,运动员还要进行重新编排,堪称精密致而到位。这种编排,实际上就是给运动员每人一个定位,不管你愿意与否,必须服从。首先是定帅,即金牌得主;主帅是核心,其余的都是围绕核心而动,为核心服务的。余者,一部分被编为类似于“扫雷艇”样的编制,采取大兵团作战形式,其任务是把国外高手,尤其是有夺金牌呼声者,分而围之,剿而歼之。这是第一道保险。另一部分则被编入类似于“护卫艇”样的编制,其任务是模仿国外高手们的技术特长及其技术弱点,以利于主帅克服之。这是第二道保险。为什么要设这一道保险呢?这叫不打无把握之战。试想,万一“扫雷艇”扫而未尽,岂非遗患。任务既明,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谁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够了吗?还不够。为了出现万一还要再加一道保险:请进来,走进去。以期进一步了解国外高手们的近况,以取“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之效果。
这种方式可以延续到80年代初期。

        体育竞技性质上讲,应完全是个人行为,谁有兴趣谁去夺,谁想夺谁花钱。如果诉诸组织行为、甚或政府行为,并带有政治色彩,那就失去了本义损伤了体育精神。不可否认,我们对乒乓运动的贡献着实不小,但上述做法,委实不怎么体面。

        好在老外们大多数没把金牌看得太重,很多人仅视为玩儿玩儿而已。要不然,那会有不少尴尬事发生的。当然他们更不会动用国资办什么少年体校,培养数以万计的运动员。我想球迷们都会很清楚,不用说乒乓球这样的非职业性的运动项目,即使在外国人眼里职业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美国的橄榄球、NBA、拳击等等以及欧洲、南美的足球之类,他们似乎也没有官办的少年体校。不是吗?乔丹、泰森来自哪所少年体校,马拉多纳、贝克汉姆来自哪所少年体校?记得雅典奥运时有一则令人记忆深刻的报道:女子全能金牌得主是德国的一位中学老师,三十三岁了,且为三个孩子的妈妈。

        这才是体育精神、奥运精神的真实体现。即:在友谊中竞技,在竞技中加深友谊;在快乐中健身,在健身时取得快乐。美哉美哉!

        为了参加国际体育竞技活动培养的运动员,这是要花很多钱的。为了金牌,花了那么多的钱全由政府买单,有没有必要,值不值得,这是个必须冷静严肃反省的问题。仅举一例,据说仅参加雅典奥运赛事一事,就花掉了人民币四十个亿。金牌拿了二十八枚,每枚平均成本为一点四个亿人民币。四十个亿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令人心疼的天文数字。二十八枚金牌的效益如何?谁来说说。

        别急!肯定会有人说,你目光短浅,只能看见有形的价值,不懂得无形的价值更可贵。金牌弘扬了国威,美化了国家形象,建树了体育大国,你懂吗?

        的确,如果这些都归功于金牌,我倒真的不懂了。

        我们健忘,但有许多东西是忘不掉的。设若没有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我国经济高速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的话,要是没有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高精尖领域的专家们创造了辉煌业绩的话,老外们会买你那块金牌的账,那才叫怪事。再设若,要不是国家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的话,即使每个中国人都去夺回一块金牌来,国威能威吗?形象能美吗?别忘了,当我们在亚运会上夺得一百八十三块金牌的时候,不愉快的事,一件也没有少发生!

        至于体育大国之说,怕是更难服人。据权威调研机构报告披露,我国公民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人口比例的80%以上。又据权威统计机构暴料得知,可以提供给普通公民运动健身的场馆面积,人均远不到一个平方米。是现代化体育运动的场馆太少吗?不是,只是不向公民开放,只向金牌开放罢了。如果要强词夺理,我们也只能叫做金牌大国。

        当然,还有人会说:我们雪了国耻,谁还也再称我们东亚病夫!

        “东亚病夫”是不是国耻,愚存疑之;即使是,我想随着殖民主义的腐臭,不应耿耿于怀。此其一也。其二,近百年来中外学者无人研究,当然亦无结论,更值得存疑。

        不要讳言,当前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国耻?有哪些真正的国耻?这些国耻是金牌雪得了的吗?

        还要看到,我们在为金牌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的同时,所付出的精神伦理,道德情操的代价也不可低估。比如骄气、横气、俗气、腐气等在某些金牌运动员身上也都有所表现。再者就是人际关系中的诸多矛盾,诸多恩怨也确实令人担忧,师生反目成仇者并非寡见,师徒对薄公堂者亦多有所闻。另一种就是苦乐两重天现象,问题的根子也在金牌上。正如金牌统计方式---“英雄榜”所说,有的确实像英雄,有的却像败寇,这些败寇不但要受到责罚,甚至连立足之地也没有,终至不得不幽游异国。有的虽然留在国内,却沦为“贱民”,境况着实堪悲。真的英雄回国了,第一是受到热烈欢迎,第二是拿到大把奖金,名利双收。若是衣锦还乡,地方上也会为之庆功,父母官更是一高兴,还会送票子或送房子。理由也很充分,他们夺了金牌,为国增了光。在某些人的脑海里,金牌之光就等于祖国之光,他们不仅无悔,而且以此沾沾自喜。照这样推论下去,那些没拿到金牌的国家,人民就生活在黑暗之中了。目前,不用说我们的钱还没有多到花不完的程度,即使以后钱真的花不完了,也不能乱用,钱花的不当就是挥霍。民脂民膏,不是私人财产,怎样处置其中有个对人民的态度问题,情感问题。岂可不慎!

        还应看到,球迷的京骂,也是对金牌付出的一种无形的代价。

        何谓体育?愚以为体育是“育”与教育之“育”,其内涵应是相同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教育以知识、科技培育人才,体育通过运动锻炼砥砺人才的体格与精神,使之坚韧耐用,高能高效。此乃体育先贤之初衷。古人所谓“君子之志于通也”,正是这意思。奥运之兴,这又是体育先贤们的一项创造,尤其“以五环相连”为标志,是他们崇高理念的形象化和艺术化。不是吗?五洲一体,四海一家,交流沟通,互助合作,以冀实现全球和谐共荣。这就叫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何其圣洁!

        “十年一觉扬州梦”。我们这一梦,竟至半个世纪有余,还该醒来吗?

        “往者不可谏也,来者犹可追也。”此时醒来未为晚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何为本?就国而言,本者,民也;就体育而言,民脂民膏应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弃本而遂末,能成正果者,未之闻也。

民盟机关支部  张之文

上一篇 洗澡记
下一篇 一部有创新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