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重要文件
字号:
回忆陶行知和南京晓庄学校的故事
[发布日期: 2011-04-25 ]  本文已被浏览过

    80年前的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将小庄改为晓庄。2007年3月15日是南京晓庄学院建校8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特撰文以资怀念。

    陶行知一生关注教育并亲力亲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1926年1月,他提出了“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并绘制出心中蓝图:“募集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通知,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1927年1月,他将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定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的小庄。后来还在《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招生》广告中称:“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2月5日,陶先生主持乡村师范立基典礼,同时举行城乡人民团拜,宣布改“小庄”为“晓庄”,取名日出而作之意。3月5日,晓庄小学开学。3月15日,在山脚下举行乡村师范学校开学典礼,学生13人,农友及来宾一两百人。同年11月8日,陶行知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中心幼儿园开学。1928年8月,晓庄师范学校名改为晓庄学校。

    很快,学校兴办了有200亩土地的农场,办了八所中心小学,五所幼稚园,以及中心茶园、晓庄医院、晓庄剧社、联村自卫团等。晓庄师范成了受到农民欢迎的新型学校。后来陶先生又派人在浙江、淮安等地创办学校。1930年4月,国民党查封晓庄学校,许多学生遭到逮捕杀戮,陶行知也被通缉,逃亡海外。
回来,在南京的部分学生在陶先生的鼓励下,晓庄小学学生自发组织“晓庄儿童自动学校”。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期间,被迫停办,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复校,仍用原名晓庄小学。1950年更名为南京晓庄师范附属小学。

    1952年2月,复建南京晓庄学校,随后不久改名为南京晓庄师范学校,1955年10月,更名为江苏省晓庄师范学校,1971年定名为南京市师范学校。2000年3月22日,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与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市教育学校合并,组成南京晓庄学校。

    现在南京晓庄学院、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校园里,随处可以发现陶行知先生当年留下的痕迹。

    附一:陶行知先生简介

    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人。1891年10月18日出生。15岁进入歙县教会学校读书,17岁考取杭州广济医学堂,18岁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后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就读,是该学校首届高材生。1914年陶行知在大学校长包文先生的鼓励和亲友的赞助下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回国,他说“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1917年9月,他应聘担任南京高等师范教员,开始了长达30年的教育生涯。
1918年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1921年任南京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开创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施者。

    1923年6月,他和黄元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大教育系主任之职,放弃了每月400银元高薪,风尘仆仆奔走全国十几个省市。

    1927年3月15日,晓庄实验乡村师范成立。1930年4月8日,国民党勒令查封晓庄师范,陶先生被迫流亡日本。1932年10月,陶先生根据晓庄师范教育实践经验,在上海宝山大场地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

    1936年2月起,陶行知受全国各界联合会委托,任国民党外交使节,奔走于世界28个国家、地区,耗时两年多,宣传中国抗日救亡主张。特别是1937年7月30日,应邀参加在美国洛杉矶医疗局举行的欢迎“西班牙人民之友”的宴会上,加大拿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外科专家白求恩也应邀参加。东道主还向陶先生介绍了白求恩。通过陶先生抗日宣传及恳望国际援助,促成了白求恩的中国行。

    1946年4月11日,陶先生从重庆飞抵南京,4月14日便携夫人吴树琴到晓庄看望在南京最早创办的学校和师生,4月18日到达上海。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中,做了100多次讲演。7月24日,他操劳了一整天,整改诗稿数万字,工作至凌晨。由于劳累过度,不幸突发脑溢血,于7月25日凌晨溘然长辞,享年55岁。

附二:陶行知有关向小孩学习及吃苦奋斗的教诲

    1.我们要跟小孩学习,不要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2.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就比小孩还要小。

    3.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地埋没了一生。

    4.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5.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称学生。

    7.义则居先,利则居后;敬其所长,恕其所短。

    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9.不能用人之长,便是自己之短。

    10.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是好汉。

    11.人人说我是“共呆”,愿与众生共忧灾。金向青天立一誓,不带债务进棺材。

    1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下关综合支部 张成和

注:此文为纪念南京晓庄学院建校80周年时所做。

上一篇 基层民主党派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陶行知与南京儿童自动学校